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常空吧 关注:64贴子:13,908

【其他】 141227 转帖地缘看世界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帖


IP属地:四川1楼2014-12-27 21:56回复
    《地缘看世界》——欧洲部分(作者:温骏轩)(第10页)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
    /bbs.tian天涯ya.cn/post-worldlook-223829-10.shtml#ty_vip_look[%E9%84%99%E8%A7%86%E6%8A%A2%E6%B2%99%E5%8F%91%E7%9A%84]


    IP属地:四川2楼2014-12-27 21:57
    收起回复
       作者:a820214919 回复日期:2009-09-27 23:14:29
      楼主好才华 我关注这个帖子很旧了 一直没有注册ID 希望以后能多了解地缘方面的知识 我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 希望楼主帮我解或 明朝末期由于清军入关 明朝残余势力进入缅甸 我们知道我国自古都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相对于缅甸北方的汉族势力也就是果敢族凭借的先进的文化怎么没有发展壮大呢?怎么没能取代缅族成为缅甸的强势民族?是汉族势力开始过于弱小?还是于地缘有一定的联系?
      ==========================================================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适应的地理环境,全能型的民族比较少。汉族比较适应中纬度的(也就是说温带——亚热带)可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在古典时期自然渗透至云贵高原已是极限。到掸邦高原的话,那的土壤及气候条件已经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我们所熟悉的农作物了。诚如英国人所发现的,更适合种植的是罂粟。
        当然由于人口压力、国内战争等因素,其实不断的有汉族迁入中南半岛(不光是缅甸)。但由于气候等原因,汉族事实上要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的生存,久而久之反而被土著民族所同化了,泰国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当然汉族也可以靠武力大规模进入中南半岛,在横断山脉这一侧,由于地形限制,这种尝试较少(光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就消化一近2000年)。在越南北部的平原就比较多了,但最终由于地缘的原因还是退了回来,这在之前的章节里有提出,下一步分析越南时会再详细分析。
        总之不要过份迷信所谓汉族的同化能力和文化优势,每一个民族都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比如爱基斯摩人,他们吃生肉的习惯在古典时期就一定比汉族更容易生存在北极圈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适应范围逐步都在扩大,但从族群的角度,这种变化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IP属地:四川3楼2014-12-27 22:06
      回复
          如果提到中南半岛,相信很多朋友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缅甸,而是越南(当然也有人会想到那香艳无边的泰国)。的确这个与中国纠葛了千年的狭长小国,对很多人来说即熟悉,又陌生。下面我们就从地缘的角度分析一下越南和中越关系。
          首先还是让我们从全景的角度观察一下越南相对中国的地理位置。上图


        IP属地:四川5楼2014-12-27 22:07
        回复
           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南半岛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即缅甸、老挝、越南。其中老挝立国的时间较晚,长期处于其他国家的附庸状态,因此于中国来说,地缘关系不大。
            现在由于印度洋的关系及果敢问题的浮出水面,缅甸对于中国的地缘意义逐渐为大家所重视。但从历史上来说,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关系史,很大程度就是一部中越关系史。即使是在1949年以后,越南也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环。这其中有恩有怨,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的。今天仅从地缘的角度解读一下为什么中越之间会有这么多纠葛。


          IP属地:四川6楼2014-12-27 22:08
          回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越南的地理情况。
              附:越南地形图


            IP属地:四川7楼2014-12-27 22:09
            回复
                越南的地形情况可以用“挑担子”来形容,即两头大,中间细。两头分别是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两大平原也是越南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中间则为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的长山山脉相连接。这条山脉靠近南海的一侧有少许的滨海平原成为沟通两大平原地区的主要通道。(山脉也是越南与老挝、柬埔寨之间的主要自然分界线)


