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武学吧 关注:1,310贴子:5,367
  • 14回复贴,共1

小议呼吸——焦建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网友问打拳时怎样呼吸?他说“有人说发劲时呼气,有人说化劲时呼气,把我弄糊涂了。”
这还真是个问题。
一般来说,练拳架子的时候,化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吸气时尾闾前兜,命门向后吸丹田。发劲时尾闾后弹,命门向前催丹田。尤其是练形意拳时,起钻时吸气,下劈时呼气,这样一步一步地打很舒服。
但实战时情况就不同了,需要很快地出手,一秒钟打好几拳,那么快的呼吸不是成喘息了吗?再说,打就是化,化就是打,化的同时就发,到底是该吸呢还是该呼呢?所以,吸也可发,呼也可发,要学会控制“气口”,留有“底气”,还要会“偷气”。
说起来挺热闹,其实谁都会,我们可以从日常劳动中找到答案。
给你一把大锤让你砸东西,你会抡起来,狠狠砸下去,向上轮的时候一定是吸气,向下砸的时候一定是呼气,呼气时你还可能喊一嗓子,这就是“发声”。
如果给你一把菜刀让你剁饺子馅,你不可能老是呼气,于是你放松下来,呼气也剟吸气也剟,甚至哼着小曲也能剟。
突然,遇到一块难剟的牛筋,你必须快速地连续用大力去剟,这时你一定是“连续的有控制的”呼气,一口气没剟开,你会快速地吸一口气,接着再剟,这种吸气之快,外人都看不出你的吸气动作来,这就叫“偷气”。你自然会控制你的“气口”,不会把气全用完,直到把它剟烂,你也不会气喘吁吁。
以上提供了三种呼吸状况:
1、抡大锤发大力,这是“化吸”、“呼发”。是我们一般练拳架子时或在博击有充足时间发大力的呼吸方法。
2、一般的剟饺子馅的自然呼吸法,这是“逗敌”时的呼吸方法,呼也可发,吸也可发。
3、连续快速发大力剟牛筋的呼吸方法,是博击时连续发力的呼吸法。
快速吸吸气的方法就是“偷气”。
你在连续发力剟馅时,不会把气全用完了才喘气,你肚里总是保留一部分气,这就是“底气”。
要说会“偷气”,会控制“气口”,还是首推唱戏的、吹喇叭的。人家拖多长的腔,气还是那么足,你硬是看不出人家什么时侯偷的气。人家唱一天硬是不喘大气,“底气”那叫足,人家平时练功那是下了苦功夫的。
咱打拳的也得下大功夫练气。
首先要加大呼气的深度,叫做“气沉丹田”。其实就是横膈膜向下沉,扩大肺部的活动空间。如果只用胸腔呼吸,那叫“喘气”,支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一定要练横膈膜向下,给肺腾地方。看“动物世界”,大蟒的肺有四米长,所以它能咬住猎物不松嘴,一口气把猎物缠死。
在《拳经》上有一首诗:
“还有一个真口诀,气下脐平小腹膨。练得熟时成一面,神清气爽快无边”。
这是说练丹田气。气聚脐下二寸,使小腹膨胀起来。把腹肌练得非常坚硬,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平面。背肌和腹肌是人体最主要的两大块肌肉,是发力时主要的力量源泉。腹肌又是内脏的保护墙,练好丹田就增强了抗击打能力。横膈膜向下的扩张,又增加了呼吸深度,练好丹田必然神清气爽“乐无边”。
再一个是要练控制“气口”,控制气均匀地、不断地、一点不浪费地使用。别“一锤子买卖”。
还要学会快速地“偷气”。
不但搏击时这样,练绵张套路时也要这样,练绵张拳的套路与一般权的套路不一样,他是一种“上不停手,下不停步”,像“剟饺子馅”一样的套路,既有发大力,又有连续发力,你不能用简单的呼吸方法解决问题。
绵张还特别强调留足“底气”,没了底气一切全完了。
当然,打完拳后要把肚里的气全部吐出来,叫做“煞手休将气放怀”老憋着半口气还不憋出病来?所以绵张套路的最后一个动作伴随着一个彻底的呼气。
最后,咱还是好好品品张横秋的一首诗,不用解释,一看就明白:
“气法指要:
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翻复回旋身辗动,煞手休将气放怀。终朝习练常如是,体坚胜似铁钢胎。”


1楼2014-09-14 00:00回复
    这个好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9-14 07:44
