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篆刻吧 关注:4,701贴子:18,312
  • 18回复贴,共1

(一)我们的大师——陈巨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星期给各位介绍一位篆刻大师,希望我能坚持下去,第一位就从离我们近的陈巨来大师开始吧,以下介绍均来自百度百科,希望各位能理解,大师照片镇楼


IP属地:河北1楼2014-09-29 21:16回复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人。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陈巨来篆刻艺术[url]http://蜚声[/url]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url]http://珍视[/url]。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1980年9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安持精舍印话》。


    IP属地:河北2楼2014-09-29 21:17
    回复
      个人经历幼承家学,篆刻初从[url]http://嘉兴[/url]陶惕若,1924年,拜一代宗师[url]http://赵叔孺[/url]先生为师。赵先生指导他认真以《[url]http://十钟山房印举[/url]》为本,学习汉印。1926年,又由叔孺老师介绍得识富于收藏的[url]http://吴大澄[/url]之孙名画家、鉴赏家[url]http://吴湖帆[/url],吴慷慨将家藏[url]http://汪关[/url]《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其参考,经潜心研究七个寒暑,使他的治印炉火纯青,更为工稳老当。后又得见[url]http://平湖[/url]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玫元[url]http://朱文[/url]。乃师叔孺赞他“刻印醇厚,[url]http://元朱文[/url]为近代第一”。1927年5月,结识国画大师[url]http://张大千[/url],交往甚密,常为之镌刻印章。1946年10月,[url]http://张大千[/url]在沪举办个人画展,从[url]http://北平[/url]运沪的画大多未钤印章,就地请巨来治印。画展大获成功,印章篆刻亦得好评。 巨来治印,承继[url]http://秦汉[/url],大气磅礴,而在“[url]http://元朱文[/url]”上得心应手,造诣尤深。自[url]http://张大千[/url]在[url]http://香港[/url]为其辑定印行《安持精舍印存》后,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巨来又为诗人,并擅书法,曾任[url]http://上海[/url]中国画院画师、[url]http://西泠印社[/url]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1980年9月,被聘为[url]http://上海市[/url]文史馆馆员。1981年,巨来收录自15岁至78岁印作500余方,以其斋号安持精舍之名,编集成《安持精舍印冣》附《安持精舍印话》1卷,由[url]http://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url]出版。辑有《古印举式》两集。


      IP属地:河北3楼2014-09-29 21:18
      回复
        外界评价陈巨来:篆刻技艺“空前绝后”篆刻巨擘陈巨来先生千余枚印稿将付梓,笔者访沪上印家陈茗屋并一睹其珍藏数十年的巨来印稿厚厚几册。何为印稿?篆刻之前,先写篆书印文于“蜡纸坯”等极薄纸上,称为印稿,再沾水反印至印面后刻。早年曾见陆康在印面上涂墨即兴以铁笔耕石,嘎嘎有声,立现满白文印,我以为奇。据印家李唯兄说,陆康告诉他,澳门书画家林近曾携石请陆康代求在澳门小住的印家吴子建刻印,恰巧,吴子建来访。吴说,寻一刻刀,立马解决。只见吴操刀直接在白石上刻细朱鸟虫篆“远怀楼”三字。陆康说:“不写印稿直接在印石上刻细朱文,此术空前绝后也!”上世纪60年代初,茗屋见陈巨来印稿数十枚,十分欢喜,不久,巨老得知茗屋喜欢他的印稿,说:“有啊,我都留着。”边说边取出一包印稿送给茗屋,并说:“以后我都给你留着,可惜,我50年代在安徽刻印,万余枚印稿都已留在安徽了。”如今陈巨来元朱文、满白文一路印风,已成学印者追求之热点,茗屋把陈巨来印稿精选千余枚,汇编成册。这些写在日本“美浓纸”上的印稿,跨越了数十年。巨老为汪精卫、袁克文、张大千、程十发、唐云、陈佩秋、吴湖帆……治印稿纸,其中有许多只见印稿至今未见印章著录发表过的陈巨来作品,这有利于研究一代篆刻大师陈巨来元朱文、满白文等印风创作艺术的篆法、章法、刀法等细节之来龙去脉的演变过程,并弥补和充实了陈巨来篆刻艺术中最直接、最原始的珍贵资料,这是中国印坛新开发出的一座高品位“矿山”。随文刊登的几件印稿,部分墨线条不清楚,这是沾水印于石上时墨色溶化所致。茗屋在整理印稿对照印蜕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香港版《安持精舍印存》、人美版《安持精舍印聚》等所有已发表过的印章比印稿尺寸均要稍稍大些,有的大了很多,究其原因,大概是拍照制版时未能注意到按原印蜕尺寸印制?或出于其他考虑故意为之?当年陈巨来还告诉茗屋一个秘密:现在流行的巨来刻吴湖帆、潘静淑夫妇珍藏共赏一类印,其实全部都是潘静淑去世后,吴湖帆为怀念潘而请巨来后刻的。潘静淑是清末一品大员潘祖荫的侄女。


        IP属地:河北5楼2014-09-29 21:22
        回复
          大师的部分作品


          IP属地:河北6楼2014-09-29 21:27
          回复


            IP属地:河北7楼2014-09-29 21:29
            回复


              IP属地:河北8楼2014-09-29 21:30
              回复


                IP属地:河北9楼2014-09-29 21:31
                回复


                  IP属地:河北10楼2014-09-29 21:31
                  回复


                    IP属地:河北11楼2014-09-29 21:32
                    回复
                      我也觉得文字长,不过得顶一个。兄弟,辛苦了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0-01 02:11
                      收起回复
                        陈巨来近代朱文第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0-02 15:49
                        收起回复
                          安持人物琐忆,此书有趣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6-25 21:21
                          回复
                            老前辈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3-09-13 1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