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28,602贴子:3,441,942

回复:3485车体表面是真粗糙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5的那辆看焊缝我就差不多能焊出来。仅仅看这张图。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2-26 20:32
回复
    上防锈漆的缘故吧,德国博物馆的坦克外部状况明显好于室外存放的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2-26 23:19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5-02-26 23:51
      收起回复

        米国50年代对朝鲜战争中缴获的T3485的装甲的测试,此图是炮塔侧面铸钢,有少量球状杂质均匀分布,少数地方分布较密集。

        但是同时也提到车辆的铸造水平,从装甲到曲轴箱,都是极好的,没有多少沙眼与爆孔(求准确翻译),热处理工艺也是很好的,只是铸件的非工作面极其的粗糙。

        焊接水平被吐槽


        IP属地:北京23楼2015-02-27 01:11
        收起回复
          就这种肉眼都能够看出来是垃圾的货色,被当做螺丝钉使用的土工和毛子坦克兵都抱怨的东西,H大仙和刘佳璐格勒竟然说是优良产品,当真是笑死个人!


          IP属地:北京24楼2015-02-27 01:48
          收起回复
            看这标题结尾一个销魂的啊字 我还以为是老丁同志发到。。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2-27 10:28
            回复
              苏联中前期估计当时从下线到投入战场到被被击毁估计就2-3个星期(14-21天),
              按发动机寿命计算就能用27天(按发动机寿命:320小时,每天用12小时,前进84公路计算),
              按这个算,苏联根本就没有必要在产能紧张的情况,牺牲产能,牺牲材料,去优化表面效果,
              又不是美帝


              26楼2015-02-27 19:28
              收起回复
                这辆T34/85是二战中出产的,炮塔两侧还有装甲被损坏后修复的大条状痕迹。


                27楼2015-02-27 23:41
                回复
                  指挥塔如果是两个应该就是58。炮盾处的痕迹应该是当时的一种连接工艺。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15-02-28 02:42
                  回复
                    就是粗糙才益于大量生产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2-28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