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吧 关注:1,580贴子:30,992
  • 15回复贴,共1

【誓救危秦】【考后水12】姚国艳:从云梦秦简看秦律的人道精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 要: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权,对秦律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法制史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秦律虽然严酷但却包含人道精神。人道精神和人道主义理论是既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秦律在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活动的管理、家庭关系的协调以及具体的司法活动等方面都体现了人道的精神。当然,对秦律中的人道精神应当给予理性的反思。
关键词:秦律;人道;人道主义;人道精神
中图分类号:D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699 (2008) 0120035205


1楼2014-07-27 16:28回复
    (四) 秦律在司法活动中也体现了人道精神和人道关怀
    众所周知,秦律采法家主张,在司法活动中坚持“轻罪重罚”,但即使如此,透过秦律我们依然能够发现司法活动中体现了当时时代所能达到的人道高度。
    对于作为定罪量刑重要依据的口供,秦律规定:
      治狱,能以书从迹其言,勿治(笞) 谅(掠) 而得人请(情) 为上;治(笞) 谅(掠) 为下;有恐为败。[2 ]245
    凡讯狱,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各展其辞,虽智(知) 其訑,勿庸辄诘。其辞已尽书而勿(无) 解,乃以诘者诘之。诘之有(又) 尽听书其解辞,有(又) 视其它毋(无) 解者以复诘之。诘之极而数訑,更言不服,
    其律当治(笞) 谅(掠) 者,乃治(笞) 谅(掠) 。治(笞) 谅(掠) 之必书曰:爰书:以某数更言,勿(无) 解辞,治(笞) 讯某。[2 ]246
    这两段律文的大意是说:审理案件能根据口供进行追查,不用拷打而得到真相,是最好的;施行拷打,不好;恐吓犯人,是失败的。审讯案件的时候,必须先听完口供并作记录,让受讯人进行充分陈述。即使明知是欺骗,也不要马上诘问。刑讯逼供的对象是多次变更口供,拒不服罪的人。可见,秦律将审讯犯人时的“笞掠”即刑讯是作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审讯手段,这与后世的将刑讯作为法定的、常态的审讯手段相比,显然要人道得多。
    秦律在定罪量刑中所确立的一系列法律原则也都彰显了人道精神。比如,在定罪过程中,秦律确立了区分故意与过失,区分有无犯罪意识等原则,并确立了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年龄;在量刑过程中,确立了自首减免刑,区分首犯与从犯等原则;当事人及其亲属对已经作出的判决如果不服可以“乞鞫”;在刑罚执行过程中,针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身体特征适用不同的刑罚方法①,对囚犯的狱衣和粮食供应都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秦律刑罚的适用面,也保障了犯罪人和囚犯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秦律的人道精神在《司空律》、《属邦律》、《效律》、《秦律杂抄》等律文中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体现。
    所以,笔者以为“严刑峻法”确是秦律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决不是秦律价值取向和社会追求的全部,在秦律的“严刑峻法”之中也包含当时时代特有的人道精神。


    6楼2014-07-27 16:31
    回复
      参考文献:
      [1 ]〔汉〕司马迁. 史记·卷68 ·商君列传[M] . 北京:中华书局,2006 :2231.
      [2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 睡虎地秦墓竹简[M] . 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


      8楼2014-07-27 16:31
      回复
        总的来说,秦律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对现在滴法学届在立法和司法解释范畴有很大滴借鉴意义~~~~~~~~~·····


        10楼2014-07-27 16:59
        收起回复
          明轩公子用酒精灯一把火烧了弄雪素琴的阴毛,弄雪素琴这个臭婊子还犯贱的说不够!@Gogo无心 @明延平文王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9楼2014-11-17 1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