    回复
      第七八凝挺肩
      凝挺肩头最要摩练,其身法脚法并入面肩装,皆从此化出。其有是浑身会意一坐,两边一凝一挺,实出通身脉力,须会百骸筋骨一齐收矣。身要盘,略弯便是弊病。凝挺肩头,坐亦可想、立亦可练,阔狭短长,无不可学。其弊在仰后仰前,须要条直。
      八、张横秋先生传授习练手法秘要
      拳家秘要总要一个身法。身法者,亦如用兵之有主将也。然身法道理最难得至妙处,亦且正多弊处,何则?身法贵乎低,然低而腰曲,则腰失其真矣。身法贵乎竖,然竖而头仰,则头失其真矣。甚至有手到而身法不到者,有脚到而身法不到者,甚至有锋芒反逆者,此皆大弊病也。
      身法有三诀焉:一曰伸缩。伸缩者,如龙之灵变、如虎之快利也。二曰直射。直射者,如箭之快入也。三曰一片。一片者,手到脚到身到之谓也。能致此三者,则身法备矣。谨将练法、打法,此序辟列于后:
      1.练力法
      两脚站定,先将右脚并身法缩一下,缩时须要右脚悬缩在左脚一堆,又须左手放在胸前,右手缩在胁下。通身更要会意,一片紧缩然后尽力一片射出,务要身手脚一齐俱到,到时一齐尽力鞭开,后手比前手更要着力。此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一齐放」也。
      2.半步练法
      两脚站定,先将左脚并身法略摆一下,右边射入,其百法俱要与前身法一样。
      3.出步练法
      先将左脚略偷一半,以脚趾粘地,速即以脚跟一摆,转身,其到身之法仍与前无异。此练身法之秘诀,断不可轻易说破,且是拳家三昧,破敌全在于此也。拳家最难得者在身力,苟不会意,虽工夫用尽,而其妙处未得。然其诀在何处?
      在后脚上得之。射去之时,后脚不可呆死,必虽要紧跟前脚半步。入地之时,更要望前尽力一抵,则身力自然得矣。此眉尖一线在此悟也。一抵之时,虽是尽力望前,更要会意,脚跟往地一口*脚指往地一抓,方尽其妙。
      4.口传百法
      练打之时,要谁狠尽力,从硬打做软,从有力打做无力,方为精法。开始就以软打,后来终无精法,故拳要软中硬者此也。又练法之时,如设一敌人在前面,手当如何进?肩当如何入?脚当如何管?俱要算定,打时必要认真着力。
      人练打之时,肘胯肩先下是要紧关头。譬如一动手时,而两肩一跌下,则身法自然低,随身转打,俱是恰对敌人空处,所谓「垂肩带靠」者是也。
      又练打之时,前手如探子必要理清,就是敌人一动手时,精神必要为之掀开,令彼自露其空处,然后一转进身,便处处是空中投石。所谓「乘虚而入好用机」是也。
      又煞手之时,紧记后手一曳,必须要后脚一抵,而其最妙之处,便在坐桩。往下一踵,则通身皆精其法也,自无仰前仰后之弊*
      5.论一闪之法(即虚步也)
      闪乃身法,脚步之根本,而实拳家之秘法。与人对敌之时,前后左右皆可攻入,而周身皆到更无破绽可窥,此为拳家第一妙诀,但非其人实不可妄传耳*
      6.走左右盘开法
      与人对敌之时,敌人或以拳打来,而我即将左手往手肘边推开,要将左脚速偷一步,须离三五寸,后将身法脚步一片由缩而伸,右手从人腰边打入、右脚从人腿心腿腕边抵入,右肩从人脐下钻入。至于前后左右,俱是此打法。此百法得一之妙也,此更不传之诀也。大凡进步,总以脚抢满为第一要着。如图4。
      7.走中盘闩法
      敌人参来甚怠,未及偷步,而我即将
      左脚略摆一下,右脚由缩而射入,此为半步打法,其快捷无敌。大凡走中盘,须记是脚膝尖射入,正似离弦之箭。如图5。
      8.走外盘闩法
      敌人拳来之时,而我须用左脚略跌一步,或离三五寸,后将右边一齐腾起射入,此闩步打法,最能取胜。大凡走外盘,须记闯满为主,乃是外盘双管,其最掺力处,须至臀上。如图6。
      凡此三盘须起里手妙诀,而其中要分托交挽拉之异。走左右盘须用挽扳手:走中盘是用交手:走外盘走日托手。故曰「拳按阴阳次第掀」也。
      拳家诚能熟此,以上诸法而未得心内提劲运用之法,仍不能称为能手,今再论其法于后。
      九、提劲运用之法
