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公益读书吧 关注:457贴子:4,239

微公益绘本亲子阅读行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17 07:10回复
    阅读和生活、书本和孩子,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陪伴女儿亲子共读五年多,度过了无数温馨美好的时光,也让我见识到书的力量。女儿并非天生的书虫,在她那样的年龄,自由玩耍所带来的快乐,绝对要大于静心阅读所带来的快乐。然而我知道,无论处在多么焦躁闹心的状态下,只要我捧起一本书,绘声绘色朗读出里面的故事,女儿就会瞬间安静下来,进入另一个真善美的世界。而无论我忙乱一天身体是多么的疲惫,只要我捧起一本好书,把女儿搂在怀里一起细细品读,我的灵魂就会得到洗涤和抚慰。
    当年纪还小的时候,孩子可能只把读书当作一种趣味;将来年龄渐长阅历渐丰,他们就会把读书作为一个精神支点,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一种信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1-17 07:11
    回复
      2025-08-08 16:41: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17 07:12
      回复
        爱书的孩子,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可以坐在一叠厚厚的书上心无旁骛地读上好久好久,他们可以把书作为跷跷板的支点自己坐在两头专心地阅读,他们可以一无所有,没有电视机没有车甚至没有房子,但是他们一定会拥有满屋子的书。安格斯和露西就是这样的孩子。
        翻开这本书,从封面到环衬到内页到封底,进入视野的全是色彩缤纷形形色色的书,露西一家住在简陋的房车里,书堆满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可是有一天书全搬出去之后,生活全乱套了!桌子歪了,碗掉下去了,安格斯够不到窗户了,没有书,他们家有很多空间,可家人之间的距离却变得异常遥远。
        直到有一天,露西从图书馆借回一本书,爸爸开始大声朗读里面的句子,一家人又重新凝聚在一起,挤在灯光下静静听故事。在黑暗的城市夜晚,只有这一个小小的家还亮着灯,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明亮……安格斯和露西拥有的东西并不多,可是他们拥有“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东西”。
        这种“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东西”,就是作者彼得特别想传递给我们小读者的——让读书成为庸常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乐章。清新隽永的小故事,轻灵的线条,简洁的文字,相信每一个善感的孩子都能从中得到启示:生活中我们可以舍弃很多的物质享受,只唯独不可缺乏与好书的相遇,以及随之而来的精神遨游。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17 07:1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17 07:14
          回复
            这是迄今我和女儿共读过最神奇最有启发意义的一本书。记得一年多前给她读完后,女儿以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画了一本长达28页的无字书——《鸟的故事》。女儿的这第一本书,故事平淡,画面简单,并无甚突出之处。唯一让我欣慰的是,她对于“写书”的热情和痴迷。
            女儿立志于要自己写一本书的灵感,完全来自于我们亲子共读的这本《神奇飞书》。我们先读的中文版,然后读英文版,感觉原版文字更有韵味,中英文都悦读三次以上。最后,我还给她看了同名动画短片《神奇飞书》,她看了前后不下五遍,看到飓风来袭的夸张场景她会笑个不停,最后看到莫里斯先生走到生命尽头,心爱的书跟他挥手告别时,她红了眼圈泪眼盈盈。
            《神奇飞书》是写给爱书之人的。一个宁静的小镇,喜欢阅读和写作的莫里斯先生,在一次飓风中丧失了家园和全部心爱的书籍。绝望之际,他尾随着一本飞书来到一间图书馆,发现里面的书全都跟人一样,都有着生命和灵性。于是他决定留下来,与这些书籍相依相伴过下半辈子。同时,他也把自己大半生的悲欣交集写成了一本书。垂垂老矣之际,他即将告别心爱的书们,他写的书也飞起来留在了图书馆。一个小女孩来到了这里,翻开了这本生命之书开始阅读,老的故事结束了,新的故事同时展开……
            这是一本让所有热爱书籍、文字和思想的人都会为之动容的好书,也是一本从几岁到几十岁的人读后都会心怀感动的好书。其制作过程很独特,先有动画片,才出绘本。导演兼编剧威廉.乔伊斯从1999年开始构思,先后花了将近十年时间精心制作而成,初衷在于纪念一位美国的图书馆先驱比尔.莫里斯先生。对于飓风重创家园,乔伊斯本人也有切身体会,由此他意识到书籍对于人的心灵具有强大的抚慰力量,它可以令原本苍白的世界变得色彩斑斓。乔伊斯随后又把这部荣获2012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的片子制作成电子版和纸质绘本,值得称道的是,在绘本中,所有的绘画他都与合作者进行了二次精心绘制。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抚摸着纸质绘本的感觉,比看动画片的感觉更加恒久,更加耐人寻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17 07:1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17 07:1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17 07:16
                回复
                  2025-08-08 16:35: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1-17 07:21
                  回复
                    原帖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06f5a201018ips.html
                    第二部分 绘本艺术赏析见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eea4a60102e7d7.html
                    附:欣赏不同绘画风格的绘本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06f5a201018im1.html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1-23 23:06
                    回复
                      本月收到心平基金会捐赠书籍的学校(自当当网发出),麻烦老师们拍几张收到书的照片,如果有整理上架的照片更好,邮件或 私信给我,多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1-23 23:0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1-23 23:09
                        回复
