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吧 关注:1,304贴子:14,025
一楼敬将军


1楼2015-01-05 02:50回复
    杨靖宇纪念馆第一任馆长:“用一生为杨靖宇护陵,值!”2005-02-21
    通化市靖宇陵园是吉林省惟一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1958年建成后,革命老战士徐振明就一直在这里守护,一守就是47年。
    80岁高龄的徐老精神矍铄。 徐老16岁便参加了八路军,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自卫战争、抗美援朝和平息西藏叛乱。1958年,徐老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来到靖宇陵园工作,成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第一任馆长。 “文革”期间,靖宇陵园成了造反派破四旧的目标。为了保住陵园,徐老彻夜不离地守护在陵园,冒着被“打倒”的危险,一有造反派来,他就跟他们斗争、理论,这样坚持了几个月,造反派们终于不来了。 1979年,徐老离休了,可他仍一天不落地到陵园来。


    2楼2015-01-05 02:59
    收起回复
      2025-08-01 13:33: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杨靖宇将军》开机2004-09-27
      李文岐曾以一部表现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的电视剧感动过我们,12年后,他又一次把目光对准了曾在白山黑水浴血奋战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拍摄外景地清河镇,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的同志说,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北满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我们的祖辈、父辈曾无私地支援过抗日联军和杨靖宇,拍摄《杨靖宇将军》,我们义不容辞地要为剧组提供帮助。剧作家杨宝琛数易其稿,创作了该剧剧本。


      3楼2015-01-05 03:03
      收起回复
        杨靖宇头颅照在长春市发现 有珍贵价值2005-02-19
          2月17日,记者在杨靖宇将军警卫员黄生发家中采访,从黄生发夫人杨戈珍藏的像册中,意外的发现一张杨靖宇将军清晰的头颅照。
          杨戈向记者介绍,黄生发生前是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他从1937年开始,便来到杨靖宇将军身边工作,直到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殉国的几天前他们才分开。新中国成立后,黄生发投入到了建设祖国的大潮中,不管在什么岗位,黄生发都不忘时常对人们讲起战斗过的岁月,讲起他对杨靖宇将军深切怀念。
          黄生发生前和夫人杨戈一起,搜集整理了许多抗联时的老照片。每逢到了杨靖宇将军的诞生日和殉国日,黄生发总要写上一些文章来纪念。在杨戈的记忆中,大概是建国前后,黄生发参加一次会议后回到家中,将一张照片小心翼翼的交到了她的手中,并告诉她这是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照,他是在这次会议上得到的,并叮嘱杨戈一定要把这张照片保存好,此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黄生发和杨戈一直精心珍藏着这张珍贵的照片。
          记者在杨戈的家中看到,杨靖宇的头颅照拍得非常的清晰,除眼晴紧闭外,面目皮肤能够看的很清楚,脖子处似乎用白色的棉布缠着,由于年代已经久远,照片出现了几道很小的裂痕,但不仔细看是看不到的。
          记者带着这张照片,找到了省博物院近现代史博物馆研究员刘晓晖进行鉴定。刘晓晖向记者介绍,这幅照片在发现的日军《阵中日记》中曾经看到过有这个图,但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保存下的头颅照,并且一保存下来就是半个多世纪,这还是首次发现。刘晓晖认为,黄生发保存下来的这张照片可能出于解放后发现的日伪军档案中,由地方政府送给黄生发保存;作为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能够将将军的头颅照保存至今,就其保存的意义来讲,更显得这张照片的珍贵;这张照片是否是日伪军当时拍下的原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查证。


        7楼2015-01-05 03:40
        收起回复
          白山市纪念杨靖宇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
          2005-2-23

