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3,819贴子:14,778,811

三国各名将背后的故事。转,持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楼主转的,内容不代表个人观点。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01 00:08回复
    坐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2-01 00:08
    收起回复
      第一章张辽
      边地崛起的英雄,虽然张辽半生的功业都建立在安徽,但他是一个山西人。胡汉杂处两千年的边地朔州,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他之后,这块地方相继崛起的英雄好汉有:尔朱荣、尔朱兆,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三兄弟,斛律平、斛律金、斛律光,乞伏周、乞伏慧父子,步大汗萨、叱列延庆、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安重海、刘武周、苑君璋、周德威、安审琦、尉迟恭、郭崇、李重诲……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2-01 00:09
      回复
        但聂壹很不走运。千辛万苦骗来的军臣单于十万大军,在走到左云时就起了疑心。后来,单于惊恐万状地逃回沙漠,三十万汉军则从埋伏圈里灰溜溜地站起来,无功而返。聂壹一片丹心付于荒草,不但没功,还成了汉、匈两方都怀疑的人。为了避祸,他改姓为“张”。这是公元前133年前后的事。三百年后,老张家有一个男娃出世了,他便是张辽。从聂壹到张辽,历时300余年,但朔州还是那样地不安定,或者说,简直乱透了。这时,正是“桓、灵之世”,外戚专权和宦竖之祸一波接着一波,百姓涂炭,民变蜂起,一场更大的祸乱和分裂正在酝酿中。这时的张辽,正和我们设身处地替他想到的一样,只能习武从军。他实在也没有其他的出路可选择老天爷赋给这个小子的特殊资源是:它不但给了他一副好身板,还给了他一个聪明的大脑。既有武艺又有智慧的人在乱世中是很好混的。一株英雄的苗子就这样出世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2-01 00:13
        回复
          坐等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2-01 00:13
          收起回复
            如果按传统的“忠义”观来看,张辽绝不是一个“忠义之臣”。他青少年时走马灯似地换过五个主人,也就是说,他至少跳了四次槽,炒了四个老板。但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混战中,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有望一统天下的人———曹操,并在他统一北方的争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一点上,他无疑是明智和值得赞扬的。少年的张辽武力过人,并州刺史丁原首先聘用了他,让他做“从事”,并让他带兵进京,就是从太原赶到河南洛阳。到了洛阳后,张辽受雇于皇帝的大兄哥、权势人物大将军何进(当时,何进最有可能剪除宦官,稳定天下局势),赴河北招兵。招兵回来,何进已经在对付宦官的斗争中彻底失败,张辽转附董卓;董卓伏诛,张辽再附吕布;吕布下邳被擒,张辽带兵最后投了曹操———我们从上述迹象推测,张辽很可能是把从河北招来的兵勇当作自己的本钱,在各个军阀中寻找合作机会。归曹后的张辽此后没有再跳过槽,一鼓作气投入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2-01 00:14
            回复
              这东西太长,估计没人能看下来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2-01 00:15
              回复
                孙权一生最怕的人。
                从曹操略定北方后,张辽发威的地方转向南方,即今天的安徽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威慑的对象是东吴孙权,直至黄初三年病逝江都。《演义》中第五十三回描述的那场战争好像事实上并不存在。因为太史慈死于建安十一年,而张辽屯兵长社是始于建安十三年。但这半回书中描述的张辽出奇沉着地处理军中惊变事态这回事却是存在的,只不过它不是发生在太史慈利用奸细劫营的战斗中,它没有战役的背景,也好像不是太史慈的死因。建安十三年夏六月,张辽屯兵长社。军队还没有开拔,兵营里有人谋反,“夜惊乱起火,一军皆扰”。这时,张辽制住左右,清醒地下令:谁也不要动。要造反,不可能一营的人都反。必定是少数人想以制造混乱的方式来扰动军队。不反的人都老实呆着别动。张辽率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一会儿,就查到首谋之人处决了。但《演义》第六十七回说的那场战斗却是真的。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孙权差点成了俘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2-01 00:20
                回复
                  建安二十年秋七月,曹操自己去征张鲁,统一了汉中地区,蜀汉震动。张辽则与李典、乐进带7000余人屯驻合淝,对东吴采取守势。曹操临去汉中时派护军薛悌给主将张辽送了一个著名的“贼至乃发”的密函。而到八月,“贼”果然来了:孙权亲率10万大军来围合淝。张辽准确地理解了曹操密件的用意:敌兵十倍于我,肯定不能战,但又不能一味被动地守。密件中教的战术是:乘吴军未扎稳时先冲一阵,胜一阵,打掉对方的锐气,然后再勒兵坚守。于是勇将张辽和李典募集八百壮士在凌晨发起冲击。张辽大声叫着自己的名字带兵猛冲,他一个人杀了两员敌将,杀死几十名敌兵,一直冲到敌方工事前,又冲到对方主帅孙权的大旗下。这一下,把吴军主帅、将士都吓傻了,“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三国志·魏书本传》)事实上更为糟糕的是,被曹军迎头一冲冲掉锐气的吴军,在看清了曹军的实力后也没有能组织起像样的攻势来,甚至还让张辽再冲杀了一个来回,救走了陷在吴军中的曹营敢死队这样,吴军的士气几乎彻底瓦解了。吴军围合淝十余日后,孙权狼狈撤兵。孙权的撤退再一次激发了张辽的想像力,于是有了传颂千年的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2-01 00:21
                  回复
                    吴兵踏上归路,孙权和诸将在逍遥津北岸。张辽望见这个情形,立即驱骑步兵风一般掩杀过去。吴将甘宁、吕蒙等人力战敌,凌统率着亲近扶着孙权出围,然后返回身回入战斗,左右全部战死。估计着孙权脱险了,凌统他们才仓皇回撤。而孙权骑着马上了津桥后突然发现,前面丈余阔的河面上桥板已经被抽掉了。这时多亏一个牙将叫谷利的还冷静,让孙权“持鞍缓控”,自己在后面狠狠抽了一鞭子,才让马凌空跳过去。惊魂甫定的孙权被南岸赶来的贺齐接应回去,君臣二人有了下面一段凄惶的对白:孙权在大船上设宴,贺齐下席泣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致祸败;群下震怖,若无天地。愿以此为终身之戒!”权自前收其泪曰:“大惭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资治通鉴》)。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2-01 00:22
