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吧 关注:232,727贴子:1,258,048
  • 51回复贴,共1

每一朵花都会开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学第二周,马林就表现出了有些老师所说的“英雄本色”:迟到、旷课、泡网吧、上课睡觉、顶撞老师、打骂同学------虽然有他前任班主任的善意提醒,但他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且有些措手不及。
怎么办?放任自流?那岂不是要“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吗?请家长来学校?想必他原来的班主任也用过这一招,且效果好像并不理想。我找马林谈话的次数都可以和他进入理科班的学习天数成正比了,可他为什么还是屡教不改呢?这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星期五的体育课,班里的男生都在球场上打篮球,我发现马林投篮的姿势特别潇洒:自然、洒脱而又准确,球从出手到入筐一气呵成,特别流畅。我心中一动,便朝球场走去。
马林正好坐在草地上休息,我随便往他身边一坐,马林似乎有些拘束,我赶紧说:“马林,你的球打得真漂亮,练了多久了?”
他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便回答说:“我从初中开始就喜欢打篮球了。”
“是吗?怪不得球打得这么好。平时你除了打篮球外,还喜欢干什么呢?”
“我还喜欢种树,特别是果树。我家屋前屋后被我栽满了各种果树。”
“是嘛,有时间我一定要去你家参观一下。那以后是不是想往这方面发展,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果园呢?”
“当然想啦!我做梦都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有一个果园。”
“马林,你的理想特别美好,可是,理想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的。如果一个人少年时经常对自己的事情不负责任,你说他的理想以后能实现吗?”
“老师,我知道你是说我。我的成绩差,又不遵守纪律,每个老师都讨厌我,同学们也不愿意跟我交往。连我自己都没信心了,老师你就别操心了,让我破罐子破摔算了。”
听马林这么说,我心中禁不住一酸,不由得说:“看着我,马林,这是你的真心话吗?”
可是,不管我怎么说,马林就是不抬头,而且再也不肯说一句话。
我知道不能硬逼他,只是握着他的手,真心诚意地对他说:“马林,你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理想,更不能丢掉自信!请相信我,老师会帮你的!”说完,我便走了,留下马林在那儿发呆,亦或是沉思。
第二天,数学老师一下课便大声发布新闻:“奇怪!真是奇怪!马林竟然整整一节课都没有睡觉,而且还听得很认真呢。真是怪事一件!”
我心中一喜,赶紧趁热打铁:“是吗?那就拜托各位老师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对马林‘另眼相看’啊,如果能让他浪子回头,我一定好好感谢各位。”
我们班几位任课老师也嘻嘻哈哈地说:“班主任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义不容辞呢。”
下午的语文课,我故意没把周记本带到教室。等到要发本子时,我随口说:“周记本我忘记带来了。马林,你去帮我拿一下好吗?
听我让马林而没让课代表去拿本子,大家都有点意外。马林也愣住了。但我一直微笑着望着他。他犹豫了一下便动身到办公室去了。
以后几天,不断有好消息传来。马林的作业认真了,劳动积极了,再也没迟到过了。最让老师兴奋的是,马林也开始和同学讨论问题了,也敢向老师请教难题了。
其间,我不时地找马林聊天。我和他的谈话渐渐地也由原来的我问他答,变成了他说我听,我只是偶尔地说一句“后来呢?”,他便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大堆。通过了解,我发现马林的兴趣非常广泛:打球、下棋、唱歌,都有一定的水平,特别难得的是:马林还喜欢写作。在我的鼓励下,马林不时地向校广播站投稿,有好几篇稿子都被采用了。
在全体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马林真的变了,变得让大家刮目相看了。有几位曾经认为马林是“朽木不可雕也”的老师说:“马林竟然能变好,真是不可思议!”
