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吧 关注:28,146贴子:127,087
  • 12回复贴,共1

【转帖】人体别称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11-30 00:36回复

    眼下为鼻,通常叫“鼻子”、“鼻头”、“鼻梁子”。
    古时称鼻为“准”。《史记·高祖本纪》说:“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额。’:其注解说:“难,鼻也。”隆淮,即高鼻子。刘邦的鼻子高,所以称他为“隆准公。”鲁迅的故事新编《铸剑》里三颗头烂在锅里,不知道究竟哪一颗的皇帝的,其第三个妃子得意地说她有法子辨认:“咱们大王的龙准是很高的。”
    书文中还常以“悬胆”比喻鼻子,悬胆就是悬挂起来的胆。如《红楼梦》第三回写贾宝玉:“鼻如悬胆,睛若秋波。”乃一风流倜傥的美少年。
    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解中曾说:“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所以人们称鼻为“天中”或“天中之山”,也称为“天中之岳”或“天台”。《黄庭内景经》:“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梁丘子注解说:“天中之岳谓鼻也,一名天台。”
    因为鼻有山象,还称之为“山庭”。如任昉《<王文宪集>序》:“况乃渊角殊祥,山庭异表。”“渊角”指右边额骨隆起,旧时星相家称其为圣贤之相。
    道家称鼻子为“玉洞”。宋人俞琰《席上腐谈》说:“鼻子气阳时在左,阴时在右,亥子之交,两鼻俱通。丹家谓玉洞双开是也。”这一段话不一定科学,但可见玉洞指鼻。道家还称鼻子为“长谷”。《黄庭内景经·琼室》:“长谷玄绕郊邑。”注:“长谷,鼻也。”在道教的导引术语中,还称鼻为“神庐”。《云笈七签》卷六一:“天关中为内气,神庐中为外气。”原注:“神庐,鼻也。”
    鼻子最重要的功能是呼吸,所以又称之为“气户”,即通气的门户。

    在鼻子的侧下方,即两颊的下部,有一个不属五官的部位,即“酒窝”,学名叫“靥”。
    靥(ye音液),即指酒窝,但很少单用,多与酒、笑等字组成双音词。如明人袁宏道《沮漳道中》诗云:“浆后圆涡如酒靥,舟头沸水似茶声。”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酒窝也作“酒涡”,在生理上它没有特别的作用,但因与人的美丑有很大关系,所以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酒窝不仅有许多别称,如“笑窝”、“笑酒窝”、“笑靥”、“星靥”、“靥辅”、“靥文”等等,还有雅号曰“梨涡”。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胡澹庵(胡铨,南宋名臣)因要求斩杀秦桧被贬于海外十年,“北归之日,饮于湘谭胡氏园,题诗云:‘君思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黎情也。”梨与黎同音,此处即指黎情。后来就以“梨涡”或“梨窝”指酒涡。比胡铨小二十八岁的朱熹后来在其《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问题诗自警》诗之二说:“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个到此误生平。”
    称“星靥”是用星星来表示酒窝的明丽。唐代杜审言《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诗:“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辅”即面颊,靥辅就是酒涡。曹植《洛神赋》中写洛神之美说:“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届辅承权。”权即双颊,承为辅佐的意思,指酒窝使面颊更为美丽。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11-30 00:39
    收起回复
      臂的下端是手。手既有俗称,又有雅称。俗称手为“爪老”,元时口语中常将身体各器官的称谓之末加上“老”字。如身作“躯老”,头作“顶老”等,故手称“爪老”。如元杂剧《玉壶春》第二折:“舒着一双黑爪老,拄着一条黄桑棒。”
      手还被辱称为“爪子”或“手爪子”。北方话称兽的四足为爪子,所以把手称为爪子或手爪子是带贬意或污辱性的。如《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晴雯骂人说:“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动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
      当然,手还有许多美称。《诗经·卫风·硕人》第二段赞美庄姜的美丽,第一句话就是“手如柔荑”。荑(ti音题)是初生的茅芽,去皮后洁白细软,因此用“荑黄”来形容女子之手,准确细腻,因此后来也代称女子的手。如唐人李咸用《搪上行》诗云:“红绡撇水荡舟人,画桡掺掺柔荑白。”画桡(rao,音饶),有绘画装饰的船桨;掺掺(xian音先,女子手纤美貌)。柔美的手还称“柔握”、“纤手”、“纤玉”、“玉纤”。如陶渊明《闲情赋》说:“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晋代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他的词《风流子》又说:“更乘兴,素纨留戏墨,纤玉抚孤桐。”清代洪升《长生殿·私祭》:“玉纤抄秘谱,檀口改新腔。”南唐李烃《子夜歌》词云:“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绦色”本指淡青色,常用以形容酒的颜色,进而代指酒。这里即指后者。醅浮指酒面上的浮沫。
      “纤圭”或“纤珪”也指女子细白如玉的手。圭同珪,是上尖的玉器,用来喻称女子之手。如《花间集·牛娇<女冠子>之三》:“明翠摇蝉翼,纤珪理宿妆。”“翠”指女子翡翠类的头饰;“蝉翼”指女子两鬓薄如蝉翼的发式;“宿妆”即晚妆。
      女子之手也称为“冰笋”。用冰比喻手的洁白无瑕。笋的上部尖,喻指手指之状,而且笋是人们喜欢的东西,令人爱怜,可见古人造词之苦心。如元代人乔吉《水仙子‘楚仪赠香囊赋以报之》曲:“玉丝寒皱雪纱囊,金剪裁成冰笋凉,梅魂不许春摇荡。”
      较少见的是有人把妇女的手喻称为“白玉莲花杯”。宋代人魏泰所著《东轩笔录》卷七载:“永年(王永年)常置酒延卞(窦卞)绘(杨绘)于私室,出其妻间坐,妻以左右手掬酒以饮,卞绘谓之曰白玉莲花杯。”宋代张邦基所著《墨庄漫录》亦载有此事,但写作“白玉莲花盏。”
      称洁白的手还叫“素手”或“玉手”。《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家手。”(纤纤,小巧细美貌)。曹植《妾薄命行》诗:“携玉手,喜同车。”玉手还是对友人之手的敬称。如王安石《得子固书因寄》诗:“骊驹日就道,玉手行可执。”
      手掌旧称为“玉掌”、“玉碗”或“虎膺”。这些都是美称。如《晋书·孙惠传》说:“含奇谟于朱盾,提神策于玉掌。”“奇谟”与“神策”同意,即神奇的策略。玉腕可指洁白的手腕,亦借指手。王勃《采莲曲》:“桂掉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形貌·手》:“类书:虎膺,手掌也”。《全唐诗》八七九卷载《招手令》说:“亚其虎膺,曲其松根。”其注解说:“虎膺,谓手掌;松根,谓指节。”


