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平安夜,今天是圣诞节。这个节日因为来自西方,故有些争议。我是不喜过节的,无论中洋。不过倒是喜欢等待着它们的靠近,再过去。它们走过去,不由地拔动一丝虚妄的弦,只显得沉默。
几日前的清晨,阳光渗透薄雾,鸟儿蹲在不落的枝叶间啼。蓦地,院墙外的广场嘶响,耳熟能详的“Jingle bells”。
哦,快圣诞节了。
以前在学校,圣诞节是不放假的,但依然能引起一些骚动,学校发慈悲或班主任私权会让我们玩一晚上,或发苹果。当然,这必然是要与元旦相关联的。
现在已经不是学校的学生了,世间的学问更多。
话转圣诞,是西方基督教的一个节日,12月25日,是传说中基督耶稣的生日(据考证,其实不是这个日子),文化是没什么真假意义的,圣诞节的主角悄然由十字架上的神子变成了驾麇鹿的老翁。信教的圣诞节意义是救赎,不信教的圣诞节意义是给予(有点像中国人的观音,本来象征着给予,人却只顾索取)而这些信教的、不信教的都过着同一个节日。
圣诞的精神是什么?奉献。宗教化的说法是耶稣上十字架为全人类赎罪,民间化的说法是圣诞老人给孩子们想要的礼物,一个成人的理想,一个孩子的童话。
但我不是在国外漫步看着雪花星火,而是在高处睥晲旷冷的广场上的一场幼儿园活动,好像在夜寂的无垠中,孤独地燃烧着一堆火。
有人感慨当代崇洋忘本,抵制洋节。这倒没必要,传统本身就有不足。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现实意义,少有几个个人的、浪漫的。如中国就没有情人节(七夕绝非中国情人节!),况且中国人的爱情观,不是庸俗就是扭曲。比如明清小说中,被人视为自由、打破家长专制的,不是纵欲,就是才子佳人老一套。跟西方一比,差了一大截。
不是中国传统没优点,是它的缺点在现代太明显。
记得《人的宗教》序言里史密斯举过一段宗教创始与后世的对比,很是感慨。耶稣于各各他的受难,星月万物是沉寂的,而现代的商场里,则是大作钉铛;十字军东征,谁还牢记耶稣的“爱邻如爱己”?
这是无奈的,不可能去指责谁,就是如此,也只能像耶稣、老子一般愤愤然、悲哀然。
中国人并无西方文化的涵养,只是空学个样子,内容却还是中国式的。中国节日总是与吃有关,当然,吃满足了,才高兴,才有节日的意思,于是圣诞前一晚平安夜,竟也有了苹果的戏份!
这一段时间苹果风流,新兴的还有电商,接连的降价优惠噱头。
但,谁还记得“奉献”?
这可说是圣诞节么?是,又不是。
几日前的清晨,阳光渗透薄雾,鸟儿蹲在不落的枝叶间啼。蓦地,院墙外的广场嘶响,耳熟能详的“Jingle bells”。
哦,快圣诞节了。
以前在学校,圣诞节是不放假的,但依然能引起一些骚动,学校发慈悲或班主任私权会让我们玩一晚上,或发苹果。当然,这必然是要与元旦相关联的。
现在已经不是学校的学生了,世间的学问更多。
话转圣诞,是西方基督教的一个节日,12月25日,是传说中基督耶稣的生日(据考证,其实不是这个日子),文化是没什么真假意义的,圣诞节的主角悄然由十字架上的神子变成了驾麇鹿的老翁。信教的圣诞节意义是救赎,不信教的圣诞节意义是给予(有点像中国人的观音,本来象征着给予,人却只顾索取)而这些信教的、不信教的都过着同一个节日。
圣诞的精神是什么?奉献。宗教化的说法是耶稣上十字架为全人类赎罪,民间化的说法是圣诞老人给孩子们想要的礼物,一个成人的理想,一个孩子的童话。
但我不是在国外漫步看着雪花星火,而是在高处睥晲旷冷的广场上的一场幼儿园活动,好像在夜寂的无垠中,孤独地燃烧着一堆火。
有人感慨当代崇洋忘本,抵制洋节。这倒没必要,传统本身就有不足。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现实意义,少有几个个人的、浪漫的。如中国就没有情人节(七夕绝非中国情人节!),况且中国人的爱情观,不是庸俗就是扭曲。比如明清小说中,被人视为自由、打破家长专制的,不是纵欲,就是才子佳人老一套。跟西方一比,差了一大截。
不是中国传统没优点,是它的缺点在现代太明显。
记得《人的宗教》序言里史密斯举过一段宗教创始与后世的对比,很是感慨。耶稣于各各他的受难,星月万物是沉寂的,而现代的商场里,则是大作钉铛;十字军东征,谁还牢记耶稣的“爱邻如爱己”?
这是无奈的,不可能去指责谁,就是如此,也只能像耶稣、老子一般愤愤然、悲哀然。
中国人并无西方文化的涵养,只是空学个样子,内容却还是中国式的。中国节日总是与吃有关,当然,吃满足了,才高兴,才有节日的意思,于是圣诞前一晚平安夜,竟也有了苹果的戏份!
这一段时间苹果风流,新兴的还有电商,接连的降价优惠噱头。
但,谁还记得“奉献”?
这可说是圣诞节么?是,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