          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与抗联老战士黄殿军在一起交谈

          曾经当过杨靖宇传令兵的黄殿军深情回忆杨将军


          8楼2015-01-05 03:48
          回复
            这个太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1-05 11:33
            收起回复
              缅怀钢铁战士杨靖宇--回忆思念(三)
              密林雪原驻英魂
              ——民族英魂, 气贯长虹
              满腹棉絮草根, 战至最后一人。
              纵然肠剖颅断,犹令倭奴惊魂。
              凭吊密营旧地,萦怀九宵英灵。
              长存浩然正气,尚遗篝火余尘。
              显扬中华血性,赢得赤县长春。
              于今忠骨眠处,陵园葱郁柏森。
              杨靖宇的名字,多少年来在中华大地作为民族英雄的楷模广为传扬。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密林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敌寇血战,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他本人以草根棉絮充饥战至最后一人的气概,更在亿万国人心头树立起不朽的精神丰碑。
              ■他引诱一个军阀部队士兵出来,突然冲上去只身夺枪。那个士兵追赶,他丢下银元说:“这是你的路费。”确山县农协就此得到第一支枪
              ■长年反复与日寇重兵拼杀,陷入重围仍战斗到最后一人一枪一息
              ■东北抗联的转战密林雪原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并列为党 史上最艰苦的三次斗争
              ■他曾入狱两年,被日本特务施以灌辣椒水、灌煤油、上大挂、坐老虎凳等酷刑,他顽强不屈
              ■他是抗联军中一个擅长写作歌词的革命诗人
              ■孤身下山买粮被日寇包围,他挥动双枪连续打倒五个敌军
              ■日寇剖开遗体,腹中只有草根棉絮;解放后英雄的头颅被发现时,脸上的冻伤仍清晰可见
              杨靖宇,原姓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生于河南确山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靠叔父资助进入本村私塾,13岁考入县城第一高小,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出面领导了罢课和焚烧日货。1923年秋考入开封工业学校,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于1926年夏加入了共青团,不久转党。更多详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2/23/content_7648416_2.htm


              18楼2015-01-05 17:33
              回复
                  俺给大个子杨靖宇烀过饼(上) 2003-7-24
                  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有一个并不起眼又声名显赫的村落———四平村,它在历史上是我省第一个乡镇级人民政府的诞生地。1936年冬,杨靖宇曾在宽甸身陷囹圄,在当地村民姜明德的帮助下,成功脱险。由于各种原因,这段史实被尘封了数十年。为还历史本来面目,记者与宽甸县报的同行先后多次到故事发生地寻访故事主人公的后人及一些知情的耄耋老人。姜明德的老伴,现年98岁高龄的田德英老奶奶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杨靖宇在宽甸脱险的始末。
                  1934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抗日联军的前身)在杨靖宇的领导下,挺进宽甸,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于1935年在双山子区四平村建立起四平乡政府,为支持抗日,打击日伪做了大量的工作。
                  日伪为割断抗日军民的联系,将杨靖宇及其抗日联军活动频繁的宽甸地区的近4000户民房全部烧毁,老百姓则被赶进统一规划的8个“集团”部落和43个“集家”部落。
                  1936年冬的一天,双岭子村的保甲抓了两个正在学校搞抗日宣传的“胡子”。这两个人一个长得人高马大,浓眉大眼;一个长得很瘦弱。他们的脸色很不好,一看就知道缺少营养,穿着也很破旧。但那个大个子双目炯炯有神,操着外地口音说话句句在理儿,举止言谈让人敬畏。伪村长让在村里干杂役的村民姜明德把这两人绑在当时的小学校里看好,等第二天报请日本人处理。以往的处理方式要么将“抗联”交给日本人处决,要么将“胡子”押到离村不远处的河套边处决。
                  姜明德感觉这两人不像坏人,偷偷地回家拿了些苞米面饼子和咸菜给他们吃。那个大个子讲了许多日本鬼子在中国的罪行,讲了没有日本鬼子的中国将会怎样好,中国人要自强一类的话。他还说只要全中国人民都团结起来,日本鬼子一定会被赶出中国。念过书的姜明德被外乡大个子的话所感动,便同他聊了起来。此时,大个子告诉他,我们是抗联的,不是“胡子”,你如果去报告日本人,一定会升官发财的。姜明德听到这里,心里一惊,他知道知情不报的后果,也知道报告日本人会升官发财。但生性淳朴的他还是将两人松了绑,偷偷地领回家。
                  为防止走漏风声,全家老老少少20几口人的姜明德将这两人藏在“八仙桌”下,只把妻子田德英叫醒,为他们烀饼子做饭,又找出一些棉衣、乌拉送给了这两个人,并将枪归还了他们,乔装打扮后将两人送到青椅山附近。