其实,这没什么奇怪的,我总认为,天下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只是有时候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妥当,错过了转变的良机。马林不但变了,而且变得让我感动。那天,我小跑着往学校赶去,路上碰到马林。他说:“老师,您不用着急,时间还早,不会迟到的。”原先看见别人摔跤就要幸灾乐祸地大笑三声的马林,现在居然会关心老师了,能不让我“受宠若惊”吗?原是为了锻炼身体的我,赶紧停下来,边喘气边说:“真的?我还以为要迟到了呢,这下不用跑了,谢谢你的提醒啊!”于是,我们便边走边聊着往学校走去。
那天,当我听到广播员用充满感情的悦耳声音朗读马林的一首诗时,我知道,对马林的未来,我可以完全放心了。那首诗是这样的:我最棒
花儿曾经迷惘,
黄莺曾经悲伤,
雄鹰曾经坠落,
帆儿曾经迷失方向。
想找回真正的自我,
就要相信我最棒!
是花儿就要开放,
是黄莺就要歌唱,
是雄鹰就要搏击,
是帆儿就要远航。
想实现自己的理想,
就要相信我最棒!
在配乐诗朗诵中,我默默地祝福:马林,你是好样的,你真的很棒!我相信,你的未来一定会比现在更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29 18:29回复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老姐肯定会是个让所有的学生感激和喜爱的好老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29 18:34
    收起回复
      明天再认真看看。


      4楼2014-10-29 22:37
      收起回复
        老师,好久不见了,很想你。
        好像,每个老师都喜欢说那句,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额。。。还好我从来没做过老鼠屎。呵呵。。,
        做过学生的我们都知道,能得到老师关注的,要么学习拔尖儿,做粥顶上那把葱花,要么死命儿拖后腿,做粥里那颗老鼠屎,不管过程怎么样,效果是一样的。能让老师很久都不忘记的,不可能是学习平平的乖乖学生,除非那学生和老师是亲戚,人的记忆大都如此,许多年以后能记住的,都是些特殊的人。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少年蜕变的过程。简要写了这个少年之前的不良作风,主要写老师与少年的沟通和引导教育,最后发现了少年的闪光点。
        结构上没有什么问题,这也是老师的老问题了,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文章风格,类似这种教育意义的文章,大多都是老师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于是这篇文章继续坚持这种写作模式,就显得没有新意了。
        一直都觉得,老师是很伟大的职业。我们小时候,总喜欢将女老师比做妈妈,把男老师比做爸爸,因为总觉得他们亲切,即使偶尔很严厉,甚至会被打手心,依然会爱着老师。教如今的老师的处境来说,我们小时候的调皮,真算不上什么了。本文中的少年,在如今叛逆的孩子里,算是比较能开导的。我不知道老师有没有遇见冥顽不灵的学生,但我却是真实的见过,学生对老师动手的。当然,那只是个别,虽然每年有递增的趋势,但我相信,什么样的老师,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就像什么样的父母就能生出什么样的孩子一样。
        最后想说,最后那首诗,果真写得很不错,这其中,不乏老师的功劳。
        老师辛苦了,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30 14:45
        收起回复
          儿咯!写了我的名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0-30 15:03
          收起回复
            这可以是一篇工作笔记。工作笔记是写给自己的,记录曾经发生的事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这也可以是一篇教育案例或者一个故事。这就是讲给别人听的了。可别人看到了,比如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和开头,会有什么想法?我会想,这就是个教育故事嘛。一个不守纪律的大家眼中的坏学生,在老师的爱心之下完全改变,最后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文章也就是这样写的。对于故事中的老师我会很尊敬,可这故事真的很常见。
            写文章,如果是要给人别人看的,应该具有什么意义?
            分两种,一种是文章通过结构与内容,形成一条作者设定的思路,使读者可以沿着这条路,一直到达思考的终点。这个终点,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另一种,文章通过结果与内容,触发读者的情感体验,并使读者自动引发思考。这时候的作者,只是在讲述内容,而把思考留给读者自己。
            所以,写给别人看的文章的意义在于,不管用什么手段,都是要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可以从文章中发现到自己曾经忽略或者从未体验过的感受与触动。
            这篇文章,本应属于第二种,即让读者体验师生情谊,自我感受与思考教育的现状。作者很努力地描写事情本身,尽量不让自己的判断影响到读者的情感体验。
            可是这种题材出现的太多了。多到刚看到标题与开头,读者已经明白,作者将要讲述什么。而文章的内容也不出所料。这样,文章就在实际中变成了第一种形式,即只是在宣讲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老师用爱心来挽救学生,并最终圆满成功。
            形式的固定不变,就会导致思维的定式。进一步来看,现在的作文也正是如此境况。学生总是被要求按照同一模式写作。本是鲜活的生活,却由于形式而僵化为简单的说教。文章贵新,就在于只要形式熟悉,读者就会下意识地按照旧有形式的思路去走,而不再主动思考,这就变成第一种文章的形式。
            第一种是讲道理。这个道理需要让读者思考并从中得到启迪和触动。如果这个道理竟然是正确得无须思考的大道理,读者有什么可能有收获?对这样的文章怎么看得下去?