      大凡运劲之法在乎气,而气之虚实全凭小腹下运之。盖周身运量气为之先,若气不在小腹而在上胸,此上实下虚,而下步必不能坚固紧密,其何取胜于人耶?夫气者,力也。拳家之根本,藉乎气之足,则力亦足不可乱出。苟或乱出,则如大力之人,多有一遇对敌,力转不能以自伸。所谓气阻力闭,而无循环相生之妙也。
      然则劲当如何用之?力必从腰转出,方能得法。如右脚出时,其脚要熟点而出,将身法一低、两肩一垂、两手掩胸、左夹提起,右夹腰往前一低,而周身之气往下腹一沉,则上虚下实,而下步自能坚固紧密矣!至于前后左右俱是如此,此出步提劲之运用也。
      十、迷拳
      凡人之立势,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前后左右,而直攻之谓正:前后左右,而此攻之谓奇。遇正则力健者矣!至于健力雄者,失其雄皆出于定料揣度之外者也*故人披而我挂、人挂而我搬、人搬而我削、人削而我遁、人遁而我角。拳出拳外,莫之参酌;拳入拳内,莫之审度。变化无数、古今纬拨,因之不可端眸,故名之曰迷拳。(迷拳共有六节,详述于后)。
      1.从上劈下
      敌人当面来,我步右脚进,
      右脚角反发,左脚缩相就,
      步儿跨儿行,左拳轮打去,
      拳打才加时,右披反轮救,
      救时顾管跌,往上一搵骤,
      搵就怕停留,裹头斜左溜,
      敌见我溜时,谁知闭阴后?
      闭阴不空发,翻身双披计。
      2.乌龙戏珠,如图7。
      敌人若打来,左抗斜裹去,
      斜进终倒身,右拳戏龙珠,
      敌人走左边,右抱左戏去,
      披将手打来,抽手脱身计,
      人见护已身,谁知闭阴后,
      闭阴当收时,在身双披骤,
      要知敌人长,此拳不可废。
      3.黄龙抱蟾,如图8。
      左肩出势立,左右横打去,
      打去才到腮,右拳旋抱救,
      后起竖肘来,照心一坐计,
      敌非不后退,管脚居其后,
      力雄难跌倒,斜步闭阴透,
      彼若赶进来,双披反身骤。
      4.凤凰展翅
      左手抱头颜,右手切将去,
      右手抱头颜,左手亦如是,
      倘有敌人披,雨手斜袖去,
      左手反披来,右手反披骤,
      右手甫及发,左手横栓凑,
      比乃敌左旋,敌右无双计,
      节节要打熟,任我翅飞去。
      5.闭阴扫阴,如图9、"。
      我若前行打,赶来左掌就,
      须起阴囊上,反身右掌敉,
      若身敌左行,右开随将就,
      若敌朝左来,将身右边溜,
      总之要闭阴,横竖损不去,
      若要打得真,撩阴终打透。
      6.泰山压顶,如图11。
      欲知泰山压,左右双轮劈,
      劈他步旋风,横步不可歇,
      步若可用长,丈余管脚跌,
      于中要求熟,一节压一节,
      压之未为齐,谁知节破节,
      打得专方妙,那管人拨跌。


      6楼2014-09-14 09:07
      回复
        7.论迷拳盘口
        博奕有一定之盘口(注:基础之步法),不可或乱,拳家亦然。譬如六节迷拳,前后左右如有一定之盘。若平日未尝讲究,临敌必致狐疑,虽曰拳要见境生情,而一定之理断不可差错。倘盘口不起,奚能论拳乎?今述盘口于左:
        披揭,走边盘,中盘亦可。
        戏珠,走中盘。
        抱蟾,走散盘*
        展翅,走边盘。
        闭阴,走中盘,边盘亦可。
        压顶,走散盘。
        注:散盘是中、外、边盘皆可,所谓审人之形势以运用也。
        8.论迷拳用肩法
        歌云:「一身筋力在肩头」,则拳之妙以肩为重,而手不过补之。其法若不道破,徒以两手相往来,试想人之一手其力果有几何?而能取胜于人耶?然肩亦非一种,有用直肩者焉、有用压下让肩者焉、有用倒前倒后肩者焉、有用射起陡起凝挺肩者焉,其中各有妙处不同,贵所用之得法耳,今列肩头法于左:
        披,用压下肩,人短用直肩亦妙。
        揭,用倒后肩,用射起肩亦可*
        闭阴,用倒前肩,用直肩更妙。
        戏珠,用射起肩,用让肩更妙,俱无人识耳!
