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吧 关注:91,383贴子:207,660

佛教业报轮回说与中土传统业报轮回说之不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在《谈谈净空法师》中,提到过(印度)佛教与中国(中国佛教?)在业报轮回说上有差异,并以之证明净空法师的观念错误,现在阐明。
1.业报轮回概述
业报轮回说并非佛教特创,而是《奥义书》中提出的观念,是印度文化的特产。外来占领印度的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早先只是原始宗教,而后渐渐与土著神灵结合,为了宗教文化的控制,编集了《吠陀》,确立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经典权威),祭祀万能(仪式合理),婆罗门至上(种姓地位)”。认为宇宙由“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破坏神湿婆”(湿婆也象征着生命力,盖先亡而后新生)主宰,人要通过婆罗门按照吠陀进行祭祀以得到神的垂怜,生时得福,死后升天。
各个仙人(指修行者)对教义的解释,汇编形成了《奥义书》。其中有两大理论
a.梵与阿特曼—梵我一如
梵是婆罗门教宗教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万物的本原,众生之父,宇宙的灵魂。它可以幻化为万象诸神。
阿特曼,梵文Atman,意为呼吸、生命,延义为个体的灵魂,译为“我”。
梵我一如认为,我是梵的一部分,梵永恒不灭,我(灵魂)也永恒不灭,万物生死,只是形体上的生灭。
b.业报轮回
业,梵语羯磨,意为造作,即身心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力。不是罪。认为人前世贪吃就会投胎为猪,贪睡会投胎为熊,行为形成的这种业力会在灵魂投胎时影响灵魂的归趣。
《奥义书》关于投胎的过程很有趣:灵魂先升上月亮变成雨,雨落下变成食物,食物被吃变成精子,精子入胎。
而个体灵魂只有脱离轮回归于梵(化小我于大我),免除痛苦,得到永恒。
这两种宗教思想在印度影响极大,作为反对方-沙门学派的佛教、耆那教也受其影响,建立了大体相似的模式。
耆那教否认“梵”及诸神,佛教则否认“梵”与灵魂的实在、永恒性。(与中国的主要区别也在此)
在《奥义书》中,神已开始符号化,而且出现了唯物论。但神依然是婆罗门教重要(而又不重要)的成分。
关于佛教与中国业报轮回说的差别,分为“业报轮回主体”与“业报轮回形式”两点来说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2-30 17:46回复
    啊,想想头就疼了


    来自iPad2楼2014-12-30 22:38
    回复
      2025-08-04 00:48: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 中土传统业报说
      中国本土有业报说(报应论,中国传统没有业的观念),没有轮回说。
      中国原始宗教思想中的报应说,是易经的观点(墨子的天志与易经说法一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认为君子有德,得天地鬼神眷顾。这种说法后来被道教成立了“承负说”,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报应是家庭血缘关系,具有中国色彩。
      另,报应的执行者是天、鬼神(这两个有时是体用关系)。
      在商周宗教时期,成立了“天神 地祗 人鬼(祖先)”体系,商代重神祗,周代重人鬼(对祖先、丧礼的重视,也蕴育了儒,后来思想革命产生了孔孟儒学)。于是,有了一些影响后世的宗教观念。
      a 灵魂不灭
      对祖先的“慎终追远”,必然要产生死后的问题。灵魂不灭论很合理地产生,影响了中国文化。
      而且,出于道德尊仰,有德的人被认为死后可以成为神祗,如关羽。
      b 阴间
      提到阴间,中国人首先会想到地狱,但又会有一种另一个世界的感觉,与受苦的地狱有一点差别。在佛教未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已有了阴间,死后世界的观念。主要有:
      ①黄泉,也叫九泉,黄是土色,向地下挖掘,至深处有混和泥土的水。代指极深的地下世界,死后归处。
      ②泰山,泰山是东岳,象征春天,生命力,因为操生死之权,渐渐地,泰山大帝及泰山成为阴事主管与阴间入口,佛教初入中国,也曾将地狱译为“太山地狱”。
      总结而言,中土传统报应论有两点:
      ①灵魂不灭,所谓的报应,更像报复。很大一部分是鬼魂的干扰与索命。而且,报应还会连带家人(族)一起。
      ②报应除了①的人情味,还有上天的惩罚,如走霉运,上天异象,雷劈(天人感应)。报应的判与罚有天或神在主持
      但中土传统报应论不能解释好人无好报,坏人得安稳。特别是汉魏时代,民生凋弊,整个中国社会对生命的困惑,玄学争个不停。佛教传入三世轮回说,弥补了中土的缺陷。
      然而,魏晋时代对于佛教的理解是有许多误解的,这种误解却比佛教理论更易为中国人接受。如范缜与梁武帝等佛教代表辩论《神灭论》,实际上只是中土传统思想之间的冲突,因为佛教并不认为灵魂实在不灭。而中国人的业报轮回观只是取了三世的思维,关于轮回,也有中国本土的解构。


