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和吧 关注:131贴子:133
  • 12回复贴,共1

怎么没人关注她,这个美丽的女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8-03-31 15:13回复
    如果要拍一部片子,我希望是沈傲君演


    2楼2008-04-11 20:01
    回复
      • 222.95.185.*
      她本就是一个不喜热闹的女子


      3楼2008-05-05 17:50
      回复
        是!但她肯定希望有人懂他


        4楼2008-05-18 15:10
        回复
          • 124.162.159.*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真正做到了这一


          6楼2008-07-05 10:43
          回复
            • 59.59.147.*
            我也觉得她挺漂亮


            7楼2008-07-28 00:04
            回复
              • 58.50.25.*
              有啊。喜欢上一个女生,她拒绝我了,然后给我讲了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究竟张兆和与沈从文:幸福还是不幸?


              9楼2009-05-12 21:04
              回复
                • 58.50.25.*
                看贴的有没有谁是长江大学南校区的?


                10楼2009-05-12 21:06
                回复
                  • 119.141.42.*
                  可惜的是,她并不是沈先生的知音,唉。俗人一个。


                  11楼2009-06-09 12:01
                  回复
                    • 122.159.94.*
                    沈先生五年苦苦追求换回与张兆和五十五年的相濡以沫,很是让人感动,我看<<星月皎皎水边城》时,总是忍不住落泪。我深深的被他们真挚,真实的爱情打动了。和能爱的人相濡以沫,沈从文是多么幸福啊。又是多么懂得珍惜啊。他是当之无愧的绝顶好男人,无论是对待感情还是做人做事,我深深的敬佩他。欣赏他既倔强又从容的人格魅力!有机会我一定会去湖南凤凰古城中营街的,去感受一下沈先生一生都放不下的风景!喜欢他那句“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12楼2009-09-25 14:14
                    回复
                      • 113.7.189.*
                      虽然张说“我不理解他”,但我认为携手终老,那些韧如蒲苇的诺言今朝仍在,怎会不幸?


                      13楼2009-09-30 14:26
                      回复
                        每个男人都有红玫瑰与白玫瑰。
                        但沈从文最后还是选择了家庭。
                        至于那个心中的翠翠,是个梦。


