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飒阁吧 关注:10贴子:411
转自宫记吧,@朝朝惊鸿
这里是温婉的百里溪
我不会说我是水经验的


1楼2015-01-31 17:25回复
    1.月亮 对月思乡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最经典的还是李青莲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


    2楼2015-01-31 17:25
    收起回复
      2.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一习俗始于汉盛于唐。为撒子表惜别捏
      因为“柳”“留”谐音


      3楼2015-01-31 17:26
      回复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路,而灞陵桥两岸柳树死多了,所以这里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方。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4楼2015-01-31 17:26
        回复
          3. 蝉。 以蝉表示品行高洁。古人不是淡泊名利吗,他们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都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楼2015-01-31 17:26
          回复
            4.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子美有诗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已经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的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婉转的叫声,诗人感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6楼2015-01-31 17:26
            回复
              5.长亭。这个是路上的送别之所,李白的菩萨蛮上“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还有李叔同的特经典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7楼2015-01-31 17:27
              回复
                6.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李煜的清平乐里面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8楼2015-01-31 17:31
                回复
                  7.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9楼2015-01-31 17:31
                  回复
                    8.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凄苦之情相见欢中特经典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楼2015-01-31 17:32
                    回复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咏梅的诗。这一时期的咏梅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和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11楼2015-01-31 17:33
                      回复
                        10.《论语.子罕》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中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2楼2015-01-31 17:35
                        回复
                          11.花~菊花象征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牡丹象征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楼2015-01-31 18:12
                          回复
                            12.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李白的诗上也有提到。由于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为红色,古人以为它鸣叫的满嘴是血,杜鹃啼血的由来。杜鹃在古典诗歌中经常与悲苦的事联系起来。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4楼2015-01-31 18:12
                            回复
                              13.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详的鸟,经常出没于坟头等荒凉地带。经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起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15楼2015-01-31 1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