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庆宫的改建
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毓庆宫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改建,《奏案》中记载修建
工程中的诸多事宜,均由内务府大臣海望、三和主持。改建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筑规模
的改变:照依奏准式样建造大殿五间、后殿五间、照殿五间、前东西配殿六间、琉璃宫
门两座、转角露顶围房三十四间、宫门前值房十四间、后院净房一间;成砌宫门、大
殿、后殿西边院墙;铺漫甫路、散水、丹挥;海漫地面、其殿宇房座俱照宫殿式样油饰
彩画裱糊……此次工程大,涉及院内所有建筑。耗银多,工料银高达四万八千九百八
十余两½。二是建筑地点的改变:由于雍正九年(1731)将毓庆宫改为斋宫,此次毓庆
宫应是在明代神霄、弘孝殿基址上建造的(即现在的位置)。地点的改变,虽然从目前
所查阅到的档案中没有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但从乾隆八年(1743)的一份奏折中可
发现蛛丝马迹:“海望、三和谨奏,毓庆宫原约估银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余两,是因为其
南大门原系随墙门座,今因建造毓庆宫门(即祥旭门)若仍照旧式恐难悬挂匾额,是
以奴才等照琉璃宫门式样约估的,今遵旨照旧挪盖,其过木上添究琉璃门媚以便悬挂匾
额。殿宇房座改用青砂石料、并值房改用布瓦、并搜用本工折下存剩旧料等,共约减去
银六千八百八十余两。奴才等伏查宫殿琉璃瓦料成究殿宇时,需用青白石料方为合式,
如仍用青白石料,应增加银八百九十余两,共约用银四万八千九百八十余两”。(后奉
旨,照所请用青白石料成究。)¹档案中提到毓庆宫门照旧“挪盖”,说明宫门的地点改
变了,那么宫门内的殿座当然也应随之挪盖了。此外,《奏案》中不仅提到“建造”二
字,又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改建工程的规模范围、建筑基本形制及材料作法。从所用
的材料及使用数量上看,完全是重新盖造,而非修缮所用的材料用量。从乾隆十五年
(1750)所绘制的《乾隆京城图》(图10)上看,图示范围与乾隆八年《奏案》中对毓
庆宫一区建筑格局的记载基本一致。
.
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毓庆宫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改建,《奏案》中记载修建
工程中的诸多事宜,均由内务府大臣海望、三和主持。改建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筑规模
的改变:照依奏准式样建造大殿五间、后殿五间、照殿五间、前东西配殿六间、琉璃宫
门两座、转角露顶围房三十四间、宫门前值房十四间、后院净房一间;成砌宫门、大
殿、后殿西边院墙;铺漫甫路、散水、丹挥;海漫地面、其殿宇房座俱照宫殿式样油饰
彩画裱糊……此次工程大,涉及院内所有建筑。耗银多,工料银高达四万八千九百八
十余两½。二是建筑地点的改变:由于雍正九年(1731)将毓庆宫改为斋宫,此次毓庆
宫应是在明代神霄、弘孝殿基址上建造的(即现在的位置)。地点的改变,虽然从目前
所查阅到的档案中没有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但从乾隆八年(1743)的一份奏折中可
发现蛛丝马迹:“海望、三和谨奏,毓庆宫原约估银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余两,是因为其
南大门原系随墙门座,今因建造毓庆宫门(即祥旭门)若仍照旧式恐难悬挂匾额,是
以奴才等照琉璃宫门式样约估的,今遵旨照旧挪盖,其过木上添究琉璃门媚以便悬挂匾
额。殿宇房座改用青砂石料、并值房改用布瓦、并搜用本工折下存剩旧料等,共约减去
银六千八百八十余两。奴才等伏查宫殿琉璃瓦料成究殿宇时,需用青白石料方为合式,
如仍用青白石料,应增加银八百九十余两,共约用银四万八千九百八十余两”。(后奉
旨,照所请用青白石料成究。)¹档案中提到毓庆宫门照旧“挪盖”,说明宫门的地点改
变了,那么宫门内的殿座当然也应随之挪盖了。此外,《奏案》中不仅提到“建造”二
字,又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改建工程的规模范围、建筑基本形制及材料作法。从所用
的材料及使用数量上看,完全是重新盖造,而非修缮所用的材料用量。从乾隆十五年
(1750)所绘制的《乾隆京城图》(图10)上看,图示范围与乾隆八年《奏案》中对毓
庆宫一区建筑格局的记载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