      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3楼2014-12-31 11:02
      回复
        3.佛教业报轮回说
        首先说出两点特质“业报自作自受,没有操控者”、“不承认灵魂实在”
        佛教与一般神教不同,重在人的自主性,强调生命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因与中国传统社会交流,中国人往往将鬼魂、报应之事悉委佛教,有一些误解,余于此陈发窃见。
        a.轮回报应的主体
        在婆罗门教与耆那教义中,都承认灵魂,并以之为理论基础。但佛教根本教义一“缘起性空”(一实相印)而衍生出的“三法印”之一“诸法无我”,否定“大我”—梵(耆那教也反对),也否定“小我”—个体灵魂。
        佛教认为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物质与精神)和合而成,并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贯穿始终的灵魂。但是,佛教又相信业报轮回,轮回与无我似乎构成了矛盾。
        部派佛教提出了“胜义补特伽罗”,实际上与灵魂无二,详细解释的是大乘唯识学,以“阿赖耶识”为轮回载体,中国人则把阿赖耶识当成灵魂,实际不然。
        阿赖耶识又名“藏识”,是业力的仓库,它本身也是缘起法,也是性空的。比如多米诺骨牌,前后相续,其中并无实体。《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细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其分执为人我”,瀑布相续像一个整体,实际上只是一种假相,但却有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详细解释参见个人另一篇贴子《谈谈佛教的空》)
        另,佛教理论唯识,自称唯心,是认识论而不是存在论。
        b.业报轮回的形式
        印度《奥义书》与佛教轮回观相似,强调业力的作用,而业力则来自于众生自己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力、惯性力。
        佛教学说以人为中心,建构轮回体系,有随重、随偏、随念三种。人造恶业深重,直接堕恶道,是随重;人的恶业比善业重,还是堕恶道,比如树歪向东,倒下也一定是东方,随偏(还有善业存在);人在最后时刻生起善业,也能生善道,是随念(但随念的基础是有一定的善业在,否则无从生起,平时不修善,临死、死后抱佛脚的对亡者而言基本无意义)
        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和时,果报还自受”。业力不报应,就不会消失,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世,在佛家指时间,昨天、前一分钟也叫过去世,而在儒家,世指一百年(世纪),过去世便成了前辈子,这是一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17 12:19
        回复
          另,中国人常将“天命”与果报混淆,认为因果是宿命论。佛教认为“诸法因缘生”,没有什么是注定的,都来自于因缘,而因缘除了客观条件外,更主要的是个人的作为。
          即使是佛、菩萨也没有能力干涉、逃过因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17 12:24
          回复
            3.严重的错缪:鬼与地狱
            a.三界与六道众生
            1.三界
            三界是常听到说法,几乎所有宗教、神话都有类似的架构。
            一般的三界是指:
            天神界,天堂,理想、快乐的灵魂归处,天神的领域。
            人间,现实世界,也与精灵等超自然性有重叠。
            地狱、冥界,阴间,黑暗的,或痛苦的,灵魂的归处或恶的巢穴。
            其中人类文明意义就不探考了。但佛教的三界却与之不同,佛教的三界指:
            欲界,有食色物质之欲的境界,包括天道的一部分。(帝释天是其中代表)
            色界,没有欲望,还有物质身体,但很殊胜,是修梵行(消灭欲望)的成就者托生处。(大梵天是其中代表)
            无色界,纯精神体形态,得禅定的修行者命终托生处。但佛教认为禅定只是修行的一种工具,入定只是暂时性忘记了人世的事,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无色界的众生在禅定中无知无识过了几千万劫以后,业报完结,仍然要堕下轮回。印度传统里没有无色界,无色界天是佛教创设的(这一层天的设置既显示出佛教比一般宗教的超越性,当然,更是得罪其它宗教的人)
            2.六道
            所谓六道,即六种众生形态,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都生为人,是共业,人各不同,是别业。
            天道,即是天神的统称,但印度神话中天也是不同的,欲界天类似中国传说的生前有德而死后受封职位为鬼神,而色界、无色界则是有修行的人死后托生的地方(印度特色),欲界天(半神人)是不永恒的,可能被暴力取代,会死亡,而色界天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死、绝对能力的神,但在佛教体系中,他们不过活得久点,一样要死,也没有什么绝对主宰。(佛教是无神论,否定存在绝对主宰、权威、永恒,但并不否定作为众生的一种的天)
            人道,就是人类,佛教中,人是最尊贵的一道,佛经以骆驼穿针等喻在轮回中人身难得,要珍惜人身(也就是作人的日子,人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17 13:07
            回复
              顶顶,干得漂亮


              来自iPad8楼2015-01-17 16:45
              回复
                可以转么。。。


                来自iPad9楼2015-01-17 16:47
                收起回复
                  2025-08-04 00:42: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六道是不同的众生,曾经在网上看过介绍阿修罗,说被佛陀打入地狱,荒谬至极!佛、菩萨没有任何能力把一个众生打入地狱,阿修罗被打入地狱,就像一个人变成畜生一样,已不是同样境界。
                  b.鬼与地狱、
                  印顺导师在《华雨集:中国佛教琐谈》中有一篇专文辨正,十分全面,有意者可以看看,我现在简单说一下。
                  佛教不认为灵魂实在,也不承认作为精神独立存在的灵魂,而且相信轮回,故而独立存在的鬼魂,佛教也是反对的。(佛教理论又认为有中阴身,最多四十九天,而且并非都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1-17 17:24
                  回复
                    嗯,加油加油~


                    来自iPad11楼2015-01-17 17:27
                    收起回复
                      去佛教吧发吧这是传统文化吧 懂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17 20:42
                      收起回复
                        您确实博学
                        在下拜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1-17 21:19
                        回复
                          补充一点,很多人著于有见,把唯识里的“阿赖耶识”当成一个相对的载体,实际上,阿赖耶识也是刹那生灭,相续假有而已,因果相续、前后轮回如同锁链一环扣一环,根本不必要什么载体,硬在锁链中穿一根绳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1-18 21:04
                          回复
                            赞一个赞一个赞一个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1-19 06:59
                            回复
                              2025-08-04 00:36: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呜呼哀哉
                              可怜可叹


                              19楼2015-01-19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