        抱蟾,用倒前肩,让肩如车轮状。
        展翅,用射起肩。
        压顶,用压下肩。
        十一、醉八仙歌(此乃拳家之祖从此化出)
        醉者,醉也。号八仙,头颈儿曾触此周颠,两肩谁敢与周旋?臂膊儿铁样坚,手肘儿如雷电,拳似抵柱、掌为风烟,膝儿起将人掀,脚儿勾将人损披削爪,掌肩头当先,身范儿如狂如颠,步趋儿东扯西牵,好教人难留恋!入洞仙踪,打成个锦冠顾夫。
        1.汉钟离
        汉钟离,酒醉仙,葫芦儿,肩上安。让来让去得他便,随他便,虽则是玉山颓样,也须要躲影神仙。膝儿起,撇两边,起时最忌身手便,牵前踏步,带靠推肩。
        2.吕洞宾
        吕洞宾,酒醉仙,背上儿、双飞剑。披手披脚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两手如矢,也须要直利牵拳。反后步,要身偏,偏时要闭阴囊现,从上劈下,石压山颠。
        3.韩湘子
        韩湘子,酒醉仙,竹筒儿,手内拈。重敲轻打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里里外里,也须要插掌填拳。鱼鼓儿,咚咚填,打时谁知扫阴现,去时躲影,来若翩翩。
        4.曹国勇
        曹国勇,酒醉仙,手儿里,拂尘翩。直肘横肘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身步齐进,也须要臂膊浑坚。顶肘开,顿肘填,坐时谁知身坐连,臂肘右下,左劈身旋。
        5.何仙姑
        何仙姑,酒醉仙,铁爪篱,怀中见。上爪下爪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鸾颠凤倒,也须要侧进身偏。指上爪,胜铁鞭,爪时谁知血痕见,长伸短缩,通臂如猿。
        6.蓝采和
        蓝采和,酒醉仙,兜的是,花蓝艳。上勾下挽随他便,随他使,虽则是蜻蜓
        点水,也须要搬开争先。眼儿紧,望下边,望时只怕腿尖现,挽拳挽脚,裹进填拳。
        7.张果老
        张果老,酒醉仙,拿的是,铁栗片。拿来拿去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金丝缠洗,也须要骨反筋偏。身窈窕,采摘坚,采时惟托人前面,拿拳拿掌,后手紧粘。
        8.铁拐李
        铁拐李,酒醉仙,头戴的,金刚圈。左投右撞随他便,随他便,虽则是黄莺嗑耳,也须要脚管肩先。脚儿弯,好勾镰,勾时郑重人后面,翻身进步,身倒脚掀。
        十二、死手解救
        敌人起身,或扭我胸、或箍我腰,一时无法可制。我将二中指往两眼插进,又将大指往鼻中勾进,用力往前一拖,敌人自然松放。此法名为「二鹰捉免」。
        敌人拳来正狠,无可躲闪,而我用双手往下一拨,随后腿钻心踢之。此法名为「火焰钻火」。
        敌人当心进来,我亦不用桃不用打,只往其胸窝口一肘顿下,此法名为「钉心肘」。
        敌人当面扭我胸,我手拿住他手,随以身倒退,用反掌往喉咙一剐。此法名为「双刀杀鸭」。
        敌人当面箍住我腰,我亦用双掌往喉咙一剐,须以手跟着力。此法名为「双反刀」
        有人背后将我两手捉住擒起,我将两手紧紧带着敌人袖口,只将右脚一缩,往他人脚膝上一口,自然解救。此法名为「猛虎出柙」。
        肆、拳法备要本文
        一、总歌诀
        舒衫立势袖填拳,
        掌按阴阳次第间;
        审势分明知躲闪,
        防身斜侧识端偏;
        进攻推托步偷半,
        插打搬拿学贵全;
        欲不临场心手乱,
        闲居发愤读斯篇。


        7楼2014-09-14 09:12
        回复
