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康复梦想
——记商洛市洛南县四皓镇杨村康复患者王妮
文/李军伟
生病乃人生一大苦事,尤其对于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而言,商洛市洛南县四皓镇杨村王妮正是如此。
王妮今年21岁,一双大眼睛,长睫毛,漂亮的脸蛋,谁见了都觉得可爱,可是谁也想不到,她是一位不幸患病的孩子。最近来西安海虹假肢矫形器康复中心的患者王妮与她的母亲,给记者讲述起自己的往事……
可以这样说,10岁之前,王妮主要是力气小,走路腿乏困,后来母亲干脆背着她上学,风里来,雨里去的,虽说辛苦,但王妮可以像同龄人一样背着书包开开心心的上学。11岁的时候,病情加重,王妮的母亲说:“她有一天忽然发现娃身体老是摇摇摆摆,一连好些日子,他们就带着孩子去县医院检查,得不到明确结论,几经转折,来到省儿童医院,经过专家会诊,最终确诊为营养不良引起的一些症状。一个农民的孩子,小时候家庭贫困,营养跟不上,不料患上这样的病,挺郁闷。母亲说:“记得那天确诊后,她和孩子爸默默坐在医院的排椅上流泪,觉得营养没有跟上,挺对不起孩子的。懂事地王妮悄声问:‘爸爸,你们不说话光流眼泪,是不是我的病又花钱了?’”孩子虽得了病,父母哪有心不疼的?王妮的父亲到处拾破烂挣钱,加上亲友的资助,四处奔走寻求治疗方案。父母总是抱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并且安慰鼓励孩子,只要有信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于是王妮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坐着轮椅,煎熬着自己的求医风雨路。
王妮的母亲告诉记者:“说到这里,还得提起贵单位一个曾经救助过的老熟人,就是绣“清明上河图“的患病女孩寇莎莎,我们和寇莎莎都是商洛人,属于老乡,也都是两个同病相怜的女孩。前些日子,寇莎莎也是在这里进行康复治疗与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回去后,地方电视台还报道过。”王妮母亲说:“她就是通过看电视,才知道西安海虹。说起也幸运,当时通过和残联联系,西安海虹陈明侠、操惠玲医生专程来到家里看望孩子,经过初步会诊,建议进行康复治疗。我们全家就是在这样的机缘下抱着一丝希望来到西安海虹康复中心的。”黄治敏教授对其特别重视,及时召集了单位专家对其进行会诊,整个矫形器制作由工程部主任张光林全权负责,张主任经过仔细分析,规划,为其量身制定了一款非常成功的矫形器。那天下午,王妮顺利带着属于自己的矫形器,站立起来了。王妮的母亲激动地对记者说:“看着孩子带上矫形器第一次站在我的面前,我悲喜交加,泪水模糊了视线。十多年了,我的女儿终于站直了。”她激动的心情我能理解,一个十多年一直卧床和坐着轮椅的孩子,忽然一下子站起来,比母亲还高大的时候,做母亲的怎能不开心,不流泪呢?
这位母亲还告诉记者:“这次能来这里,除过寇莎莎,我还得深深地感谢我的亲家,我的女儿刚刚结婚三个多月,我的亲家视为自己的女儿,百般疼爱,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东邻西借,慷慨救助,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些年,我的女儿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他们的善良和关怀使得我们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我们欠他们的恩情,我们全家人会永远记在心里。”这个社会到底还是好心人多。亲友的本质意义,或许并不在锦上添花的举杯同乐,而在于雪中送炭的慷慨无私。
看着自己站起来,王妮也比往日多了几分笑容,她的母亲更是感动不已,她说:“作为母亲,只要看着孩子能站起来,就比看着她躺着要舒心;只要看着娃能走一步,或者脸上多一些笑容,就比看着她闷闷不乐要幸福。” 她还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海虹康复训练室里热闹,娃平时在家里孤零零一个人,内心无法释放,来到这里都是康复的患者,也有不少同龄人,娃每天和他们一起康复锻炼、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看电影或者听音乐、一起说心里话、一起憧憬未来,这种融洽的康复氛围,使得娃开心了许多。娃心情的转变,好比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阳光唰的照射而进,一片明媚。其实,作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任何时候孩子都能健康开心的生活,哪怕在求医康复途中,也应该如此灿烂的笑着生活。”
史铁生说:“让不能行动的人重新可以行动,使不能工作的人重新能够工作,为丧失谋生能力的人提供生存保障,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若仅此而已便只能算作修理和饲养,不能算作康复。(就像把一辆破汽车、一台坏机床修理好,就像在笼中养肥一只鸟儿。)康复的意思是指:使那些不幸残疾了的人失而复得做人的全部权利、价值、意义和欢乐,不单是为了他们能够生存能够生产。”
所以,王妮母亲的康复梦想与幸福,我想也是所有康复患者的梦想与所追求的幸福。他们不幸患病了,他们不仅仅需要肢体的康复,他们更需要在生活里,不断追回精神上曾经失去的欢乐和人生的价值,这也正是西安海虹假肢矫形器康复中心所秉承的康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