                          是这样的,中国航海博物馆每年都会和微笑合作,募集二手书籍的捐赠,所有的书籍我这边都会去做检查,所以大家可以放心质量,想问一下哪个学校需要,或者可以接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1-23 23:10
                          回复
                            正确审美教育的匮乏,导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失落。
                            直接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每个人审美状况的影响就是对绘画艺术的陌生和疏离,哪怕这幅画挂在我面前,我还是觉得跟它有很遥远的距离。我们在绘本面前不能甄别绘本的艺术品质,是因为我们的审美能力出了问题。
                            我们成人既然是这样尴尬的审美现状,我们会带给儿童什么?如何带给儿童好的审美环境,我们每个家长本身或者每个出版人本身,或者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幼儿园、每一个学校都可以成为儿童的审美环境的场所。我们成人既然是这样的一个现状,再想想审美环境是怎样的?一点都不容乐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成人的审美能力不能支持我们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
                            一谈到审美教育,我们就会联想到各种美术班,钢琴班、舞蹈班……这就是现在基本的审美教育了。其中很多东西值得商榷和探讨;同时,更令人尴尬的是,我们无法改变儿童的视觉环境。2007年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儿童视觉环境,这个视觉环境确实非常的低劣。
                            我常常说一句话:我们吸收的是什么我们所释放的也是什么;我们听的是什么、看的是什么可能以后我们想的就是什么、说的就是什么。这就固定了一个人的审美口味,就像孩子本来应该吃萝卜青菜,非常有营养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天天给他吃的都是快餐、油炸食品,你再给他吃萝卜青菜他就不吃了,他不知道那是好东西,他说我不要吃没有味道的东西。我们的视觉环境给孩子就造成了这样的口味。
                            有些绘本实际上是电脑做的垃圾,完全不是手绘的,哪怕是手绘的很多也是应付。比如,为了出版社赶快完成任务,什么火了我们跟什么风。我们的孩子就在这样一个视觉环境里面。再加上父母家人缺少审美能力,不能为孩子来选优秀的东西、好的东西、经典的东西,直接导致我们的儿童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这是很让人遗憾的一个现实。我遇到一些家长,他收藏了很多很多的书,他说这个我也买,那个也买,只要是专家推荐的都买。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选择,实际上这都和我们前面讲的审美能力有关系。
                            经典绘本是改善中国儿童审美环境的新路。
                            阅读绘本,可以和孩子一起进入到一个完善的、良好的审美环境。这条路很多绘本大师、很多前人已经给我们铺好了。在我们小时候没有这条路,我想在座所有人的小时候都没有这条路,更没有走过这条路。
                            我们小时候看的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书,那真的都是原创。小人书、连环画有很多经典的东西,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也是全身心投入创作。可以说是身、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11-23 23:11
                            回复
                              2025-08-08 16:29: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本绘本是否使用了优秀的艺术技巧,图画是否能够巧妙完整的呈现此书的故事、主题或概念。图画的风格是否非常适合此书的故事、主题或概念。透过图画是否能完整传递出书中的故事情节、角色、气氛与信息……绘本可以没有字,但不能没有画,而且要画的非常优秀。这样看,这个万分之一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最后一条很关键,评审团要求,一本书必须以儿童的理解力为前提。不光要有好的画,而且这个画还要让孩子能够理解,是否符合他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他的心智理解水平。所以这样一本好书是多么的难得。
                              这一条也非常重要,“该书必须为独立的个体,不需要靠别的媒体呈现其趣味。”还是为了绘画的纯粹性,为了艺术的纯粹性,所以它这里艺术的指标是绝对的高,一点都不能打折扣。
                              格林威大奖,1955年设立,离现在有57年,又是半个世纪。评选标准很严格,第一条是讲究艺术品质。这里的主要元素就是插图。评选的大项目有艺术风格、格式、图文整合、视觉印象等等。
                              安徒生绘本大奖,安徒生这个大奖原来1956年创办是给文学作家的,1966年特别设立给画家奖部分。
                              博洛尼亚奖国际儿童书展最佳选书插画展,1964年设立。插画展的评审团都是全球最有艺术品位和鉴赏能力的专家。
                              布拉迪斯插画展。
                              德国绘本大奖,1956年设立。
                              我说的经典绘本,我基本上都在这些范围里。就目前整体的审美状态,阅读这样的绘本对孩子可能更好一些、更快一些,能让孩子直接看到好书。看到了这这些经典的东西,我们的眼光提高了视野打开了,可能我们的审美能力也就上来了,这个时候你再去选择书也就容易得多。
                              经典绘本是一个宁静的、清纯的湖泊
                              视觉艺术,也可以叫美术,各种风格和流派如同一条条的河流,从四面八方经过了层层的过滤,最后汇聚在这个圣洁的湖泊之中。经典绘本给我们一个非常非常美好的视野,给我们非常美好的景象。美术就是美的艺术,经典绘本又是经过这样精选的,又是为了孩子创作的。这些作品能够让单纯的、洁净的、心灵非常透明的孩子来理解,很多方面可以用圣洁来形容。在这样一个湖泊里面所选择的东西、所看到的东西一定是美好的。这里不会有丑陋。
                              经典绘本拥有绘画艺术的各种流派、风格、技巧,不仅优秀,还要创新。它绝不是模仿或者抄袭前人的东西,或者抄袭某一个流派。有的时候艺术家会把自己的作品定在某一个风格之上,但是他会在整个表现上面完全创新。每一本绘本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绘本中的每一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1-23 2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