      10楼2014-11-30 00:42
      回复
        小指称“小拇指”、“小拇哥”,亦称“季指”、“禁指”。季,指最小的。《仪礼·特性馈食礼》中有“挂于季指”之句。贸公彦解释说:“挂以小指。”《镜花缘》第七十五回:“即如你以右手五指,合于我之右手五指之上,你若问我大指之上是汝何指,我必说是禁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4-11-30 00:43
        回复

          古人认为人的思维器官不是大脑,而是“心”。正如孟子的一句名言:“心之官则思。”意即心是人思考的器官。由此产生一些心的别称,其实名不符实。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习惯这么说,如说“心想事成”、“心灵手巧”等等。
          然而,心脏是人体器官的主宰,这应该是无异议的。《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把心置于很高的地位,说它像一位君主一样统领全身,故而心有“天君”、“心君”之称。如陆游《夏日杂咏》诗:“省事心君静,忘情眼界平。”心也称“中君”、“中虚”。如宋代苏舜钦《夜中》诗:“中君湛以宁,不为外官使。”中虚本指胸腔,因胸腔是胸中空虚之地,于是也指心。《子华子·北官子仕》:“夫人之中虚也,不得其所欲则疑,得其所不欲则惑,疑惑载于中虚,则荆棘生矣。”佛教把心称为“心田”、“心地”,以为心如大地,滋生万物,有五谷,有杂草,善善恶恶随缘而生,故以田、地相比喻。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诗写道:“性海澄淳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说的就是心净如水的境界。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方寸”、“寸心”、“寸田”、“径寸心”、“径寸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庶(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徐庶老母为曹操劫持,当然心乱如麻。杜甫《偶题》诗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乃诗圣经验之总结。南朝梁沈约《钱谢文学离夜》诗:“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管子·版法解》中说:“故曰凡将立事,正被天植。天植者,心也。天植正,则不私近亲,不孽疏远。”由此可知“天植”也是心的代称,其实是指心意、思想。此外,心既为人身之主宰,“神明出焉”,故心又有“灵府”、“灵台”等称呼。“灵府”语出《庄子·德充符》:“不可入于灵府。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11-30 00:4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1-30 12:29
            回复
              哇!好贴!须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1-30 19:47
              回复


                16楼2014-12-01 10:50
                回复
                  有些遗漏,却也有平时不知处,领教领教。


                  17楼2014-12-29 17:26
                  回复
                    这得顶一下,确实学到不少东西。


                    IP属地:河北18楼2015-03-13 08: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