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月城吧 关注:1,318贴子:29,268
  • 16回复贴,共1

【竹书缀简】永夜初晗背后古2留下的寻道影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找个美图镇楼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5-01-05 10:08回复
    大家好,新人拜吧流月城,在这里作揖,给大家道一声新年快乐了~~~其实作为常年潜水员,Hi酱比较懒。并不是考据帝,而写分析也好,感评也罢,也完全是因为一腔热情。所以不够犀利的地方就希望大家多包涵了~~下面的内容,咳咳,可能眼熟,不过换了个说法。拜吧之用。


    2楼2015-01-05 10:09
    回复
      2025-08-05 01:47: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欣赏一个人,往往是第一印象开始,沈夜如此,谢衣亦然。沈夜不提,谢衣即使最初和欧阳少恭一样顶着不入队的可疑行径,我还是沉醉在他那把温雅沉静的声音里。我想所有人对他们的好印象,或许都是从第一眼开始。
      谢衣就像一杯茶,品起来暖,品起来涩,品起来回味绵长。而沈夜则是一杯黑咖,品起来苦,品起来微酸,但一旦上瘾就再也戒不掉了。
      谢衣和沈夜,其实都是个很有个人魅力的角色,哪怕编剧那样喜欢玩黑白调和把戏的恶趣味下,这两位在贯彻三观时也都保持了相当水准。
      无怨无悔的生涯既然没有遗憾,那么旁观者的扼腕也好,伤心也罢,都难免等于轻待了他们的选择。
      其实有些观念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没有答案。生命的意义是有个领域的。道德的范围也是如此,释迦摩尼说众生平等,但他还有个前提就是植物算不上平等众生的一员,又怎么算?所以你说谢伯伯他这一生在执着啥?估计是对于思想超越和现实落地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欣赏一个人并不一定因为全然了解,更不可能缘于CP有感,只是当谢衣提着灯笼去找乐无异,当初七在神女墓内用剑柄救了他的“敌人”,当沈夜一人面对一座空城。当他们用生命谆谆教导我们死生亦大矣,然飞蛾扑火犹未悔时。这些人就变得就很难忘记了。
      古2刚结束时,粉丝掐得如火如荼。谢衣错了?沈夜错了?乐乐错了?其实说到底,也是个唯心而已的结论。关键在于心水不心水这个人,和所谓大道理一点关系也没有。看上了谁,就受不了被别人说一句关于他的坏话,感情上受不了哪一点,又黑的彻底。人所谓客观,大抵都只是这样吧。看看如今的夏夷则,看看曾经的阿阮,概莫如是。
      就好比我们提起谢衣,总要想起他温文尔雅的男神形象,想起他花树下对乐无异的浅笑,想起那一幕幕“江海寸心”的遗憾。粉丝高喊男神,内心立了一座神庙。然而真相呢?谢衣唯一向我们完整展示了个人魅力,贯彻了他的三观的,只有谢偃。而初七,更像CP党喜闻乐见的暧昧产物。破军,朦朦胧胧看不到一个完整。如果还原了当年流月城往事的整个脉络,还会发现,正版谢衣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成长品,其实始终离完美很远,离无奈与悔痛更近。撕开华丽完美的外表,三谢的背后,展现的是鲜血淋漓的痛苦问道之行。
      我曾经发帖子说沈谢的本质是道德与适时生存的抉择痛苦,也是天道与君道德两难全。这里多说无益,干脆直白的梳理当年的事,再加点深入,从古1到古2,谈谈两者间,道的延续和发展吧。(内容或涉及上一个帖子,但不影响阅读,应该)


      3楼2015-01-05 10:09
      回复
        咦,嘻嘻,在流月城也有发!楼主棒棒哒,加油呐!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05 16:59
        收起回复
          好长……