          谈谈“入身”——焦建国 :讨论是好事,我挺喜欢那位引经据典的先生,他能说出许多本书来,说明认真研究过,他捍卫自己的观点,无可厚非。这也迫使我读一些书,查一些资料,长学问。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不存在个人恩怨,纯属学术之争,挺正常。说实在的,练武之人把精力都下在练武上,对武术史的研究很不够,如果有人发现了新资料,请告诉我一声。
          武术传承挺复杂的,有传承,也有变异,变了几百年,也可能面目全非。不能光听拳的名字叫什么,要看他那步法、手法、身法是什么“味”,喝酒总要砸一咂味,不能只看商标,茅台瓶里也能装假酒。
          短打类拳法最基本的“味”就是“短”,要想“短”,必须“近”,要“近”,必须“入身”。所以,“入身”就成了短打类拳法的最主要的技法特征。不管你是绵张、绵掌、还是绵章,不能“入身”就不是短打。
          先说“长来短接惯入身”。
          何谓“长来”?
          “长来”,讲的是接手的时机。快要打到身上时,才是接手的好时机。来手有实有虚,虚手诱我来接,变手击我,实手则难变化。枪法诀曰“见肉分抢,贴杆深入”,就是说,他的枪将要见到我的肉时,我才分开他的枪,随即贴着他的枪杆深入扎进。这就是“旧力已老,新力未发之时”,这时贴杆而入,他欲走不能。当然,高手接虚手也能入身,对方不出手也能入身,另当别论。
          何谓“短接”?
          “短接”说的是接手的位置。在根节。
          分圈里圈外。“里裹打开左右角,外裹打入窝里寻”。圈里在腋。圈外在侧后死角。
          以圈里为例。“若问短拳斗长手,跟身到腋是良方”。进到他中节之后或根节。前手是头道门,后手是二道门,我应该进到怀里,废掉他“一手”,困住他“二手”,形成这样的态势,我非常安全,他必然挨打。顺便说一下,石家拳诀说“看二手”,读音是“看守”的“看”,就是困住他后手,近身盯着二手必挨打。拳经曰“紧依门墙”,就是挤住他后手。
          短接有什么好处呢?
          1、把对手封死,使他失去转化空间。
          2、使我的击打距离变得很短、很快、无可救药。
          3、使接触点接近自己的轴心,就可以小力胜大力。
          “入身”要点。
          1、“一片”射入。整个身体从头到脚在同一瞬间一齐进入。不可先进手,后进脚。也不可先进脚,后进手。
          2、“三盘对天”。歌曰“尽力发人人不动,必定三盘不对天”。要“肩投腰衬臀齐行”全身各部都要进入,如果从上向下俯视,则头、手、身、脚在一条垂线上。肩是撞进,腰竖起后弓,尾闾前兜,膝过脚尖。
          不但入身时“三盘对天”,打拳时也要“三盘对天”,保持重心稳定,上身像宝塔一样坐在胯上。
          强调发挥肩的作用,“一身筋力在肩头,带靠陡来山也愁。翻身用个倒海势,纵然风浪也平休”。
          3、“不撄人之力”。不“犯硬”不“犯顶”。要“百骸筋骨一齐收”。身向前进,手向后吸,压缩弹簧,拉弓放箭。
          4、保持进攻态势。欺身占位。“膝过尖”,脚不停,边进、边打、边走、边变。
          入身不分“一手”、“二手”,拜掌闯进,拉弓放箭,得空就打。“上不停手,下不停走”。
          容易出现的错误。
          1、不入身。常见“定步”打法,站在那里打两拳、三拳。大弓步必不能入身。“真张假张,都在步上”。没有绵张特有的步法,何谈入身。
          2、犯硬、“犯顶”。硬磕硬架,硬推硬搡。只能把人顶走,必不能入身。打架而已。
          3、头进去了,屁股还在外边。这叫“掀门帘”,往里一探头,挤不住,反挨打。而绵张是“登堂入室,反客为主”。
          4、不能保持进攻态势,进去后,后脚一跟步,停住了。失去战机,反而被动。
          入身之后,必须会三盘变化,三门打法,不然撞在一起,进退维谷。
          不但接实手时入身,虚手来了也照样入身,主动进攻也要入身,不讲入身就不是短打。