                    回复
                      这一战后,曹操拜张辽为征东将军。江东人传言,此役以后,只要听得“张辽”二字,小儿都不敢夜啼。此后的孙权视张辽为禁忌,就在张辽病重将不久于世的时候,孙权闻之犹畏之如虎。魏文帝黄初二年,辽还屯雍丘,得疾。是时,孙权对魏称藩后又有反复,魏文帝曹丕遣张辽乘着船,和曹休一起到海陵巡视。听到张辽又到了,“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2-01 00:23
                      回复
                        真实的张辽张辽
                        (169—222),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在合肥郊外逍遥津率领八百勇士大败孙权十万大军,且差点活捉孙权,创造了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著名战例,这一战,张辽威震江东,名扬天下,吴国的孩童哭声不止,其母亲说:“张辽来了”,孩童就不敢再哭了。张辽官至前将军、征东将军、晋阳侯。后人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几点,第一:张辽的身份不算低。第二:此人精通武略竟然用八百人大破孙权十万大军。第三:被列为曹操会下良将前五,而又是五子良将之首可见此人武功也甚是了得。但整个三国演义小说里队张辽的正面描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2-01 00:24
                        回复
                          其二:就说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应有素质方面,张辽也算是文武全才,关羽有过斩颜良诛文丑,可很少人知道解白马之围张辽才是指挥官。关羽水淹三军那张辽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赫赫战功从不比别人少,要是张辽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曹操也不会在赤壁败退的时候不会把合肥交给他守,而把李典,乐进两位大将交给他指挥的所以说张辽绝对的具备一个大兵桶水的资质和一个军事家的头脑这一点连关羽也是稍逊一筹的这也是有历史材料证明的。其三:三国演义张辽的单挑记录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渺渺无几,但这里有一段材料可以证明张辽武功也是很得八百人,于是开剥牛支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于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于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馀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馀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抵挡张辽。”这段话可以看出张辽也是一个以一敌百的猛将,不管怎么说他武功在三国确实也就是中上等水平但我又问,那些跟张辽同一档次,或者高一档次的武将有几个能把东吴孙权打的落花流水?能把他打得屁滚尿流知道张辽病逝孙权都迟迟不敢动兵攻打合肥?孙权是谁?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2-01 00:27
                          回复
                            经典战术
                            战役前夕的军事态势。建安十六年,孙权听从长史张纮之议,将治所从京口西迁到“山川形胜”的秣陵,建石头城,改名建业。同时,吕蒙以“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为由,劝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建安十八年,曹操攻濡须,孙权与之相拒月余,虽各有小胜,却难以为功,曹操只得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而退军,并一面使张辽、乐进、李典等七千人屯合肥,一面遣朱光屯皖,大开稻田。但当初曹操军谯备边,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不听蒋济“自破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震天下,民无他志。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的劝说,征令内徙,使“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导致“江西遂虚”,皖城实际已是座孤城。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2-01 00:31
                            回复
                              三、战役的进程。
                              建安二十年,孙权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麾下将领有吕蒙、甘宁、凌统、蒋钦、潘璋、陈武、贺齐、徐盛、吕范、宋谦等;而合肥仅有张辽、乐进、李典及护军薛悌的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远在关中,无力赴援,兵力十分悬殊。1、初战寒心魄。早在曹操西击张鲁之前,交给护军薛悌一道秘密教令,函边写着“贼至乃发”四字。现吴军果真北上,张辽、乐进、李典、薛悌乃开函看教,教令上书:“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但敌众我寡,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皆疑,唯张辽领会曹操用心之所在。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乐进等犹豫不定,张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素与张辽不睦,但为其坚决赴敌的精神所打动。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于是张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将士”,准备明日大战。次日凌晨,张辽带着八百死士杀进孙权初到而不整的阵中,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诸将十分佩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2-01 0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