                19楼2015-01-05 17:49
                回复
                  2025-08-01 13:27: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拜谒杨靖宇墓 2003-07-09
                  在挺拔的红松面前,
                  我扬起了头颅。
                  瞻仰挺拔的时候,
                  你的骨骼也在
                  拔节。
                  在这北方,
                  红松家族的成员都在年轮中
                  把一个英雄的名字写了又写。
                  许多红松被运出山林,
                  去华丽一个又一个家庭;
                  也被送去造纸,
                  去印小学生的课本,
                  课本中,英雄的故事在滴血。
                  俯视北方的草,
                  这北方的草傲视着我们。
                  这北方的草,
                  这北方的草,
                  枯萎了也要
                  挺拔于茫茫风雪!
                  英雄大步流星地穿梭于山与山之间,
                  英雄的呼吸氛围了那一方的天地。
                  当屠刀剖开英雄的胸膛,
                  看到的是北方的草!
                  北方的草啊,
                  滋润着英雄的骨骼,
                  沸腾着英雄的血!
                  那位英雄,
                  腹中的野草震慑了群魔;
                  那位英雄,
                  破旧的皮祅凛然了身躯;
                  那位英雄,
                  憨憨的靰鞡坚实着步伐!
                  是气节是气节浑然着英雄的一切!
                  北方的河流得很是清澈,
                  但它能流入你的心野吗?
                  北方的云飘得很是洁白,
                  但它能境界了你的心野吗?
                  我来到北方,
                  走进英雄的谜底,
                  我的哲思明明灭灭。
                  我目睹许多人在忙着减肥,
                  我知道他们同时在营造着舒适。
                  我听到许多人堂皇地自己着,
                  酥软的骨骼,
                  点下的足迹歪歪斜斜。
                  我走进英雄的谜底,
                  寻找哪条路径和今日相接。
                  英雄啊,
                  你可能指点一些?
                  1993年9月9日


                  23楼2015-01-05 19:01
                  收起回复
                    “杨靖宇”将入驻靖宇公园 2004-05-12
                    本报讯11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由清华大学著名雕塑家李向群先生创作的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塑的小样,不久将放大、铸造,并伫立在哈尔滨市靖宇公园内。
                    靖宇公园始建于1917年,原名“东四家子公园”,此后名称相继更迭为“滨江公园”和“道外公园”。1985年,正式命名为靖宇公园,2000年改为开放式公园。有了民族英雄杨靖宇雕像后,该公园将打造集艺术与休闲为一体的纪念性公园,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4楼2015-01-05 19:55
                    收起回复
                      杨靖宇将军(油画)2004-11-15
                      胡悌林 贾涤非作
                        油画《杨靖宇将军》,是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中的获奖作品。作者曾为创作这幅作品深入生活到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林海雪原,曾一度为寻找能表达英雄悲壮气概的语言而苦恼过,为此迟迟不肯下笔。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了山坡上那棵饱经冰霜风寒,虽已枯死却依然屹立不倒的老松树而顿然开悟。这老树皮、老树根的肌理不就是我们要找的符号吗?作者在找到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符号后,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将军平静地躺在牛车上,两边的日本兵打心里也不得不佩服英雄的气概;前面那个看似老实的农民就是出卖将军的懦夫,他此时不知心里在想什么?整个画面充满凝重、悲壮气氛,而这种气氛,正是通过那死而不朽的“老树皮、老树根”的符号渲染出来的。


