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卿(王秀玲父亲):汉族,生于1916年11月,卒于2006年,河南郏县人,高小文化程度。1949年10月—1954年在郑州市新生曲剧团工作,1954年—1956年在郑州市曲剧团工作,1956年—1958年在郑州市曲剧团训练班任教,1958年12月—1960年8月在郑州市戏校任教,1961年—1984年在郑州市曲剧团工作,1984年11月退休。
王俊卿同志自幼热爱戏曲艺术,从十几岁起就跟随老艺人胡定开始学戏进行演出,是和李久长、杨白菜、白永玲、朱绿蓝等属同一代的曲艺演员,是河南曲剧发展史上第一代登台演出的曲剧艺人。解放前的卖艺生涯,让他饱尝旧社会生活的艰辛,但他仍是对曲剧艺术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执着,直到临终前还在关心着曲剧事业的发展,被人称之为“戏痴”。新中国解放前,他同白永玲等老一辈艺术家一起创立了郑州市曲剧团的前身郑州市新生曲剧团,从而确立了河南曲剧艺术走向正轨发展的基础。1956年在郑州戏曲培训班任教期间,他用忘我投入的工作精神培训出我们河南省第一届如王秀玲、海连池、董秀娟、郭克训等一批曲剧艺术的优秀人才。1961年重返演出舞台,为了曲剧事业的发展,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扑到工作上来,经常是长时间排戏演出不回家。尤其是任业务负责人期间,因怕耽误演出工作,未能及时很好治疗,致使右眼失明。在其从艺的过程中,不但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戏曲人才,自己更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担任过男女不同行当、不同人物的多个角色,为曲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个人感言:父亲是河南曲剧第一批搬上舞台的演员之一。他热爱曲剧,一生从事曲剧事业,他会拉(曲胡)、会唱,并能演多种行当,如花旦、老旦、须生、老生、大花脸、二花脸、丑等多种行当角色。同行们称他“万能八仙”。他后半生从事戏曲教育工作,传承、培养出王秀玲(王俊卿的女儿)、海连池、董秀娟、韩永卿等曲剧名演员,为曲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俊卿同志自幼热爱戏曲艺术,从十几岁起就跟随老艺人胡定开始学戏进行演出,是和李久长、杨白菜、白永玲、朱绿蓝等属同一代的曲艺演员,是河南曲剧发展史上第一代登台演出的曲剧艺人。解放前的卖艺生涯,让他饱尝旧社会生活的艰辛,但他仍是对曲剧艺术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执着,直到临终前还在关心着曲剧事业的发展,被人称之为“戏痴”。新中国解放前,他同白永玲等老一辈艺术家一起创立了郑州市曲剧团的前身郑州市新生曲剧团,从而确立了河南曲剧艺术走向正轨发展的基础。1956年在郑州戏曲培训班任教期间,他用忘我投入的工作精神培训出我们河南省第一届如王秀玲、海连池、董秀娟、郭克训等一批曲剧艺术的优秀人才。1961年重返演出舞台,为了曲剧事业的发展,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扑到工作上来,经常是长时间排戏演出不回家。尤其是任业务负责人期间,因怕耽误演出工作,未能及时很好治疗,致使右眼失明。在其从艺的过程中,不但培养出众多优秀的戏曲人才,自己更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担任过男女不同行当、不同人物的多个角色,为曲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个人感言:父亲是河南曲剧第一批搬上舞台的演员之一。他热爱曲剧,一生从事曲剧事业,他会拉(曲胡)、会唱,并能演多种行当,如花旦、老旦、须生、老生、大花脸、二花脸、丑等多种行当角色。同行们称他“万能八仙”。他后半生从事戏曲教育工作,传承、培养出王秀玲(王俊卿的女儿)、海连池、董秀娟、韩永卿等曲剧名演员,为曲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