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学吧 关注:559贴子:21,301
  • 53回复贴,共1

器乐学习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琴行暑期班结束,回老家进修,已报古琴、弗拉门戈吉他、尤克里里、小提琴,二胡、古筝、笛箫等七门课程各一期,预计每天安排两到三节不同课程。


IP属地:云南1楼2014-09-14 01:05回复
    2014.9.14
    上午:弗拉门戈吉他、尤克里里
    下午:小提琴、古琴
    一、弗拉门戈吉他
    1、弗拉门戈扫弦手法:此手法利用主要手掌张力进行扫弦,期间拇指以弧度下拨低音弦,食、中、无名以自然垂直状态瞬间打开下拨高音弦。
    稍加分析,可见此手法优于常见的民谣吉他的匹克模仿扫弦手法,因为下拨高音弦所利用的是手掌自然张力,一方面省略了大幅度转腕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同时进行大鱼际切音。
    课时五分钟,练习十分钟,难度中,已掌握。
    2、切音技巧:大小鱼际切音的原则与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相似。
    课时一分钟,练习五分钟,难度低,已掌握。
    3、轮扫技巧:在弗拉门戈扫弦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反向轮指,难点在于无名指与中指的生理结构,可通过无名指强化训练逐渐掌握。此技巧要点在于固化弗拉门戈扫弦手法,需要在扫弦时控制高、中、低音域的音量输出,并做到准确无误。
    课时五分钟,练习二十分钟,难度高,初步掌握。
    4、转调技巧:以手指模仿变调夹进行封闭和弦训练,利用吉他本身的定音进行调式与和弦级数的转换。此技巧强行记忆的成分比较大,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吉他上的和弦分布,而后通过三和弦、七和弦等常永和弦的大、小、增、减构成进行操作性条件反射。以Am和弦为例,上行一度半即是C和弦的第一转位,转位时只需要在Am和弦的指法基础上移动一品半进行封闭和弦即可。
    课时五分钟,练习半小时,难度高,初步掌握。
    注:学习此技巧需要同步进行和声学研究。
    5、小结:因为有具备古典吉他基础并自学过一段时间的民谣,弗拉门戈上手较快,目前为止不存在无法理解与做不到位的技巧,但因为和声学理论的薄弱,尚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加强对转调的认知。
    二、尤克里里:稍加矫正持琴姿势。
    课时一分钟,不需要练习,难度低,已掌握。
    三、小提琴
    1、律制:小提琴所使用的律制为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与纯律,其常用定音为五度相生律,先用音叉、钢琴、管乐或校音器定440Hz国际标准音,而后通过五度相生律进行双音运弓的五度音程调弦,接着在此基础上使用八度音进行微调。
    课时十分钟,不需要练习,难度低,已掌握。
    2、持琴姿势:首要自然放松,而后琴头向左,琴面向上,琴横于膝,左手握琴颈,起手,上肩,而后在托琴的基础上进行微调。需要注意的是肘尖朝向为内,类似咏春拳的制肘原理,以便换把时活动自如。托琴完成后右手持弓空拉,琴身与琴弓呈九十度,运弓时不可左右摇摆。由于琴弓的中心平衡点位于黄金分割处,运行于弓根时自然拉动,运行于弓尖时稍加用力,以此保持琴弓平衡,达到音量均匀。
    课时十分钟,练习二十分钟,难度中,已掌握。
    3、相关知识
    与妹子闲聊,不知是该看她的持琴姿势,还是该看她的乳沟了。
    课时半小时,不需要练习,难度极高,无法“掌握”。
    4、小结:因为自学过一段时间小提琴并且有一定的二胡基础,所以上手较快,尚未发现难点。且,下节课要学的音阶已经掌握,音准无误,亦可顺利进行。但是,预计进行到换把与揉弦时会比较困难。当然,最困难的是妹子的着装风格实在是过于奔放,可能或极有可能分散我的注意力,对我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困扰
    四、古琴
    1、弹奏姿势:万年不变的器乐自然放松原则,同拳理的沉肩坠肘。强调坐姿,身体中线对准四到五徽。
    课时五分钟,不需要练习,难度低,已掌握。
    2、右手指法:食指挑、抹、中指勾、剔、无名打、摘、拇指托、劈。难点在于食指的挑与拇指的劈。挑不能食指主动发力,需要借助拇指的凤眼姿势推动食指发力,要点在于不可延续吉他靠弦弹法的惯性,虽说是挑,实则为瞬间弹出,而后才是靠弦;劈需要拇指内扣,而后发力打出,难点在于拇指的灵活度不如其他手指,但是可通过弗拉门戈吉他进行并联式练习。
    课时十分钟,练习一小时,难度中,已掌握。
    3、识谱与指法组合:减字谱类似六线谱,其特点为指法详细,节奏缺乏,为此,需要将减字谱与五线谱进行结合,以参合谱的方式进行识谱练习。初期指法识谱无误,预计学习到左手按音时识谱会有难度。至于指法组合,前提可通过散音进行练习,参照吉他分解和弦,上手极易。
    课时二十分钟,练习三小时,难度中,已掌握。
    4、乐曲练习:沧海一声笑
    课时两分钟,练习五分钟,难度低,已掌握。
    5、小结:同上,因为有自学基础,并且在自学时刻意预留了日后难于更改的弹奏姿势,故上手极易,初期尚未遇到难点
    五、总结:早上八点学到下午六点,较累,好在记忆力与控制力极强,没有因为交叉作业而导致思维混乱,可清晰区分不同乐器的特性。此次进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已经掌握的乐器进行巩固,以及尽快将尚未掌握的乐器入门,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做一个全面的检验。已报的七门课程里,吉他和尤克里里最为简单,笛箫、二胡其次,古琴、小提琴尚可,古筝基础薄弱。为此,需要针对琴筝与小提琴进行强化训练。
    由于尚未学完所有器乐的第一节课,所以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安排,需要日后通过类比法制定计划。
    总的来说,目前为止很满意。
    完毕。