          8楼2015-01-07 00:46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1-20 09:46
            回复
              在古剑2的故事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其实是被反复强调的,”弃神“
              旧有的神像应该被推翻。譬如,离众神登天论道之地昆仑山如此接近的捐毒背弃了神农信仰,投靠了魔物。高居九天的流月城等不来神农,选择了勾结心魔。还有灵虚道人更是将”神灵“给出的道奉为圭臬,辛辣讽刺般展现出灭绝人性,面目全非的乖张画面。沈夜说,【我常常问自己,读过那么多书,最后能记住几成?学那么多术法,最后能用上多少?救那么多族人,最后能在我身边的,又有几人?】
              这些"神"都来源于历史的信条中,来源于书本,来源于他人的叙述,来源于外界的给予。可是通过古剑2的种种画面乃至沈夜的口,这些神被质疑被否定了。
              所谓的道,决然不在这些事物中,不在他人树立的神像,不在看似完美的”神规“,不在似乎武装了自己的”神术“中,至少不是从外界能够获取的。
              那么就自己来判断一个道德存在?可惜,关于这种做法,同样存在问题。
              夏夷则等人的梦与现实的微妙模糊感。还涉及了道家庄生晓梦的内容。在道家总有大篇幅的谈论梦的内容。比如《齐物论》《人间世》,通过梦来达到对道德诠释。人似乎也能从梦境中中突破人类现实生命的局限,从而领悟到人生真相。
              《列子 周穆王》也曾记载过一个关于芭蕉失鹿的故事。
              【说郑国有个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只鹿,便把它打死了。他怕别人看见,把鹿藏好用蕉叶盖上。可很快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以为刚才只是做了个梦。郑人一路上到处跟人说。结果被路人听到后把鹿取走了。路人回家告诉妻子:“刚才有个砍柴人梦见得到了鹿,我现在得到了,他做的梦简直和真的一样。”他的妻子却说:“是不是你梦见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难道真有那个砍柴人吗?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梦成了真吗?”丈夫说:“我真的得到了鹿,哪里用得着搞清楚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呢?”砍柴人回去后又梦到了藏鹿的地方,并且还梦见了得到鹿的人。天一亮,他就按照梦中的线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里。于是两人为争这只鹿告到了法官那里。法官说:“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却胡说是梦;明明是在梦中得到了鹿,又胡说是真实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争这只鹿。他妻子又说他是在梦中认为鹿是别人的,并没有什么人得到过这只鹿。现在只有这只鹿,请你们平分了吧!”这事被郑国的国君知道了。国君说:“唉!这法官也是在梦中让他们分鹿的吧?”为此他询问宰相。宰相说:“是梦不是梦,这是我无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还是梦,只有圣人才行。现在没有圣人,谁还能分辨呢?姑且听信法官的裁决算了。】(小擦边:鹿素指帝权,所谓秦失其鹿~)
              这是个充满魔幻奇诡的故事,捉弄的是现实中活着的人,描摹出的是一幅“浮生若梦,得失哀乐皆为虚妄”的画面,在《列子 周穆王》中主张的是“一切有生有形都是虚无幻想,最终将随着生死阴阳之变归于死亡。”认为唯有万物大道,能够长信长存,无穷无极,而人世却往往会“惑于是非,昏于利害”被短暂的云烟所惑,不能领悟永恒拥有。这一点,许多哲学家更喜欢将梦比作一条狡猾的蛇,屏障人们对真理的透视。而其梦的本质,涉及的是一个关于生命哲学的重要一环:究竟我们是梦是醒?
              初七在神女墓对着乐乐等人再无解释,只叹人生虚幻。夏夷则似梦似醒,反复摇摆。
              “神遇为梦,形接为事”而所谓“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我们大部分,包括初七和夏夷则,都是这种情况。
              最近的人们开始进入了批判时代。原本我们先天接受的一切,毋庸置疑的道路,开始被怀疑被思考起来。毕竟人类之所以感受世界,终究凭借的仅仅只是自己的五感。所以只有感觉是唯一可靠的。然而只能将感觉作为一切理性的标准,界定万物,界定道理,这种近独裁式的判断未必可靠,也未必真实。比如我们说人类只有五感,第六第七感却难证实其存在,但如果说,其他生命拥有这种感官,那无疑它们眼中的世界将比我们更加接近真实。这是生而为人带来的局限,而以此产生的判断究竟有多可靠,其实也无从证明,通过五感带来的“真实”就奉为一切,众生迷己逐物,活在虚幻的得失之间,这便是生而为人的可悲之处。
              关于这种局限,其实在古剑中也曾被提及,就是桢姬设下的那局毒虫宴。乐无异主张眼见为实的观点,对于自己看不见的一概不相信存在。而桢姬的毒虫宴我们换个角度,如果没有夏夷则前来破除虚妄,还原真实,那么乐无异将要吃下去的,他如何判断究竟是美食还是毒物?桢姬的故事正是展现了人之于认识事物中,因为无知和无法认知,带来的局限性。这种局限带来了对道的遮蔽。而所谓证道,就是指将超越这种限制,达到超越人局限的突破。
              可是这种局限如何突破?从外界获取是不可以的,因为那会没有答案。从自己身上找道的存在,也同样面临着自身局限让道捉摸不定。我们只知需证道却又不知其法。
              因此,古2隐藏着一个极深的问。就是在这种是梦是醒间,我们怎样确定所证之物,是不受我们感官影响的,是超越人感受的?我们如何判断道的存在又如何证实其永恒?
              也就是,问“道”为“何”?


