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流香吧 关注:625贴子:2,960

【诗词知识】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1楼2015-02-11 19:48回复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3楼2015-02-11 19:50
    回复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4楼2015-02-11 19:50
      回复
        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5楼2015-02-11 19:50
        回复
          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楼2015-02-11 19:51
          回复
            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7楼2015-02-11 19:52
            回复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9楼2015-02-11 19:54
              回复
                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0楼2015-02-11 19:54
                回复
                  蝉 以蝉寓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1楼2015-02-11 19:55
                  回复
                    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2楼2015-02-11 19:56
                    回复
                      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4楼2015-02-11 19:56
                      回复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5楼2015-02-11 19:57
                        回复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16楼2015-02-11 19:58
                          回复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17楼2015-02-11 19:59
                            回复
                              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李货《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18楼2015-02-11 1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