            包括上次的国庆之歌,还有学生们唱歌的文章,都是这样的原因才会显得平庸。不是内容不好,而是形式遮掩了内容所蕴含的感情,变成只让人感受到说教的普通文章。
            我以这篇文章为例,试着说说怎么写才是更适合的。


            7楼2014-10-30 18:25
            收起回复
              这是写给别人看的文章。它的意义就是,可以让读者引发思考。
              思考既需要有内容,还不能有读者熟悉的形式。否则,读者的惯性思维会忽略掉内容的不同,而被形式带到曾经熟悉的思维模式之中。
              而对作者来说,内容与形式,都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作者的意愿进行调整。作者想给读者什么?这是作者必须要考虑的。
              如果把这篇文章看做是一个教育案例,作者应该给读者什么?
              如果做一个化学实验,都需要什么?化学仪器,化学原料,还有实验环境。那么,一个教育案例,也应该是相似的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状况,教师个人素质。作为教育案例,它应该是可以被学习和借鉴的。作者提供的材料越详细,读者才会越明白,自己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应该提高哪些能力,应该如何去主动创造适宜的教学和教育环境。
              第一段。这里需要写的是教育环境。
              教师每次开学,显然会面临不同的情况。比如接了新的班级,又或者是仍然带旧班级。而带旧班级也可能会有新转来的学生。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用不同的心态与方法来考虑自己怎么开展工作。因此,第一段就要写明情况。
              这里我还要说一点。老师们会张不开嘴说自己的难处,对外总是要报喜不报忧。但是时代已经变了。以前是确实困难,老师们只能做出些牺牲。现在情况不同。更多的时候,读者需要看到的是真实的教育现状,才能有针对性的考虑如何完善和改变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作者需要学会叫苦不放弃。苦要讲,文章的精神头不能丢。苦也愿意,这是情怀,也是现实。不为你自己叫苦,也要为与你同样处境的教师们叫苦。毕竟不是谁都有这个机会和能力来叫苦的。
              第一段,需要介绍的就是这些内容。
              又一个学期开始了。这次我接受了一个新学生(或是新班级)。
              这样开头之后,就可以介绍班级现状了。比如学生们的基础如何,上课纪律如何,教学条件如何,自己的准备如何。讲完这些,再讲这个新学生的情况。
              第二段,需要介绍这个学生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应对方式。
              对于学习纪律双差的学生,教师们肯定会觉得麻烦。这是正常的心理。在这里,你不能简单带过。你要具体分析,这种心理是什么。这种写法,就是夹带私货。你在写一个教育案例。那么它就不应该只是一个故事,还应该是你的教育理念的展示与传播。这是你思考的结果,也是别人能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内容。有了这些,你的文章才会有实在意义。
              作为教师,考虑的首先是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刚接手新学生的时候,会先考虑整个班级的学习纪律状况上正轨。在这之后,才能考虑怎么处理好问题学生。这是教师应该有的教学手段。你有自己的体会,分成不同的情况,一一写出来就好。
              以上都介绍完了,才是正文的内容,也就是如何与学生沟通并使之转变的过程。
              以上内容,看似与正文无关,其实却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并不只是要讲一个故事而已。你需要借助故事来展现教学现状,传播教育观念。你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这些都重要,可这些毕竟是你自己的事。怎么能让你的事变成大家的事?就在于你能够从你的经历中提炼出对读者有益的内容,让读者可以思考,怎么才是更好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这些是你以教师的身份来做的。在这时,你并不是普通的作者。文章要与自己的身份结合,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怀。教师就要做好教师的分内事,无论做什么都不改本色。有了这个觉悟,文章才会写的深刻。


              8楼2014-10-30 19:17
              收起回复
                以上是私货,有时可以加到文章中,比如放在一个教育案例里。有时就未必合适了,比如就是想写一个故事的时候。
                现在说正文。
                正如上面提到的,你要保持教师的本色来写文章。也就是说,要有立场。你要站在教师的角度,用教师的眼睛来看整个事情的发展。