              13楼2015-01-23 15:21
              回复
                (五)礼乐与道——圆与一的道化万物

                问道,就是明白何为道。
                有一个关于这种永恒性的生命哲学首先被提了出来,就是东西方都涉及过的概念,圆。
                古剑的羊咩咩说,这世界上有两种轮回,一种是灵魂,一种是血缘。可见轮回是古剑2非常重要的旋律。
                的确,从巫山神女到阿阮,从夏夷则与谢衣,从夏夷则与圣元帝,沈夜与其父,沈夜与夏夷则,沈夜与谢衣(这两位也是互为表里),再加个巫山神女与司幽,司幽与谢衣与夏夷则与沈夜……几乎大部分角色都在轮回中,绕的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使用轮回或者该说”圆“作为艺术表现手法,其实在艺术作品中出现并不算少,比如俄狄浦斯,比如西西弗斯,周而复始,命运轮回这些概念,算得上老调重弹,涉及的就是东西方的共同追求,本质是人对于圆的向往。
                歌德说,圆为天体,起迄为一。
                圆是一种首尾相接的特殊符号,饱满而完整。在我国古代有混天的说法,“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这种设定与流月城高居九天的形象,也是十分相似的。在古剑开场动画中,有流月城渐渐隐于月亮中一幕。应该说含义很深。
                “圆”就是天的形状,是宇宙与精神意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概念。古一中,曾借用过老子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但是道的概念其实仍然非常的虚无,无法感知,所以“圆”很快成为了天道和“神力”的具象化。成为“道”的象征符号。比如,鸡生蛋,生命孕育之时,蛋中已经有了小鸡,但还没有孕育出来,却可以被感知。也就是在生命在出生之前,它已经存在。圆的隐藏着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概念,而无法参透的饱满内容,更代表着人们对于生的敬畏和珍爱之情。圆的形态,还暗藏能够预料的破圆一刻,昭示的是新生的诞生。
                道家的太极正是这种以圆为形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通过触碰圆,可以达到“神交”,是与神对话,上体天心的重要方式。
                而作为能够被仰望的天体,月亮这个圆形事物,也被赋予了“天圆”之意。因为月在夜中明,所以由人在“夜”中对月的仰望诞生出来的感受,寄托了人生无常的孤独,寂寞,还有对天道德敬畏之情。
                月是一种特殊的天圆,它所象征的饱满,在孤独寂寞的情怀中,被人为深化出盼望“团圆”的深刻感情。我们说望月圆,人团圆。月是一种饱含人情的天道概念。所以,月的圆缺并不违背人们对于天道的尊敬,“离合”与“团圆”被皆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而月的圆缺往返,也成为人内心深处一个关于天道的周而复始。
                所以,月指向的是道与人性相伴相生的概念,也是古剑2的问道核心。


                14楼2015-01-23 15:22
                回复
                  2025-08-05 01:41: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无独有偶,在西方哲学的观念中,同样存在着对圆的崇拜,犹太教中有关于衔尾蛇的一种象征符号。

                  在初七的剑柄环口处有一个很明显的首尾相接的图案,这个图案其实是西方炼金术里提及的衔尾蛇。
                  【衔尾蛇,Ouroboros,它是宗教及神话中的常见符号,在炼金术中更是重要的徽记,它头尾相衔,雌雄同体,盘绕着整个世界。这个符号一直都有很多不同的象征意义,而当中最为人接受的是无限大、无限循环等意义。炼金术士们认为这是一个戏剧性的标志,既能统合又能同化对立面,透过与对立面发生冲突而存在。一方面在消灭自己,同时又在给予自己以生机,它孕育著自己,从而令自己得到新的生命,这就是永生。它象征‘一切’、‘完美’、‘轮回’和‘阴阳’,代表着自然界周而复始的现象,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在西方世界里,还涉及关于生命之树与衔尾蛇的重要演示如下图,也可以作为参考:

