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各国学者追溯本民族的起源,一般都是从原始社会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边疆省,研究云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对于了解我国西南地区各不同族系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面貌、民族迁徙,以及研究西南古代民族与我国其他地区、与东南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云南新石器文化的综合研究,我们曾提出过一些初步看法。在《试论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一文中,将云南新石器文化划分为八个不同类型,对每一类型的地理分布、文化面貌、年代、特征进行了探讨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南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②、黄河流域⑧(尤其是上、中游,即西北腹地)两大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的基本看法。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云南八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的族属系统,亦即云南原始文化的族系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先秦时期,在云南境内活动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氏羌、百越和百淮三大族系的部落群体。下面我们根据云南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的考古学特征,结合文献记载,对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们的族系进行分类和论证。
与氏羌族系有关的云南原始文化 在五、六千年前,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的分布地区,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氏羌一些部落在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活动已见诸史籍。氏羌均有从事农耕的部落和从事游牧的部落存在,在经济上分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④。
羌族并以从事游牧的部落而得名。《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
从人,从羊。”商代,羌族中接近商王朝的一些游牧部落,受中原先进农业经济的影响,转而从事农耕⑤。
从事农耕的氏羌部落的原始文化遗存较多,从事游牧的氏羌部落的原始文化也屡有发现。 氏羌族是实行火葬的古代民族,《吕氏春秋·义赏篇》记载:“氏羌之民,其虏也,不 7‘忧其系累,而忧其不焚也。
”在古代氏羌活动中心地区的甘肃、青海省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火葬墓。甘肃临挑寺洼文化发现的火葬墓,即与氏羌族有关⑥。
此外,最近在青海循化也发现了卡约文化的火葬墓⑦。黄河沿岸的卡约文化以循化阿哈特拉山和苏志遗存为代表。
阿哈特拉类型的地域,是《后汉书·西羌传》所记最早的羌族之一支—析支羌的活动地区,羌族这一部落在那里的活动,当从商代即已开始。卡约文化阿哈特拉类型应是羌族的一支—析支羌的文化遗存⑧。
云南维西戈登村遗址的陶器无论从质地、器形上说都接近寺洼文化、卡约文化,说明滇西北新石器文化与古代羌族有关。 我国西
关于云南新石器文化的综合研究,我们曾提出过一些初步看法。在《试论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一文中,将云南新石器文化划分为八个不同类型,对每一类型的地理分布、文化面貌、年代、特征进行了探讨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南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②、黄河流域⑧(尤其是上、中游,即西北腹地)两大系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的基本看法。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就云南八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的族属系统,亦即云南原始文化的族系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先秦时期,在云南境内活动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氏羌、百越和百淮三大族系的部落群体。下面我们根据云南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的考古学特征,结合文献记载,对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们的族系进行分类和论证。
与氏羌族系有关的云南原始文化 在五、六千年前,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的分布地区,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氏羌一些部落在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活动已见诸史籍。氏羌均有从事农耕的部落和从事游牧的部落存在,在经济上分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④。
羌族并以从事游牧的部落而得名。《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
从人,从羊。”商代,羌族中接近商王朝的一些游牧部落,受中原先进农业经济的影响,转而从事农耕⑤。
从事农耕的氏羌部落的原始文化遗存较多,从事游牧的氏羌部落的原始文化也屡有发现。 氏羌族是实行火葬的古代民族,《吕氏春秋·义赏篇》记载:“氏羌之民,其虏也,不 7‘忧其系累,而忧其不焚也。
”在古代氏羌活动中心地区的甘肃、青海省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火葬墓。甘肃临挑寺洼文化发现的火葬墓,即与氏羌族有关⑥。
此外,最近在青海循化也发现了卡约文化的火葬墓⑦。黄河沿岸的卡约文化以循化阿哈特拉山和苏志遗存为代表。
阿哈特拉类型的地域,是《后汉书·西羌传》所记最早的羌族之一支—析支羌的活动地区,羌族这一部落在那里的活动,当从商代即已开始。卡约文化阿哈特拉类型应是羌族的一支—析支羌的文化遗存⑧。
云南维西戈登村遗址的陶器无论从质地、器形上说都接近寺洼文化、卡约文化,说明滇西北新石器文化与古代羌族有关。 我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