    IP属地:云南3楼2014-09-14 02:54
    收起回复
      2014.9.15
      上午:二胡
      一、二胡
      1、持琴姿势:千篇一律的握鸡蛋,彻底厌倦了器乐老师一张嘴就是想象你的手里正在握着一个鸡蛋。天呢,就不能换一个比喻吗?比如握个鸡巴什么的。
      跟刘老师学古琴的时候,一开始就是勾弦,关于古琴特性的诠释,我是闻所未闻;学小提琴的时候,郭老师张嘴就是繁琐的律制与音分,末了随便说了一下加琴与持弓;学古筝的时候,指甲戴了十分钟才发现触弦点有问题,大拇指什么是这个角度而不是那个角度,可能王老师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学弗拉门戈的时候,学弗拉门戈的时候,我有学弗拉门戈吗?白老师,你还能再敷衍一点儿吗;学二胡的时候,赵老师硬是跟我盘了半小时的道,差多把的身世都交代一遍了。老赵啊老赵,你倒是教我怎么拉二胡啊。
      虽然我每次上课之前都跟各个老师打好招呼,说明了自己的学习动机与要求,但他们依然下意识的进入惯性模式,完全无法跳出传统教学方法的框架。
      放松,就那么简单的两个字,谁都会说,可是,为什么我就没有见过哪怕是一个老师能深入分析放松的原理与作用呢?
      明天上午是笛箫课,估计上手又是握鸡蛋。
      达芬奇再世也禁不起这样折腾啊。
      中国五千年的音乐文化传承下来,难道就只有一个握鸡蛋了吗?
      不要总是重复相同的套路好不好啊?
      先握鸡蛋,然后是指法,再然后是乐理,最后是装饰音。
      做完这一切,还能干什么?
      好吧,还有悟道。
      你妹的道就是方法,为什么不先教方法,然后再通过方法去驾驭器乐呢。
      不过也难怪,方法意味着时间,时间等于金钱。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起码十节课才能让学生接受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如果在一期的时间里,学生没能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家长能愿意吗?
      金钱可真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最大障碍啊。
      课时四十五分钟,无须练习,难度无,早已掌握。
      二、悟道(百无聊赖的等待第二节课时,我也只能干这个了)
      对我而言,二胡可以说是最接近太极拳的乐器了。
      如果说古琴所象征的是儒家文化,那么二胡所象征的就是道家文化。
      首先,二胡与小提琴一样,前期侧重左手指法,后期侧重右手弓法。
      二胡右手弓法的最高境界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抽丝。
      三雅道中香道的极限在于通过对气味的识别刺激大脑通感,继而达到闻香赏花的境界。二胡也是如此,右手弓法练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可以拉弓若抽丝,即使左手指法千变万化,也可以保持右手连绵不绝的演奏,其生生不息如流水、如山峦,一里一外两根弦的推与拉暗合阴阳之道。
      去他妈的阴阳之道。
      彻底厌倦了中国哲学体系,落后,太落后了,简直是愚昧。
      如今的中国哲学体系就像中国传统文化,其最大的弊病在于做不起来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人投资,没有人投资就没有人消费,没有人消费就会陷入做不起来市场的恶性循环。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使用的是西方科学的认知体系,比如这些年大行其道的果壳、知乎、新浪公开课与百度新推出的各种活动。