                        IP属地:湖南14楼2011-06-05 12:18
                        回复
                          为张兆和悲叹。
                          张兆和是一个太过善良的女子,她朴素、真实、勇敢、自信、美丽而有情趣,包容、沉默、隐忍而又传统。
                          沈从文这一生,能得张兆和,是他最大的幸运。
                          他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这样一个活出他自己本真不流入世俗让人佩服的人,这样一个生活认真,热情、仗义的好人,这样一个多情又深情的人,这样一个在生活上低能的人,是根本不适合婚姻和家庭的(从1933年结婚到1938年,沈从文的工作/收入一直不稳定,1939年在昆明教书后,时势变化生活仍然不稳定)。
                          这种感情强烈而又丰富的人,看后来的顾城和海子的生活就知道(沈从文比海子善良,他只会杀死自己),沈从文能有现在的结局,幸好有了她。
                          很多人说张兆和不理解沈从文,那是大家只看到沈从文的闪光点,生活中的他,总有很多小毛病,影响现实生活中好好活下去的小毛病。
                          其实,沈从文的九妹生活上有些观念和他相类,但九妹的结局太令人感慨。换成一个所谓懂沈从文的人(比如高青子之流)和他结婚,她怕是整天穿着带紫花的衣裙,两人靠借贷度日,更别说孩子该怎么养活,家怎么来长久维持下去,一旦高青子之流真想要一个家长久维持下去,她有张兆和的朴素、自信和能力吗?估计这个小迷妹是沈从文说什么就做什么,只恨张兆和信了沈从文的深情款款,却不明白他就是一个多情的人,对别人也是情意绵绵,终未狠心离开沈从文,不然倒十分高兴看到沈从文和高清子之流生活在一起的大笑话。
                          这一点沈从文自己也很清楚,他在1937.11.06写给暂缓相聚的张兆和的信中写到,如果张兆和不去他那里和他一起,“他会暮年孤寂,最终一无所得,离社会远远的,离张兆和也远远的”---这个是出轨期间写的信,沈从文真是够明白,够多情,又够深情。
                          张兆和婚后(1933年结婚)从大家小姐到平民妇人生活适应得极快,比本就在生活上是平民的沈从文和九妹更快接受了他们的生活,积极地想办法且督促沈从文尽可能地过好现实生活,原本支撑张兆和接受这种平民生活是沈从文的一片深情,但是讽刺的是:沈从文认为她不够理解他,精神上在结婚两年左右就出轨(网上说沈从文不晚于1935年喜欢上高青子,1936年写的第一篇主妇就可以看出来确实对婚姻生活不满意),张兆和在37年到39年确实因他的婚外恋犹豫不定,但最终还是去昆明和沈从文相聚(如果当时分开就好了,张兆和会幸福一些),虽然1941年高青子离开,但在写第二篇主妇的时候(1946年)还能看出沈从文对曾经的高青子念念不忘(这就是沈从文的另一份深情了)。
                          这对张兆和是何其的可悲可叹啊。
                          50年代左右,沈从文受到一系列不公平待遇时,张兆和能不理解他吗?当全家的生活支柱被认为是一个“罪人”,这个“罪人”的罪虽然没有定下来,但是工作没了,生活来源没了,当有人对张兆和说,你去上学吧,上学后去工作吧。她能不去吗?她不去生活要怎么过?
                          看虎虎写他爸爸的文章,除了能深深感觉到父子情深外,还能感觉到一丝当时那种气压对他们一家的窒息。
                          何况,这个“罪人”的“罪状”大抵就是那十几年的精神出轨所引发,换成任何人,想必都会有怨吧,可是善良的张兆和还是那么心疼他、鼓励他,为了一家人积极地溶入新的生活。
                          以后的几十年,相濡以沫,不能说他们不爱。
                          君不见,后来的特殊时期夫妻相互揭发、父子相斗、亲人反目、家破人亡等等太多的闹剧上演,他们一家算是特殊时期的早期版本,最终儿孙满堂,沈从文一家已经很不容易很幸福了。
                          再说沈从文对张兆和,无疑是深深地爱的,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哪怕是出轨中(一直没闹明白出轨到了哪种程度,可能就是精神上吧,但就算精神上的出轨,他也极其伤人),都极怕张兆和离开他,包括后来自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自己觉得张兆和会离开他。
                          从最开始,沈从文可能更多的是爱上了自己的想象,但是后来,张兆和这样的女子,怎么会不叫人爱上真实的她,不叫她小妈妈呢?
                          唉,沈从文真真是太过多情了。
                          如果可以,真想站到沈从文面前质问他,为什么要去恋上别的穿紫花衣裙的女人?你不知道为张兆和做一件吗?为什么要说那个女人像彩虹?为什么那个女人离去了,就只看得到云而看不到彩虹了?为什么一恋就十几年不忘?你让我们的张兆和情何以堪?
                          沈从文觉得婚姻让他失去了创作的激情,斩断了想像的翅膀,这个应该是真的。
                          所以说沈从文就不该结婚,就如他自己所说,孤独终老,在人生中或还可留下好几段情深款款。终归,他还是贪心了。并且,他确实得到了很多。
                          那张兆和呢?
                          在这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吗?那一份让她完全陷入沈从文生活的爱掺上了多少的的杂质?如果没有沈从文,或者她会留学,或者有了别的生活。或者太多了,但她这样的女子,在哪里都能幸福吧。
                          我只是太心疼张兆和,或许她想要的,是有一个不那么深情但专一的人,不用为情所伤,不用为生活所苦,不用颠沛流离,只要平淡幸福的一生就足够。
                          因为太过善良,她最终爱上了对她痴情一片的沈从文。
                          因为朴素和真实,她坦然地接受婚后从大家小姐到平民妇人的生活。
                          因为自信和坚韧,小沈从文八岁的她,一直紧紧拉住往幻想里飘的丈夫在现实中扎根,哪怕是丈夫会有短暂的不理解和厌倦。
                          因为包容和善良,最终还是和不专情的丈夫一起走了一生。
                          因为沉默和隐忍,她对自己的委屈,在我们这些读者面前,不曾说过一个字,不管有的人如何对她妄猜妄言,她始终沉默。大抵大家闺秀的风姿便是如此吧。
                          她用她的行动和沉默成就了沈从文的现实生活,虽然他爱她,但终究他曾在她最好的年华里负了她、伤了她。
                          或许,到最后的最后,张兆和想的是:几十年过去了,深情也好,辜负也罢,同甘共苦也好,相濡以沫也罢,对也好,错也罢。有这一世的缘分就足够了。
                          以后,还是各自为安吧。
                          据说,她去世后留在了北京,经凤凰政府多次要求,才在四年后迁往凤凰和沈从文一起。最后的最后,还是以她的迁就和隐忍最终结局。。。
                          我有的时候会想,那么爱她的沈从文会不会想到这些,想到这些会不会心疼她?


                          IP属地:江苏15楼2020-03-30 0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