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俗中,三月三称为“上巳”。杜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些盛唐仕女聚集曲江,一则祈福,二则春游。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在会稽兰亭聚会,“修禊事也”。禊,洁也。春天万物生长,易生疾病,故于此日在水中洗洁,以预防之。《论语》中的舞雩沂水,同样是修禊。不过曹魏以前,修禊并非三月三,而是三月首个巳日,故云上巳。《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韩传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以兰草的香薰沐浴,不仅能去除病患,还可驱散鬼魅。以地支计日,一轮有十二天,三月上旬不一定碰得到巳日。故曹魏以后将修褉固定在三月三,而上巳之名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