                在这之前,你已经安抚好了班上其他学生的情绪。而这个新学生开始给你制造麻烦了。若他只是自己不认真学习,你还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但他顶撞老师打骂同学,显然已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环境。所以你决定要认真应对。即使不能让他马上转变,至少保证他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这才是教师应该做的事。这里一定要注意点明这一点。教师不是万能的,不能保证学生都转变过来。而教育案例往往故意疏漏不提这一点,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有了现实可行的目标,才会有更行之有效的措施。
                有了心理准备,你就可以观察马林的行动了。这里一定要点明,在你有意观察了几天之后,才终于发现到,马林可能喜欢玩篮球。这或许是一个机会。教育没有那么多肯定的事。你这次成功了,下次还用这个套路就能成功?显然不靠谱嘛。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撞大运,而是在不断主动发现机会与把握机会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的。没有什么神奇招数,人人都能做到,只要有这个信心和毅力。教育智慧人人都可以有,只要愿意真心去做。
                开始的第一次交谈,仍然是非常重要。
                正如上面所讲,你是有意利用这个机会来接近他的。那么,你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注意观察马林的表情和行为,分析他的心理变化,从而使你掌握话题的主动权,达到与马林交好的目的。
                马林正好坐在草地上休息,我随便往他身边一坐,马林似乎有些拘束,
                这里你要加上你的心理活法,分析马林的行为传达出的意念。马林有些拘束,那么他就可能还对老师怀有敬畏之心。这表明,马林仍然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如果他完全不在乎,可能就需要教师寻找更适合的切入点了。
                想到这里,你就马上用亲切的态度,随意的语气与马林交谈了。一边问,你一边注意观察他的表情。看他渐渐放松了,表现出对篮球的喜爱,又听他提到自己的梦想是有一个果园,你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假作随意地问,你觉得一个人少年的时候就不负责任,以后能实现梦想吗?马林说,就让我破罐破摔吧,然后就不再说一句话。你看到事已至此,便真心说,老师会帮你的,相信我。
                这一段的内容就是这样来写。在整个过程中,你都是占据主动的一方。你不断观察,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语气,并有意识引导话题的走向。当最后发现马林有所触动却不肯再说的时候,你见好就收。这时候,你已经感觉到,马林是有可能被转变过来的。这时候,就需要你自己来创造机会了。
                第二天,你听到马林上课没有捣乱,认为这是好的转变,需要趁热打铁了。下文,你故意装作忘带周记本,假作随意地说,马林,你帮我把周记本拿来。马林有些错愕地看着你,你面带善意的微笑鼓励地冲他点点头。
                这里,你又是在根据有利情况,主动创造机会,从而进一步拉近了你与马林的距离。
                以上所做,只是让你与马林有能够沟通的机会。这时候不能放松,而是要在保持接触的情况下,尽快找到突破口,让他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人有了目标,就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通过几天的聊天,不断地鼓励与安抚,马林渐渐与同学和其他老师亲近起来了。而通过交谈,你又发现马林喜欢写作。正好你就是语文老师,于是你决定把突破口放在写作上。在你的指导与鼓励下,马林给学校广播室发的稿子被录取了。第一次录取,你发现,马林整个的精气神都改变了。你知道,这次你做到了。
                后面的内容就顺理成章了。
                文章不只是记录,它也是你的总结与思考。因此,你要习惯从你的角度,以你的观察与判断来引导全文走向。更进一步的,你还可以考虑,学生们怎么来写作文更适合?怎么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9楼2014-10-30 20:03
                收起回复
                  我以前就不是个好学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0-31 17:51
                  收起回复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个好学生..........


                    11楼2014-10-31 19:26
                    收起回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1-01 18: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