unscrupulouskk吧 关注:7贴子:498

【禁水】高中物理讲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看到贴吧里面很多貌似正好是初中升高中的同学,我就在这个时候把高中部分知识点发在个人贴吧里面,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楼中楼回复我,毕竟,我也是在百度知道里面混的人。


1楼2014-07-24 12:24回复
    本楼做出以下内容:1.禁水,禁止发非物理学习内容。
    2.所有知识点及题目均摘自《新课标物理解析》控江中学新教材二次开发丛书,供高三年级使用,同济大学出版社,ISBN编码978-7-5608-4086-4
    3.DIS实验(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先只存在于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之中,故此方面的相关知识点及试题均不涉及。
    4.习题会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专门放出来,解答过程也会隔一周之后公布(如果有空的话)
    5.图片和部分公式会另外手画,然后再拍下来。(毕竟公式编辑器和几何画板用起来比较麻烦)
    6.此贴所有内容可以作为高三物理复习材料。
    7.新内容出现时会置顶。
    8.本来想找王后雄的,但是王后雄知识点太细,极力推荐作为辅助材料。
    9.当所有部分全部发完的时候可以问我要电子稿。
    10.有志于大学学物理专业的同学到时候可以到时候问我要费恩曼物理学讲义(有想学英语版的也有英语版的,中文版的当然也有哦),及钱学森手稿(我会很用力码字的,但是钱学森手稿现在还没有买过,所以如果有真的需要的同学我会到新华书店去买来后影印给你们)
    11.楼主辛苦码字,请大家珍惜这份材料。
    12.星号内容为本人所加,是对原文的批注或修改。


    2楼2014-07-24 12:24
    回复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一节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质点运动所经历的轨迹长度叫做路程,路程是标量(*);质点位置的变化叫做位移,其大小等于质点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是矢量(**),其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2.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指的是一段时间间隔,而时刻是一个时间点
      3.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率是指物体速度的大小。一般来说,速度都是指瞬时速度,即某一时刻物体的速度,而平均速度则反映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与瞬时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定义如下:
      平均速度=运动的路程/时间 平均速率=运动的位移/时间
      想一想:一个同学围着学校操场跑了一圈,全程400m,用时7min,则他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各位多大?
      4.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图像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始终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1所示,其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斜率的大小代表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代表速度的正负。图1-2所示则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5.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关系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个物体实际的运动就是这几个运动的合运动。与所有的矢量合成一样,分运动与合运动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几个分运动具有同时性、独立性的特点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一个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一个量。在数学中我们称之为向量,或者说有向线段。


      3楼2014-07-24 12:25
      回复

        图1-1

        图1-2


        4楼2014-07-24 12:26
        回复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
          1.对速度v和加速度a的正确理解
          速度v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a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率,即a=△v/△t,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与v的方向没有直接关系;a的大小和v或△v的大小也没有直接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
          (注:此处将用照片形式发出)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在v-t图像中可以直接看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图1-20所示,v0为物体的初速度,vt为物体的末速度,v-t图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v-t图面积表示位移,例如,途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物体在t0时间内的位移。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注:此处将用照片形式发出)


          5楼2014-07-24 12:26
          回复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6楼2014-07-24 12:28
            回复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二)
              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时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两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物体的质量如何,其加速度均为g,通过相同的时间所走的位移和达到的速度均相等。著名的牛顿管实验就验证了这一点。
              2.竖直上抛的过程分析
              竖直上抛运动可以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上升阶段为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为自由落体运动。两个阶段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g,所以两个阶段的全过程可以看成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中上升的最大高度Hm=(v0)^2/(2g),上升到最大高度所用的时间可以表示为tm=v0/g
              竖直上抛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1-34所示,以初速度v0为正方向,则v-t图的斜率(代表加速度)为负值。图中v=0的时刻tm=v0/g,阴影部分面积代表上升的最大高度Hm=(v0)^2/(2g)。
              竖直上抛运动中在上升和下降两过程过同一点时离抛出点的位移相同,速度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7楼2014-07-24 12:29
              回复

                补充前面图1-20

                图1-34


                8楼2014-07-24 12:30
                回复
                  好详细啊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7-24 18:02
                  收起回复
                    第二章 物体的平衡
                    第一节 重力、弹力、摩擦力
                    1.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大小为G=mg,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称为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2.弹力
                    (1)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有形变。
                    (2)弹力方向:指向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3)弹力大小的计算
                    方法一:对于弹性限度内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直接利用胡克定律F=kx计算。
                    方法二:除弹簧以外的其他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弹力,可以根据物体处于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来确定。
                    说明:胡克定律可用F-x图像表示为经过原点的直线(图2-1)。
                    对于一个确定的弹簧,劲度系数k是一定值,不同的弹力对应着不同的形变量,则有
                    k=F1/x1=F2/x2=(F1-F2)/(x1-x2)=△F/△x
                    从上式可知,要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有时可以不知道具体的弹力及其对应的形变量,而只知道变化的弹力△F以及变化的形变量△x就可以求解。
                    3.摩擦力
                    (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有形变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为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为静摩擦力。
                    (2)方向:与支持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想一想:摩擦力方向是否肯定与运动方向相反呢?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有fk=μN;静摩擦力的大小可由其他外力或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与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11楼2014-07-26 20:31
                    回复

                      图2-1


                      12楼2014-07-26 20:31
                      回复
                        第二节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的合成是唯一的,而分解是不唯一的。因此,力的分解往往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3)当两分力F1和F2的大小一定时,两分力之间的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合力大小范围是在│F1-F2│和F1+F2之间。
                        2.平衡状态的理解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注意:不要将这里的“静止”与“速度为零”等同起来,因为“静止”不仅意味着“速度为零”,还意味着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为零”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态。由此可知,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就处于平衡态,反之亦然,这是平衡态的基本物理特征。
                        3.共点力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13楼2014-07-26 20:32
                        回复
                          第三节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
                          1.力矩
                          力矩是反应力的转动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矢量,其大小表示成M=Fl。其中l是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几个共点力对同一转动轴的力矩之和等于其合力的力矩。
                          2.力矩方向的判断
                          力矩是有方向的物理量。习惯上(*)规定使物体绕轴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为正,使物体绕轴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为负。
                          判断力矩的方向通常用分解方法:把力分解到过固定转轴和与之垂直的两个方向,这样,过固定转轴的力因力臂为零,没有力矩,与之垂直的另一个分力的力矩方向就容易判断了。
                          3.力矩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几个力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条件是:力矩的和为零(**),即逆时针的力矩之和等于顺时针的力矩之和(***)。表达式为:∑M=0或∑M逆=∑M顺。
                          (*):真正物理学里面力矩的方向并不是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的
                          (**):当然也要包括合外力为零。只讨论力矩平衡条件时,只需考虑力矩之和为零。
                          (***):此处顺时针力矩记为正,下∑M逆=∑M顺同。


                          14楼2014-07-26 20:33
                          回复
                            第四节 平衡综合问题
                            1.平衡条件的选择
                            (1)有固定转轴的物体一般用力矩平衡条件求解
                            (2)一般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既满足共点力平衡条件又符合力矩平衡条件。
                            2.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
                            (1)涉及多个物体时,若不涉及相互作用力,优先考虑整体法
                            (2)涉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力时用隔离法
                            (*):个人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一定按照这个方法是最简便的


                            15楼2014-07-26 20:33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4-09-13 14: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