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21,425贴子:16,675,856
  • 55回复贴,共1

【典藏】观空亦空 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 无无亦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清静经真是至境之书,引荐给你们。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01 07:26回复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3-01 07:28
    回复
      已背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3-01 07:53
      收起回复
        观空非空,空无所空,所空既实,实实亦空。


        6楼2015-03-01 08:30
        收起回复
          楼主可知语言反映宇宙的理也当是自恰,逻辑的才成立。把楼主的主题按字的顺序重新组合下会怎样?如我这组合。观空所实,空无空实,非所既亦,空空实空。这是从第一字排的。意思近同,逻辑相对。哈哈,当属玩语。


          8楼2015-03-01 08:58
          收起回复
            我们有思考,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是了解现实世界与宇宙。而现在世界与宇宙就在这里,谁认为空不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空不过是一种思考方法,不空就是肯定,空就是否定。人不能为了否定而否定,就是说人不能因为空而空。
            你否定完,还有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这就是我空完,还要给自己一个不空的答案。
            实际上,这与儒家的格物至知,哲学的否定之否定,其实是一回事。


            IP属地:黑龙江9楼2015-03-01 09:37
            收起回复
              给个结语吧!否则人曰我为牛。能成物相,也成空相,是能之相对,然有人类存。而能转有其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3-01 11:17
              收起回复
                楼上说什么屁话?你是谁比老子还吊?说出来听听哪高就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3-01 13:39
                收起回复
                  任宗权大师讲《清静经》
                  视频来自:优酷


                  IP属地:福建18楼2015-03-01 19:41
                  回复
                    从无神论到有神论,“佛道”不再是“释老”,而是“释老”的异化结果。但是,总有必要述祖追宗的佛道二教,在其有神论基础上,又经常不得不混以无神论观念。这样,佛道二教总是有神论与无神论思想混杂,莫辨其里。反观佛陀当初预言,乃识“末法”。末法时代的佛教越兴盛,就越是末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2-10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