          我再发表一个许多人可能不愿接受的观点。石家历来认为,“只有长拳与短打之分,没有内家与外家之别”。
          在我看来,有些所谓的内家拳,实际是长拳的步法和手法。而所谓的外家,(表演派除外)同样也练气,也讲究内力的运用,没有必要抬高武当贬低少林。
          但是,长拳和短打的确是两个不同的技击体系,不论拳理还是技法,看起来差别都很大。我这里讲的是短打,但没有唯我独尊的意思。
          应当说长拳、短打各有所长,练到高深,长拳也不长。程冲斗把太祖三十二长拳与绵张短打同列在五大真传,戚继光详细阐述的就是太祖三十二长拳,可见同样尊贵。
          其实,天下武术是一家,练到后来,异途同归,门户之见,本来就不对。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有一些朋友要求拜师学拳,我已不止一次声明,我年事已高,老伴多病,不教拳了。石家绵张本是秘传,在外地可能也找不到教的。在网上慢慢看吧。重要的是拳理,如果理解吃透,用到你自己的拳上,也好使。
          还得声明一下,我在几个月前删过一个帖子,那上面只有一句话,说得挺难听,但没有实际内容。后来再没有删过谁的帖子,你想说什么随便说好了。本来朋友们劝我拒绝评论,我没有采纳,就是让大家随便评头论足。现在只是谈论历史,如果谁出来教我一招两招的,那更求之不得。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你有高招我就向你学习,省得挟重资以游天下。


          10楼2014-09-14 09:21
          回复
            对付腿——焦建国:不断有人问怎样对付腿?我选取了前些年石建义先生的一段录像。那位陪练是我的弟子,过去是练跆拳道的。
            对付腿最重要的还是“入身”。用腿的人更需要强调距离。偏闪入身,过了他的膝,怎么打怎么是。至于低腿,你只要在入身时保持“前坚后箭”步,不用怕,“膝过尖”小腿前倾,在这个角度下,不怕蹬不怕踹。而你一旦入身,他将陷入灭顶之灾,因为他正一条腿站着。
            如果你有胆量,入身速度足够快,他甚至来不及起腿。
            被腿击往往是在犹豫、等待的片刻造成的。
            1997年,石建义先生到常州办事,赶上有一个练跆拳道的韩国人,要与常州武术界切磋,大家请石先生出马,为缩小影响,约定在屋里进行,韩国人跳来跳去,还没来得及起脚,石先生已贴身,用拇指尖在心口一戳,韩国人应声倒地,被绵张拳深深折服。
            武术是一种“术”,需要长期锻炼,形成条件反射才能用得上。我说能入身,你说入不了身。我说这招挺好用,你说这招不好用。因为你还没有练过绵张拳。
            我想起一件事,比如上下自行车,一蹁腿就上去了,谁都说这招挺好用,可是我孙女说那样上不去,太危险了。她总是先叉着腿坐上去再蹬。因为她没练过蹁腿上车,你告诉她怎样上车,也是白搭。
            所以我说,对于某些人来说,现在讨论具体技法是否早了点。我也没有精力经常这样“答记者问”。
            我还是按原计划讲绵张拳,先讲拳理,再讲套路和用法、要领。
            至于出书,正由石建义的弟子李昌先生负责联系。
            我总的想法是,要象拯救稀有文物一样拯救绵张拳。看到石家绵张拳,就像发现一座破庙里残留的壁画,坲去历史的尘埃,古人的笔迹依稀可见,我们根据古文献小心描画,就可以“修旧如旧”,据说已经“失传了”的绵张拳会重新伫立在中华大地。
            但愿我们的理想能实现。


            11楼2014-09-14 09:27
            回复
              八卦掌的“卦”在哪里?——焦建国: 我们练八卦掌的每天转圈,如果问“卦”在哪里?技击意义何在?可能一时半会答不上来,多少年来,尽管九宫、八卦说得纷繁复杂,却很少涉及这个根本问题。
              其实,“卦”在对手身上。围着树转,卦在树下,树就是假设敌。空转,卦在圈里,圆心就是对手的位置。
