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式部吧 关注:362贴子:1,956

清少纳言与紫式部的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希望有哪位能找找清少纳言和紫式部关系的文章,我读腾源宰太郎的<请你破案>时书中简短的介绍了,她两的关系,主要是说紫对清没有好感,虽然某些方面对清的才华很肯定,但是对清的评价并不好.希望有哪位朋友能找找.  
 
 


1楼2008-03-14 22:32回复
    - =
    去看看源式物语和枕草子
    这是两位的大作


    任何奇迹,巧合,突如其来,全部的来源即是人类的无知.

    我们无法对时间做出任何解释.


    2楼2008-04-01 22:28
    回复
      2025-08-14 01:20: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清少纳言—枕草子(转) 
       
       
       
      平安时代和风文化的形成和随笔、日记文学的出现
        延历三年(公元78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迁至长冈京,新京建设尚未完成,又于延历十三年(公元794年)将都城迁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平安时代的序幕由此拉开。作为日本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代,这一时期在政治上,日本基本完成了由古代律令制向封建庄园制的转化,并在十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藤原北家为代表的外戚专权局面,史称“摄关政治”;而在文化领域上,日本本土文字——假名的成熟是这一时期极为重要的成就,它的成熟,标志着日本语言和文字的统一,这使得日本人能够以一种更合适的方式表达日本式的美感,也是平安时期贵族文学之所以达到全盛的前提条件之一。
        宽平二年(公元890年),刚上任一月的遣唐大使菅原道真上书宇多天皇,要求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团,这一请求在同年即获准实施。至此,延续了260余年的“遣唐使”制度正式废止。与此同时,随着中日两国在这一期间内的交流次数逐渐减少,日本逐渐消化汉文化,形成了具有大和民族特色的平安文化,完成了由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随着日本本土文化的逐渐成熟,日本的文学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坛上,以女性作家为主流作者的假名日记、随笔文学作为一个新出现的文学分支,给予了后人以一种独特的美感享受。日记、随笔文学长于描摹世态万象、风土人情,抒发内心感慨,是日本古代形成的“真实”审美意识的体现。在平安时代的日记、随笔文学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作为日本随笔文学的嚆矢,其幽玄、闲寂地展示事物的瞬间美的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写作技法和风格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于在近世的川端康成的散文作品(如《花未眠》)中都清晰地体现出来,可谓福泽千年。
        人是历史的载体与环境的产物,而文学作品的风格与内蕴则是作者本人心境的折射。“知人论世”作为文学鉴赏领域中一条重要的准则,几乎在所有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中都适用,因此,在对《枕草子》的分析中,对其作者清少纳言本人的了解便可以成为分析文学作品,洞察历史的关键之所在。
      清少纳言生平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是平安时代著名的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之女官,其真实姓名不明,只知其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大约宗族中曾有人(据推测可能是其叔父)曾经出任“少纳言”一职,因此,以“少纳言”为其名。而她的本名,虽然《枕草子抄》中有提到其小名为“诺子”,但这一点却不甚可信。因此,应该可以认为,她的本名,早已不幸湮没在浩浩的历史洪流中了。
        清少纳言的血统来源于日本皇族,其本人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的第十世孙。她的曾祖父清原深养父乃是平安时期著名歌人,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所创作的和歌有17首选入《古今和歌集》。其父清原元辅也是著名歌人,“梨壶五歌人”之一,曾参与主持修订了《后撰和歌集》。但是,由下表所给出的清氏世系谱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少纳言的父亲、祖父及曾祖父的官职都不算高,最多不过算是中层官吏。因此,少纳言虽说是带有皇族的血统,但真要论其出身,也不过是普通的中等贵族而已,远远无法和当时正如日中天,权倾朝野的藤原北家相比肩。
      清氏世系表:
      0            天武天皇40
      1            舍人亲王
      2            (二代不明)
      3            贞代王(大监物)
      4            有雄(肥后守、摄津守、越前守)
      5            道雄(大学头)
      6            海雄
      7            房则
      8            深养父(内藏允)
      9            春光(下野守)
      


      IP属地:北京3楼2008-04-04 01:09
      回复
        哈哈哈哈


        8楼2008-07-09 13:39
        回复
          哦,原来这样吗?
          我一直觉得紫式部为人谨慎内敛。
          不过她在言辞上还真是一点不留情面。
          尽管如此,这样有性格的人毕竟还是不多见。
          对于宫廷斗争,大奥之内,为了讨好看官说了些抨击敌对势力的话,这种事自然是常有常新的,不足为怪。
          毕竟她不是史学家,所以不必把她的话当成一定是怎么样,但是不可否认,在紫的字里行间,可以想象得到清少纳言是个酷爱文学之人,文字在她来讲已经超然于物外,可以不顾及别人怎么看而常常有感而发,在外人看来自然是轻狂无比,但是于她自己来讲大概是乐在其中吧!


          IP属地:北京9楼2008-08-04 22:11
          回复
            • 218.75.156.*
            茂吕美耶在《平安日本》中又说道,紫式部和清少纳言性格相反。清少纳言性格乐观、开朗,凡是都往好的一面想。紫式部性格阴郁、寡言、嫉妒心强。紫式部在《日记》中提到过众多女官,但大抵都是批评。茂吕美耶说这是出于酸葡萄心理。。。
            个人认为他两个因为没有接触过,谈不上关系问题。紫式部对清有某种嫉妒心理,因此不喜欢他。这大多是紫式部的性格问题。一个阴郁、寡言之人当然看不惯一个开朗的人,会认为她的开朗是自以为是。


            11楼2009-04-07 12:29
            回复
              • 118.117.58.*
              hahahahaha


              12楼2009-12-16 00:35
              回复
                对手,同样被政治利用的文学家。


                13楼2010-04-04 10:19
                回复
                  2025-08-14 01:14: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哈 我想到斯泰因 不留情面的女人啊
                  不过据日记中对清源的评价 可以看出她看人很透彻啊!


                  14楼2010-04-05 17:39
                  回复
                    觉得可爱的很


                    15楼2010-04-26 13:59
                    回复
                      回复:11楼
                      因为紫珠是很不幸的一个人,所以才会生性猜疑


                      16楼2011-02-01 13:49
                      回复
                        紫式部日纪中有她对泉式部、赤染卫门、清少纳言的评价哦~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2-01-04 16:27
                        回复
                          微妙的伪和关系??


                          19楼2012-05-11 23:13
                          回复
                            额想起紫式部说过清少纳言结局并不会很好,而她也说中了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2-05-27 23:26
                            回复
                              2025-08-14 01:0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性格使然,哈哈,清少纳言当时也就是一笑而过吧。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2-08-21 1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