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林逋
【派别】婉约派
【文集】《和靖集》
清风千载梅花共 说著梅花定说君
在中国历史上,能真正做到隐士的人并不多。东晋的陶渊眀算得上一个。在以后的几百年间,宋朝又出了一个林和靖。唐朝虽然有众多隐逸之人,但大约就是奔着终南捷径之奥妙,时宦时隐,来得倒是没有以上两人纯粹,是真隐士,自当风流。
钱塘自古繁华,林逋即生于此地。少孤力学,林逋素喜卧龙先生诸葛亮《诫子书》中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引以为戒,终恬淡好古。林逋年少时曾游历江南一带,长达二十余载。后一生隐居于西子湖畔孤山之上,妻梅鹤子,做着他的高士,松风明月之下潇潇抚琴,他奏的是平沙落雁;西子孤山之间姣姣度曲,他歌的是高山流水。萧欢秋月,酒饮冬霜,他穿着那素淡的羽衣,清辉中那一抹孤影,仿佛成了仙人。
林逋选择山林是因为他看不惯那世事浊人。居《宋史》记载:澶州一战,真宗亲历,宋军大胜,契丹乞盟,真宗许之,而后与其订立澶渊之盟,正是这盟约让大宋国威扫地。真宗为了挽回颜面,于是在大中祥福元年,造出“天书降临之事”。此事经过是黄城司奏言守卒徐荣,见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黄帛着地,约长二丈,为此奏闻。真宗听之亦言,去年冬月庚寅日夜半,室中忽有异,见一神人星冠绛衣,语于真宗,谓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言完即不见。后来寻天书,发现承天门处果有缄物如书卷,外用青缕缠住,封处隐隐有字。书有黄字三幅,《语类》、《洪范》、《道德经》,真宗见天书遂决议作封禅事。朝廷炮制出此事为了显真宗谓真名天子,封禅实在是为了稳定民心、声压四海。
封禅之事引来那些文人大献谄媚之言,一纸一书便可得官职。饱腹诗书的林逋他一眼就看出真宗及朝臣的用意,也不过是混人耳目,骗骗那些市井之徒。他看不过官场的黑暗,便投向了孤山,应了屈原的那句“举世浑浊惟我独清,众人皆醉惟我独醒”,他做了他的隐者。
林逋在时颇有声名,大文人梅尧臣和欧阳修都为其至交,梅尧臣为其诗集作序,言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后人称其诗句秀雅俊逸,有唐人诗风。清大才子纪昀尤赏其一句“鹤闲临水立,蜂懒于花疏”,言其景中有人,景中有画。林逋才气不胫而走,真宗诏赐粟帛,长吏随时劳问,仁宗在其死后赠赐谥号“和靖先生”,如此殊荣,多少文人墨客终生所慕而不可得,林逋他做出了隐士的潇洒。
林逋极爱梅,并以梅自喻,更是写出了咏梅的千古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减唐人高处。唐玄宗时有梅妃江采萍,甚得梅花之魂,如此看来,林逋该称梅之仙了。林逋在孤山上遍植梅花,使其置身于花香鸟语之中。此举得到后人的赞许。元代有个余谦在孤山上复植梅花数百株,明朝的张鼎和张岱在此补种过梅,清朝的禁烟大臣林则徐来杭州时栽梅百数,并题联言:“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此事世世代代不殆,由此孤山亦不孤。
清人彭孙遹撰的《金粟词话》记载言:“林处士梅妻鹤子,可称千古高风矣。乃其惜别词,如《长相思》一阕,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玑耶。”林逋作词清新,用语澄静高逸,堪称风致。昔时陶渊眀作《闲居》赋,萧统在《陶潜集》序中言:“白璧微瑕,惟在《闲居》一赋。”我很不同意此种说法,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欧阳修公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为何陶渊眀作《闲居》赋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而被称之为微瑕,实在是谬言。依我来讲,这些隐士,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真挚的情爱之言,更显得出人物有血有肉,还我们一个本来之面目,而不是空有着一幅孤洁之灵魂。《长相思》是林逋仅存下来三首词中最有名的一篇,试看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水平。
相传林逋年轻时与一女子两情相悦,那女子生得美若西施,到了及笄之年,女子家门庭提亲的人数不胜数。林逋与此女子在西湖之滨相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莺歌燕舞,两人一见倾心。才子佳人,西子湖畔留下了两人徜徉的身影,夕阳晚照,好风如水,一对倩影惹得游人伫足相看。然事情终不遂人愿,因林逋家素寒贫,女子父母将女儿嫁与一商贾富户,林逋当然是暗然神伤,凄伤不已。他惟有离开这个伤心之地,此词描述的即是这送别的情景,青山两岸,船渡之处,对于送别这番景象林逋自然是见过不少,但是今日却是自已和心上人的别离,一别也许一辈子再也不能相见,有着昔日欧阳炯为爱姬作《荷叶杯》之苦。“谁知”两字,含愤之巨,哀怨之深,林逋向亘古的苍山发出了心中的悲怨之辞,都言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我们的林逋却只能一个人伤心地离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造化弄人。
钱塘北岸为吴山,南岸即为越山。白居易有词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此吴山即为林此中吴山之意,并不具体指何山。君泪盈,妾泪盈,言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状。后宋人康与之仿林逋作《长相思》下阙云:“君意浓,妾意浓,油壁轻车郎马騘,相逢九里松。”一边是信马而游,一边却是泪眼道别。罗带同心结未成,古时风俗,男女定情,常以香罗丝带结成菱形的回文连成同心结。结同心,意在两清至死不渝。李贺有诗云:“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只道是两人有缘无份。天下最悲伤的事情莫过于真心相爱的却不能在一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却是一点点在林逋的眼中成为烟花之事。
江潮以平,舟即将启航,哭成泪人的他们不得不就此作别,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相别之景在林逋心中恐怕是镌上一生都不会磨灭的影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