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城吧 关注:12贴子:284
  • 3回复贴,共1
中岳嵩山被称为五岳之宗、万山之祖,是中华民族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在此均有广泛分布。
嵩山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暖适中。嵩山地区因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势陡峭,丘陵起伏,形成了多种情况的小气候环境,给植物种群提供了多种变异性的生态环境,因而植物种类繁多。为根雕艺术创作提供了原始材料。
根雕艺术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艺术。商周时期就有造木人,战国时期出土文物有辟邪、角形器,汉代有孔氏家族的天然拐杖,南北朝有僧韶隐士的竹根如意,宋元时期有张炫的荆根枕,明清时期现存的有根制双椅、麒麟、凤凰、卧狮、八仙人物等。
根雕艺术早期出现在嵩山地区及其周边每个村村寨寨先民的生活中,都是重要的实用品。如绳钩、绳拘、秤杆、点棍、驴驮子等百余种。解放后又有了像花架、笔筒、根盆景等实用树根艺术制品。时光隧道进入二十世纪末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低档树根雕艺术制品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中高档品种繁多的根雕艺术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根雕艺术创作的人员达到十数人,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达到了新的高潮。


1楼2014-09-03 16:54回复
    根雕,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嵩山根雕创作时,广义上不仅限树根,常用的有树根、树皮、树瘤、树木纹、竹根果核等。二十世纪前根艺作品以实用为主,二十世纪后根艺作品以艺术品为主,使用枯木朽根为创作材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嵩山根雕具有天然艺术性。根雕艺术创作是利用根的天然形态突出表现根的自然美和意境,这种艺术创作不仅仅是纯人工的创作,而是“与天同创”“天人合一”的艺术。根雕艺术在创作时,是由原材料的质地、外型决定的,是靠艺术家的慧眼鉴别和发现悟出来的,在天然的基础上加作者“画龙点睛”提炼创作而成的。是原汁原味地利用根外形的转折、扭曲、凸凹、窟窿、根须、疤节、树瘤、纹理和色彩变化等自然元素表达作品主题的。是艺术的“似与不似”的美,是“与读者再创作”的特殊艺术。每一件都是孤品,不能复制。树根艺术创作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还于自然。


    2楼2014-09-03 16:56
    回复
      嵩山根雕的原材料是美术家在荒山野岭、沟壑溪叉慧眼发现的,将死亡的枯根、腐烂的朽根、伐木留在地下的废根和不成材的下脚料的美,创新利用、变废为宝、物尽其用、节能环保、化腐朽为神奇,所以,嵩山根雕是一种和谐的艺术。
      嵩山根雕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创作;嵩山根雕蕴含着嵩山地区的特色文化,将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扬光大,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嵩山根雕是利用原始美、自然美与人的创造性相结合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所以,在历史的进程中,嵩山根雕一直坚持保留着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显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1.历史价值
      嵩山地区及其周边根艺历史悠久,嵩山根雕是伴随人类文明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的。
      从最初级的防止野兽伤害的棍棒发展到梭镖枪、弓箭、设陷阱的竹签子及后来的装火药打猎的药葫芦;从最初的用树枝杈做的绳钩到用树枝杈做的用于捆柴草的绳拘;从装水的水葫芦、竹筒到醋提子到小孩玩的水卜几,再到用秤杆提灌,这些典型都是最古、老的应用范围最广的、传承历史最长的根艺作品,是嵩山地区及其周边人类的伟大创举,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没有根雕艺术的产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要改写。它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见证。嵩山地区及其周边各个历史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2.文化价值
      嵩山根艺文化内容丰富,科学含量高,应用广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嵩山根雕是华夏文明的一种符号和文化载体。展现了嵩山儿女非凡的文化创造力。一脉相承、世代相传从无间断。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博大精深。根雕艺术作品曾不断在国内外展出和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增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加深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了和谐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3.艺术价值
      嵩山地区及其周边的根雕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独一无二、变废为宝的创作材料,是利用根的天然形态,突出表现根的自然美和意境。其次是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师法自然,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天人合一,奇巧结合的创作理念。用“似与不似”、“与读者再创作”的创作方法原汁原味的利用材料的天然元素,使创作工艺趋于自然厚重、朴实无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嵩山儿女醇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从不同角度反映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其三是它的不可复制性。每件作品都是孤品,是任何材料和技术都无法达到的艺术,这种深深根植于嵩山地区及其周边民间的有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息的天趣艺术,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神奇的吸引力、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每件作品都是一首无声的诗,此处无声胜有声;是一副立体的画,可全方位的欣赏到美和意趣;是一部读不完的书,使人读出意趣和故事,叫人惊叹,品味,联想和回味。
      嵩山根雕是一种古老的、原汁原味的、自然神奇的民间艺术,它少了些浮躁和媚俗,用它来装点生活,能使人感到一种安详、亲切和返璞归真感。嵩山根雕有力地体现出嵩山地区文化的底蕴深厚,流露出根雕艺人的创作才智,展示出自然美的不可复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古老艺术。


      3楼2014-09-03 16:58
      回复

        根艺作品“嫦娥奔月”


        4楼2014-09-03 16: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