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回忆半城空吧 关注:11贴子:732
  • 12回复贴,共1

【存】硝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买买买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11-05 10:50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3384550841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1-05 10:54
    收起回复
      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商一体
      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货物是棉花、丝绸、靛青、智利硝石和茶叶。同时东印度公司不断对荷兰人通过马六甲海峡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挑战。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澳门十六柱)来使用银换取茶叶。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1-05 10:54
      回复
        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商一体
        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货物是棉花、丝绸、靛青、智利硝石和茶叶。同时东印度公司不断对荷兰人通过马六甲海峡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挑战。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澳门十六柱)来使用银换取茶叶。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1-05 10:55
        回复
          ————————————以下是二草————————————
          【总平面图】
          XX年,英吉利东印度公司看准了大清的硝石市场,意图从大清境内采购硝石,以缓解国内对硝石需求之压力。当此时,朝内国库亏空已久,东南沿海饱经数年战争之苦,百废待兴,课税状况堪忧。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1-05 11:25
          回复
            【剖面图】
            前期主要矛盾:
            保守一派,希望走老办法,管老百姓要钱。从商行处获取钱财填补缓解财政压力;
            进步一派,打开硝石市场从外国引入白银,不破坏十三行原有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11-05 11:27
            回复
              【立面图】
              此剧情与历史的契合:立足闭关锁国,坚持海禁政策。没有海禁就没有广州唯一港口的地位。
              此剧情与历史的出入在于:历史上清政府一再剥削压榨十三行,而我们不会,尽量有钱一起赚。不过当然是要让衙门赚的比百姓多就是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11-05 11:27
              回复
                最后,
                如果吧里承认东印度公司、广州十三行等历史背景,上述称呼就不变,一路戏下去。
                如果不承认,就尽量模糊化,改变称呼虚化涉及相关历史的细节。最后小事化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11-05 11:28
                回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十三行是古代中国唯一、世界第四大的对外通商口岸。它覆盖范围约为今天的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南至珠江岸边、北至十三行路的一片地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允许发展对外贸易,指定广州等四个地方为通商口岸。康熙二十五年,粤海关官府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商行,代理海外贸易业务,但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又限定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从清初开始,凡是外商来华贸易或办理其他事务,都须经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进行,并先由12个商人取得操纵贸易特权,号称“洋行”,随后复加一人,定员为13人,即为世所知的“十三行”。后来行商家数变动不定,少则4,多则20多。十三行实际上是兼有商务和外交双重性质的半官方组织。


                  10楼2014-11-14 1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