              IP属地:四川8楼2014-12-27 22:10
              回复
                相信初看到越南地图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如此狭长的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起码从地缘的角度看,过于狭长的地形似乎不利于南北两大人口密集的三角洲地区相互沟通。另外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这种地形也很容易被外来的力量从中间切断。
                  事实上这种情况的确存在,相信大家都知道越南曾经被分为南北两部分。
                  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南北分治的情况,之所以能够总是分而复合,原因很多,我们在本贴中也多次分析过了。当中有一个原因是南北两地区的结合面够宽,沟通的渠道够多。这种地缘结构使得历史上没有哪个政治家会认为中国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而越南的情况就不同了,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长期分处于不同的文明。在历史上本来就不是一个整体,加之连接面过窄,假设当初的分裂情况再持续50年的话,两部分的离心力肯定会比现在的朝鲜半岛要强的多。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对越南目前领土的形成及历史结构做一个分析。
                  图:越南历史地形图


                IP属地:四川9楼2014-12-27 22:13
                回复
                   说到越南,我们必须要谈一下他这个名字的来历了。其实越南这个名字的历史并不遥远,越南这个名字是1802年清-嘉庆皇帝所赐,之前自南宋起被称为“安南国”(唐朝在越南设立安南都护府,是此名的来历,正式名名称是南宋赐的)。再往前也有称之为“交趾国”的,来源则是汉朝在越南北部建立的“交趾郡”。至于为什么要清帝要赐“越南”这个名字,越南为什么又要换名,我们一会会说到。


                  IP属地:四川10楼2014-12-27 22:16
                  回复
                    我们刚才已经说了,以越南的地形来看,在古典时期很难长期维持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我们研究历史会发现,目前的越南国土在历史上的确是分为三块的。
                     越南的北部以红河流域为主,历史上由于与中国之间没有高山的山脉作为阻隔,因此长期受北部华夏文化影响。当然这种影响除了自然的渗入以外,更多的是伴随着军事上的征服而流入的。在越南历史上将臣服于中央之国的历史称之为“北属时期”,出于民族自尊心,越南政府并不愿意提及这段历史,以至于很多越南的年青人对中国明以前的越南历史不甚了解。
                      从越南的角度当然有理由认为被中国统治的这段时间不甚光彩,但事实上也正是由于与华夏文明交流频繁,越南北部地区(主体民族中国称之为京族)得以吸收华夏的先进文化。这使得他们相对于中南半岛的其他民族更具有优势,以至于后来能够不继的向南扩充领土形成现在的国境线。


                    IP属地:四川11楼2014-12-27 22:18
                    回复
                        我们在图上可以看到,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向南与长山山脉的沿海平原相连,一直到北纬16度时才出现高山阻隔(再往南,丘陵的密度就较高了)。这也使得立足于红河平原的京族长期以来的控制范围处于北纬16度以北地区。当然中央之国每次在越南的扩张行动也基本上止于此,即使偶尔依靠军事力量进入南部地区,也很快会退回来。


                      IP属地:四川12楼2014-12-27 22:19
                      回复
                         在北纬16度以南至“湄公河三角洲”的这一地区,从地形上处于长山山脉南部,长山山脉在这一区域较北段稍宽,沿海伸出一些较低的丘陵,中间夹杂着一些小块的平原。这种相对复杂的地形,使得北部安南或华夏的军事力量在试图征服当地民族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由于这一地区的农业条件并不及北部的红河平原好,加上地处南洋群岛北上中国大陆的交通要道,因此占城文明的海洋属性较强。那个为美俄两大国魂牵梦萦的“金兰湾”也正在这一区域。
                          这一处在目前的越南国土中部的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占人”所占据,他们所建立的政权叫做“占国”。从族属上来看,占人与“南洋群岛”上的马来族同源。
                          这从地缘上也很好理解,做为南洋诸岛上的主要族群,马来族的海洋属性,使得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至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航线。这条穿越“南中国海”的航线事实上分为东西两条。这主要是由于古典时期人类的远航能力还较弱,需要沿着海岸线前行,以获得补给。
                          附:古代南海航线图