                  该图的解释是:【大半部分身体处于泥土下的寓意人世,而有了翅膀和腿脚且头戴花冠飞翔在上的则寓意人死后升入天堂,而整个图像正是生命轮回的象征。】
                  衔尾蛇的背后,涉及到世界宗教学,哲学,神秘学等众多学科的探究。隐藏的深刻内容是人与“神”的对话。
                  还能作为补充的,是在夏夷则的美术集里,有提及特意加上的长生玉佩。这块玉佩即使是化作妖身也一直佩戴在夏夷则的身上。它的模样与下图的类似程度颇高:

                  这块玉佩,是我国在1935年的红山文化中出现的古代蛇形龙玉器。它也是一种类衔尾蛇的物件。此外,我们都知道的,太极的“圆”表达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阿阮),凤凰的浴火重生,表达了痛苦与重生的轮回往复(禹期、司幽)。也是这种人类对“圆”的崇拜的结果。
                  圆是美,是善,是完美,是一切美好的具象化,是感官上的全。既然圆就是人所求之道。那么古剑的问道,与”求圆“可说是一致的。
                  在故事中,我们可以至少在以下内容中,找到“圆”——往世轮回,命运轮回,昭明,小曦记忆,月亮,阿阮,夏夷则,乐无异,禹期,破军至初七,沈夜……
                  一个又一个圆,代表着一环扣一环循环往复。而这环环相扣终始交接的循环,推进的是生死不息,岁月枯荣往返,命运轮回等哲学概念。
                  古剑1中,故事曾大量着墨于强调人性,到了古剑2,故事似乎开始超越了人,在追求一些被称为超越生命,时间等一切有形之物以上的东西。古2并非仅仅在强调生死大矣,也不是只为了展现现实多么残酷,更不是在说一个个逻辑怪圈。而是用最接近”道“的思考方式,来质问一个问题,就是所谓让人可以走出来,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道在哪里?也涉及接近“永恒”与“长生”这种终极概念。


                  15楼2015-01-23 15:24
                  回复
                    此外古往今来,关于圆还一种说法是,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无数轮回的交叠往复。放置此处同样也是隐喻极强。
                    人们对命运轮回这种东西,似乎天生就有着某种神往与归属感。所以最合于道的思维方式,正是”圆“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合于圆的思维方式?
                    我们说,人类进程中的大部分时候,对于“道”的认知,都是以一种肯定,否定,新的肯定,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发展。
                    佛门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大境界,说的也正是这种道的曲折认识过程。
                    古剑众人物的”弃神“正是一种圆思维下的反思,而这种反带来的天道往返,让生死的高度一统,也赋予了圆独特魅力,构成感性美学的极致。
                    所谓圆的思维方式,就意味着不存在“直线”的逻辑,所以不存在所谓正反方这种概念,我们可以站在任何一方并自成一派。
                    譬如说流月城与下界究竟谁对谁错,捐毒王在国家与自身间的取舍究竟是对是错,这些都是看似无解的话题,但站在任何一方都能找到些支持的观点和理由。
                    古剑2的故事正是一种“圆”的叙述手法展现。其魅力就在于对故事的分析,会产生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因为我们说圆展现的不是正反的对比效果,而是合。
                    直线性的思维虽然直指“正确性”但难免会落入不足够全面的境地,失了真实。毕竟所有“证明都是基于前提的后补之事”,我们认为只有沿着“圆”进行的思维发展才是接近“真实”的捷径,也与自然的循环往复最为吻合。
                    所谓圆,当然用今天的话来讲,也就是跳出局限来看待事物,要全面而不是非黑即白。
                    但无论如何发展,这种思考将带来终点与起点的重合。理性的循环却又是无理的。毕竟逻辑不断朝着终点进发。生命似乎变得没什么价值,道德似乎也无从证明必须坚持。沿着跳出局限,过分客观的途径向前思考,我们甚至将得出一切都若虚幻的结论,终点与起点重合,代表一切运动无法定义结局与开始,也无法定义运动的价值。
                    圆是一种“天道”的表达,但终究是人对自然不断体悟的循环过程。
                    圆是自然,圆是思想,圆是人类的命运,更是人类的灵魂追求。
                    不过,老子说过,“反者,道之动”,其实循环本身就是“天道”的意义所在。


                    16楼2015-01-23 15:24
                    回复
                      楼主分析太屌顶一个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1-30 22:07
                      回复
                        膜拜!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2-11 11:33
                        回复
                          写的非常好!膜拜


                          IP属地:湖北22楼2015-02-14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