              比如一个人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侧身抱拳而立,正前方是“离”卦,背后是“坎”卦。左方是“震”卦,右方是“兑”卦。这是四个正方位与此相对应,还有四个斜角,叫做“四隅”,左前角是“巽”卦,左后角是“艮”卦,右后角是“乾”卦,右前角是“坤”卦。
              “坎”“离”连线是他的纵向轴线,用地支表示叫“子午线”。“子”水“午”火,与“坎”水“离”火是一个意思。与这条线相垂直的线就是“兑”“震”连线,震是木,兑是金。这就构成了“十字线”。四正方向分别是金、木、水、火,中央是土。这就是“五行”的框架。再把四个斜角也连起来,就是一个“米”字,叫“米字线”,把圆心断开,就成为指向击打对象的八条射线,这就构成了八卦掌技击方位的基本框架。
              从“离”卦方向线进击就是“中门”。走离卦路线最近,但这里也有重兵把守。我强敌弱,走“离”卦是最佳选择。但如果敌强我弱,走“离”卦就容易吃亏。“巽”卦方向线是他左右手防线的结合部,是薄弱环节,往往有空可钻。“坤”卦方向线是他的击打死角,走这里我比较安全,他比较被动。“震”“兑”连线是他横向穿透线,这里支撑力最弱,是跌法劲路的惯常走向。“艮”方线是后剪刺腿的规道。“坎”、“乾”是后门,这里是他的盲区。
              从“离”卦进步叫做走“中门”,也叫“洪门”,其他各门统称“偏门”,也叫“黑门”、“奇门”。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理念,比如形意拳就主张走中门,说是“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八卦掌就喜欢走“偏门”、“奇门”,出奇制胜。
              电影《武林志》误导人们,以为八卦掌就是围着对手转大圈,似乎转大圈就把外国人转迷糊了。这是天大的误解。其实游走卦位之间,根本用不着转大圈,仅一步、两步而已。
              沿“离”卦线,一步即可进行中门攻击。
              右脚向右前方一个扣步,就踩进“巽”卦方向线,出手就是他脸。
              右脚扣步踩“巽”卦,左脚摆步冲向中心点,叫斜出正入。
              右脚向右前方一个大一点的扣步,一步就踩进“震”卦方位线,拧身就摔他。
              右脚踩中心点,左脚向右后方插一步,就到“艮”卦线,刺腿就倒。一摆一扣,也可从艮卦绕到身后勾摔。
              右脚向左前方摆步踩“坤”卦线,左脚一个扣步管腿,跌打皆宜。左脚踩“坤”线,右脚后剪,又可形成许多跌法。
              右脚摆步踏“坤”卦线,左脚一个大扣步就可以绕到他身后“乾”、“坎”之地。
              游走于各卦之间无处不可用腿。
              卦不是死的,因为卦在对手身上,对手转身,卦也跟着转,他自己会把各个卦位转给你,例如他想来个大背跨,就把后门暴露给你。
              由于走卦根本不用转大圈,所以清末刘德宽创编了“直趟子八卦”,仅用摆扣步就能走卦,所以也叫八卦。刘德宽又是“岳氏八翻手”的创编者,我对他挺崇拜,他可算是个真正抓住了八卦精髓的人。
              当然,如果你只走直趟子,没有摆扣步,不讲“卦位”,那也算不得八卦掌。
              我用八卦的术语说了这么多,累不累呀?人家也不好记。这套理论完全可以用另外的语言来阐述。比如那八条线,太极叫四正四隅。绵张叫“米”字劲。当然,绵张的“米”字是个三维的立体概念,这不在本文话题之内。其实,这八条线可以更简单地命名。四正就叫“前后左右”。四个斜角线,就叫做“左斜、右斜、左后、右后”,这就好记了。中国人习惯“形象思维”,用形象词命名,一说就想到了它的位置。
              武术者,搏击之术也,我们不是算卦的,不必深究卦象,关键是明白技击含义。抓住“八条射线”“摆扣步”,就抓住了八卦掌的精髓。大道至简,一通百通,何须多哉?