                        IP属地:四川13楼2014-12-27 22:20
                        回复
                          从这张《南海古代航线图》上可以看出,马来族正是随着南海的航线向东北方向逐步扩散的。处于西线的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由于属于南洋群岛,受大陆影响较小,因此都成为了马来族的覆盖范围。而东线的马来半岛南端,越南中部的“占城”地区做为航线重要的中补给地,也被马来族渗入。由于马来半岛南部离大陆过远,因此至今仍是以马来族为主。而越南中部则最终被北下的汉化民族“京族”所占据。
                            讲到这里要解释一下,这里所说的马来族主要是指古典时期已经形成文化的民族。实际上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按照这条路线进行迁移了。当然在大陆地区(包括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南半岛),海洋属性的马来人(早期)遇到了大陆民族后并无优势,因此最终的势力范围集中于海岛地区。就现在我们所说的马来族来说,占城就是他们在大陆地区的最后据点。


                          IP属地:四川14楼2014-12-27 22:22
                          回复
                            依古典时期的续航能力来说,航线是需要沿着陆地的边缘前行的。事实上我也是按照这个思路画出了那张《南海古代航线图》。西线为马六甲——马来半岛——越南中部(占城)——海南岛——中国大陆;东线为马六甲——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中国大陆。在这条航线的终点我们可以找到两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前者为繁荣于唐朝的“广州”,后者为昌盛在宋朝的“泉州”。这两个在中国古代航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从侧面验证了这两条航线在理论上的可形性。
                              很多时候大家可能觉得地缘一类的理论研究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其实并非如此,这种思维的确立一样有可能为现实生活服务。比如你想去南海捞宝的话,如果能先从地缘情况着手,就可以把探宝路线锁定在南海的两侧,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南海腹地的那些小岛周边。


                            IP属地:四川15楼2014-12-27 22:23
                            回复
                               “占城”诚如我们所看到的,在南海航线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为海洋属性的民族所占据是很自然的(马来族的占人)。当然北面及南面平原上的农耕民族(京族和高棉族)出于地缘上的联系,也必然会对他进行渗透。不过由于地处长山山脉,地形相对复杂,因此占人在当地的优势得以存续千年。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解读一下包括占人在内的马来族的文化。马来族的主体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地缘本身缺乏纵深,因此很难诞生高一级的文明。又由于地处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马来族又能接触吸收到东西方的文明(在南太平洋上的土著民族就没那么幸运了,比如澳洲的原住民)。
                                当然这种完全依靠吸收外来文明而成长的形式,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会随着不同外来文明的影响力变化而不断变化。就地缘位置来说,马来族可以就近接收来自印度和中国两个强势文明的影响。我们知道华夏文明整体都是属于内敛的农耕文明,因此对这些岛民影响不大。
                                而印度文明虽然主要发源于西北的印度河平原及北部的恒河平原,主体属于“农耕文明”。但其中南部德干高原的两侧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加之亦处于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要道上,比之中国,更容易通过海洋扩张他们的文化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使得南洋诸岛——马来半岛——占城上的马来人最初都信仰了与印度人相同的宗教,以婆人门教为主(印度教的前身),间或有佛教等发源于南亚次大陆的宗教。不过这种纯粹的“拿来主义”终是不可靠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上的马来人最终又转信了更为强势的“伊斯兰教”,当然地缘上的原因是阿拉伯人及波斯人后来从陆地到海洋,全面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菲律宾的马来人最终又变化了一次,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是基督教中主动渗透能力最强的“天主教”。
                                不管怎么样,南洋群岛及马来半岛上的马来族还能够保持他们的民族独立性。但地处中南半岛边缘的“占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京族和高棉族的两面包夹下,他们最终被吸收了华夏先进文化的京族所灭,而那时他们还没来得及转变为穆斯林。


                              IP属地:四川16楼2014-12-27 2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