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读书会吧 关注:2,810贴子:46,526
  • 4回复贴,共1

攘外必先安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攘外必先安内
晋国景、厉父子,有感于灵、成两代君主的命运,开始转变执政方针,具体说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景公即位,如日中天的赵盾已经去世,但他留给晋侯的记忆太深刻了,他的父亲成公终其一生都活在赵盾的阴影里,虽然赵盾对晋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以一己之力对抗楚国势力,继续晋文的荣光。但没有哪一位君王会喜欢如此雄才大略的臣子,尤其是越没本事的君王越忌惮臣子有能力。赵盾死了,成公松了一口气,他让老实有余才好干不足的荀林父接替赵盾,放心地阖上眼跟随赵盾去了。
景公对父亲的安排心知肚明,虽然荀林父无论才干还是能力都不是晋国大臣里最出众的,以至于在与楚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败,但景公还是坚持用他。而且他开始着手做一件大事:巩固王权。他扶植栾氏、郤氏,寻衅灭了赵氏,到厉公即位时,更进一步加强王权,为此他不惜与老对头秦国、楚国讲和,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士燮是他的心腹谋士。然而天不遂人愿,秦恒公和楚共王都不把厉公当回事,秦晋令狐之盟,秦恒公根本就不与会,只让臣子来与厉公盟誓,背地里却勾结狄人和楚国准备侵晋。厉公气不打一处来,终于决定先放一下那件大事,先收拾秦国。于是他一方面通过宋国与楚国签订盟约,暂时稳住楚国。好在楚共王没有他父亲的雄心,乐得两面卖好,坐山观虎斗。所以当晋国使者郤至到楚国时,楚王给予他超规格的接待,郤至心不安,感到僭越了便问楚相国子反,见使者用如此重礼,如果两位君主相见,该用什么礼接待?没想到子反哈哈一笑说到,两个君王相见,不就是一支箭就够了,怎么还需要礼?听到如此直白的回答,郤至大惊失色。他回到国内告诉了士燮,士燮也忧心忡忡。
安稳住楚国,厉公便一心一意对付秦国。他派出使者吕相到秦国绝交,正式断绝了近百年的秦晋同盟。这位吕相绝对是辩论高手,数落起秦国句句占理,当然不乏强词夺理和蛮不讲理,但总的来说,论据充分,极具说服力,是古往今来著名的外交文书。
骂过了就开打,收拾秦国那是小菜一碟。秦国自穆公以后一代不如一代,没有先进的制度保障,单靠出现伟人还是不靠谱的,秦国的崛起还要等商鞅变法才行。
收拾了秦国,楚国又蠢蠢欲动,血性的晋国将军们早就按捺不住了。他们一直牢记着晋文、成宣的荣光,以避敌为耻。他们抗拒了士燮的阻止,憋着一口气,与楚军展开决战,这就是鄢陵之战。本回暂且不讲,下次细说。
秦楚皆服,厉公腾出手开始大动干戈,他利用栾郤两家矛盾,想来个两败俱伤。没料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恢复了血性的将军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力量,郤氏先下手为强,杀了厉公。可怜厉公,机关算尽,反倒误了自己性命。这正应了士燮在战前的忧虑:“唯圣人能内外无忧,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信夫!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9-24 22:06回复
    看来让贤的人是多么英明。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11 19:59
    回复
      蒋也是这么做的


      3楼2015-01-04 15: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