      哪怕是音乐界,也是以钢琴、吉他与小提琴为主的教学居多,至于民乐,则是一部分保留在军乐团队,一部分散落在草台班子。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此二者注定民乐无论是在文化市场,还是经济市场,都很难与西乐抗衡。
      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他妈的阴阳之道。
      除了做不起来市场的弊病,中国文化还有一个先天上的不足——缺乏诠释能力。
      众所周知,如果想针对某一学科或技艺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是需要大量人力与财力的。中国音乐因为缺乏西乐的宗教干涉,无法上升到信仰层面,继而不被历代政治家所重视,难以得到官方的支持与推广。
      为此,中国音乐最大的困境在于缺乏统一性。
      所谓统一性,可以视作记谱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多达十数种,它们或记录指法,或记录节奏,或记录音高,始终缺乏有机的统一,直到简谱传入,这个现象才得到一定的改善。
      以古琴为例,古琴的减字谱可以说是较为系统的记谱法了,但它所记录的仅是指法,并且缺乏走音时徽位起始的详细标注,很多时候需要琴师即兴发挥。与此类似的是古典吉他六线谱,而六线谱在古典吉他几乎被吐槽的面目全非。古琴流派众多,而众多流派之所以存在,最大的原因就是每个流派对减字谱的节奏理解都有所不同,也正是这一现象导致古琴一再没落,始终属于小众文化,难为大众所接受。
      人们为什么要听音乐?
      首先,音乐是一种体验,人们通过感官接受音乐之后,可以体验到音乐带给自己的某种微妙变化,且,这种变化是人们所需要的。
      为此,好的音乐是一种明晰的体验,明晰与音量无关,哪怕是最细微的音乐也会在特定的场合引起人们的共鸣,当然,前提是它有节奏。
      只要一个人还有心跳,他就存在节奏感。
      中国传统音乐无法得到普及的最大原因就是节奏感的缺乏,这使它难以引起听众更为强烈的共鸣,继而使其无法形成特定的依赖性。
      简单地说就是不容易理解。
      我决定进修二胡的最大原因是我想演奏太极琴侠这首曲子,也正是这首曲子使我察觉到音乐中所隐藏的一些本质的东西,即音乐得以被传承的根本原因。
      之前说了,二胡暗含阴阳之道,这个暗含具体表现于二胡的演奏需要结合呼吸来进行,一个通过呼吸控制节奏的演奏家与普通演奏家有着天壤之别。
      阴阳之道是呼吸的节奏,欣赏一首二胡曲如同进行了一次冥想,聆听者随着段落的起伏呼吸时,下意识的就进入了冥想的状态,继而在呼吸节奏的带动下触发视觉层面的通感,不自觉的接受了演奏者的移情,最终达到一定程度的共鸣。
      差不多该睡觉了,懒得来一次有力的收尾了,养精蓄锐,明天早起去握鸡蛋。


      IP属地:云南8楼2014-09-17 02:15
      收起回复
        师傅给总结下各种学习提高的方法吧。你消化信息和学习能力好强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0-09 08:04
        收起回复











          IP属地:云南15楼2014-11-28 08:08
          回复










            IP属地:云南16楼2014-11-28 12:10
            收起回复
              卧槽。。。。学这么多。。。。


              17楼2015-08-14 00:37
              回复
                怎么没有钢琴


                18楼2015-08-14 00: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