                      26楼2015-01-05 21:53
                      回复
                        “杨靖宇中队”挂牌英雄故里2005-2-1
                          昨天上午,在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的故居,来自该市35所小学的35个班级被命名为“杨靖宇中队”。在现场,李湾村靖宇学校英雄中队的100名少先队员,在杨靖宇烈士的遗像前点燃100支红蜡烛,提前为将军过生日。少先队员们还取了100两故居土、100颗鹅卵石,封存寄往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学校杨靖宇中队。在2月13日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到来之际,将由该中队的少先队员把土和鹅卵石撒在将军的墓碑前。
                          此次活动由共青团驻马店市委和驿城区委共同组织。


                        29楼2015-01-05 22:33
                        回复
                          发行邮票纪念将军诞辰百年2005-2-17
                            本报驻马店讯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印制了2000套杨靖宇将军个性化邮票珍藏册,并于昨日在杨靖宇将军故里驻马店市公开发行。
                            该邮票珍藏册,邮票一套、小型张4枚、纪念封一个,其内容集中反映了杨靖宇将军光辉战斗的一生。发行当天,杨靖宇将军研究专家及广大集邮爱好者便将其抢购一空。


                          30楼2015-01-05 23:52
                          回复
                            《杨靖宇纪念文集》2005-2-7
                            春节前夕,驻马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杨靖宇纪念文集》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共50万字,从多侧面记录了杨靖宇这位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传奇的一生。全书共收录有杨靖宇将军生前撰写的文章18篇,有关将军的历史文献37篇,缅怀文章和回忆录28篇。


                            31楼2015-01-06 00:04
                            回复
                              2025-08-01 13:21: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情系杨靖宇,父子两代忠心守墓2004-11-11
                                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吉林省惟一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1月11日一大早,已经暗黄的树叶从耸立在园中的杨靖宇将军的雕像身上滑下,一个身穿绿色军大衣的男子默默清扫着雕像底部的枯叶,旁边站着枯瘦老人在耐心地看着他清扫陵园。这个老人叫徐振明,今年79岁,守护陵园将近46个春秋,是目前在杨靖宇烈士陵园时间最长的守陵人。扫地的是他的儿子徐勇军,也已经在陵园工作了16年。
                                父亲:我用一生护陵
                              1942年拿枪打日本鬼子到1957年进西藏参加剿匪,革命了一辈子的老人在1958年成为了杨靖宇烈士陵园第一任所长(现称园长),从此开始了守陵的生涯。
                                “这山上原来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啊,每棵树都是我带着人亲手栽下的。”望着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老人心里充满了自豪。“可以说我工作这几十年一直是兢兢业业的。”
                                1988年,老人从杨靖宇烈士陵园彻底退休,可在儿子看来他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陵园。
                                “我爸身体不错,每天都要上山看看陵园的,多冷的天他都得走一圈。”目前同样是杨靖宇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的徐勇军说。
                                今年2月份是杨靖宇将军的百年诞辰,为此目前杨靖宇烈士陵园正在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翻修。据在铺设路面的工人介绍,老人每天早上都要来这里看看,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我对陵园的感情是很深的,后半辈子都交给它了,杨靖宇将军也是我的前辈,用我一生为他护陵,值得。”老人深情地说。
                                儿子:父亲是我的榜样
                                1980年,徐勇军接过了父亲徐振明的班,也成了一个正式的守陵人。
                                “现在上班的我是在陵园时间最长的人了。” 徐勇军说。到今年,徐勇军已经在陵园工作了16个年头,当记者在陵园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和其他工人一起搬一块大理石。“陵园人手少,工期紧,现在大家都忙活着呢,我也不例外,明年2月杨靖宇百年诞辰的时候就得把主体工程都完工了。”
                                可无论怎么样,在老人的眼中儿子做得还不够,老人对记者讲:“现在他们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多干点也是应该的,尤其是他,更应该给别人干个样子出来。”
                                “父亲到什么时候都是我的榜样。” 徐勇军笑着说。


                              33楼2015-01-06 0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