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应是一次很慎重、却又很率性的动笔。
每每拜读大家之谈,仿佛总能看见一位颇有学识之士,诚恳而坚定地写道:再也没有比我更适合讲这个故事的人了——然而这个故事,讲得是否够精彩、能否让为数不多对拙笔有兴趣的读者从中体会到些自我的认知、甚至推及己身,可否升华,震撼灵魂——他们的心底,还是有些诚惶诚恐的意味的。
文人有风骨,傲骨铮铮,孤芳自赏——这并不是贬义,盖因为,若是连自我的信心都没有,必然下笔没了章法,笔下失了格调。
可我,也许还能加上几位至于数百位的“写手”(当然了,我总觉得自己应是“作家”),都会在一部作品创作伊始,乃至高潮迭起纷落、凤尾点睛后,感觉到沉重而自愧的审视:生而为人的数十年里,见证的时刻不多,思想贫瘠,名著读得极少,认识又不深刻,凭什么好意思写这一家之言,凭什么敢写这满纸荒唐,凭什么坚持写到故事暂时结束、心满意足地递给大家看?
到这时,幼稚如我,也隐约意识到这个序存在的意义了。
她是一张盾,一道碑,一件蔽体之衣。
摆开这盾,妄图抵抗来自内心及四面八方,包括后背刺来的矛之重击;
立下这碑,企图传达向质疑的人们,自己也有些堪以表之的想法;
即便最终仍被指责得体无完肤,也当有这件衣裳,为一位大胆的年轻人,遮挡最冷的冬寒。
内心的惶恐与自卑、自疑,到这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也就从这里开始,我抛下了所有的杂念,屏蔽掉全部的焦虑、失望,来敲出沉寂数十年的一些话,完成一个热爱文字的孩子,最纯真的愿望。
祝我完成,祝你安好。
这应是一次很慎重、却又很率性的动笔。
每每拜读大家之谈,仿佛总能看见一位颇有学识之士,诚恳而坚定地写道:再也没有比我更适合讲这个故事的人了——然而这个故事,讲得是否够精彩、能否让为数不多对拙笔有兴趣的读者从中体会到些自我的认知、甚至推及己身,可否升华,震撼灵魂——他们的心底,还是有些诚惶诚恐的意味的。
文人有风骨,傲骨铮铮,孤芳自赏——这并不是贬义,盖因为,若是连自我的信心都没有,必然下笔没了章法,笔下失了格调。
可我,也许还能加上几位至于数百位的“写手”(当然了,我总觉得自己应是“作家”),都会在一部作品创作伊始,乃至高潮迭起纷落、凤尾点睛后,感觉到沉重而自愧的审视:生而为人的数十年里,见证的时刻不多,思想贫瘠,名著读得极少,认识又不深刻,凭什么好意思写这一家之言,凭什么敢写这满纸荒唐,凭什么坚持写到故事暂时结束、心满意足地递给大家看?
到这时,幼稚如我,也隐约意识到这个序存在的意义了。
她是一张盾,一道碑,一件蔽体之衣。
摆开这盾,妄图抵抗来自内心及四面八方,包括后背刺来的矛之重击;
立下这碑,企图传达向质疑的人们,自己也有些堪以表之的想法;
即便最终仍被指责得体无完肤,也当有这件衣裳,为一位大胆的年轻人,遮挡最冷的冬寒。
内心的惶恐与自卑、自疑,到这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也就从这里开始,我抛下了所有的杂念,屏蔽掉全部的焦虑、失望,来敲出沉寂数十年的一些话,完成一个热爱文字的孩子,最纯真的愿望。
祝我完成,祝你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