              为了帮助朋友们理解卦位,我也搞了一个小视频,有兴趣就看看吧。


              13楼2014-09-14 09:39
              回复
                再谈形意起钻抱劲——中气运行——焦建国
                上篇博文讲到“抱如蛋,去如箭”。 起钻时全身百骸收缩合抱,这只是外形,肚里还有活儿。
                在起钻抱劲时,随着尾闾下垂向前兜,同时要收缩肛门向上提,包括阴茎向上一收,会感到一股神经流由下向上冲入丹田。据说这是督脉的阳气由命门经会阴向上冲入丹田。同时,随着鼻子吸气,加上双臂合抱和含胸,阴气也沿任脉向下压向丹田,于是,阴阳二气在丹田合抱,叫做“中气”。这时,全身如压缩的弹簧,中气饱满,小腹铁硬。当心发出“劈击”命令后,身向上长起,中气向上提到“中丹田”,伴随着呼气,中气下冲,丹田猛然鼓荡,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丹田、命门一带是全身力的枢纽,这里发生“地震”,震波就会遍及全身。首先是尾闾由向前兜的状态向后翻震,这是“震源”,向下传到腿引起腿的弹动,将身体瞬间弹离地面并发生向前一小步的“寸进”,腿蹬地面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这是肢体作一系列打击动作力的来源。“地震波”向上传到脊柱,由于尾闾向后的震动引起脊柱上部向前的震动,于是,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向前劈出。又由于左手左肩向后的抖动催动了右肩右手向前的抖动,全身之力都集中在右手瞬间发出。力向四外炸开,而身体中心的力基本为零。保持了自己重心的稳定。
                中气合抱表现为“吸”,吸的过程是缓慢的,中气的爆发表现为“呼”,呼的过程是快速的,叫做“慢吸急呼”。接手用“吸”,表现为收缩,是为“柔”。出手打击用“呼”,表现为伸展,是为“刚”,柔接刚发叫做“软接硬打”。“柔过气,刚落点”。不论少林武当,概莫能外。
                中国武术流派甚多,但在中气运行发力秘诀上却惊人的一致。这就是“不传之秘”。清代名师苌乃周在讲此秘诀时说:“谨之秘之,且勿泄露,以遭天谴”。其实,《苌氏武技书》早已有人刊印出版,遭天谴也轮不到我。
                此文发出后,不少人说这篇说得不够科学,年轻一代摈弃迷信,崇尚科学的精神令我惊喜,谢谢。传统武术总是讲“气”,神而玄之,莫名其妙,气是啥?谁见过?沈安先生说过一段话,是否可以作为对“气”的现代语言的描述:“心灵瞬间的感应,气血自然的冲动,神经电磁的脉冲,肌腱纤维的同步张弛,武术的一个较高层次和境界”。


                15楼2014-09-14 09:45
                回复
                  真定老人焦建国 所讲的 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八翻手 都是外家拳的手法 他之所以技击那么厉害不是靠的 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八翻手 而是靠的重手(铁砂掌 朱砂掌之类的东西)
                  他能技击我承认 但用的不是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八翻手 而是外家拳加重手
                  一把年纪了 练的是什么拳就教什么拳不就完了 非得说自己练的是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八翻手这些有名的拳种 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八翻手 是那么用吗 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八翻手 这些拳种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了 每一招每一试手法都固定下了 在那瞎编乱攒 把外家拳的手法硬往 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八翻手 这些拳法上套


                  19楼2016-06-23 01:40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6-28 08:38
                    收起回复
                      拜读了!受益匪浅!谢谢楼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7-07 13:00
                      回复
                        绵张短打,很好。


                        IP属地:陕西22楼2021-04-26 15:23
                        回复
                          “煞手休将气放怀”老憋着半口气还不憋出病来?所以绵张套路的最后一个动作伴随着一个彻底的呼气。
                          。。。。
                          醉八仙也是这样练法。


                          IP属地:陕西23楼2021-04-26 15: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