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吧里看了很多帖子,尤其是追究历史学术细节和晓松个人品行的,有些失望,如果这就是我们广大网民中的大多数或者说主流意见,那真是让我多么痛的领悟。
第一、晓松是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费尽心思的编排来给广大网民提供一些了解知识的渠道和生活的乐子。请问除了花点时间看,你为此直接付钱了吗?有如去上培训班或者什么讲座,要收钱的那种,请问相比之下,免费的知识,我们不能带着愉悦心情和欣赏的态度去接受吗—如果你在看他的节目。
第二、晓松可以堂堂正正站出来讲讲自己所思所悟,而且节目里从来没有针对某些缺乏善意的只能畏畏缩缩在贴吧里发泄恶语者任何激烈的批评,相比之下,某些人,可以把你们的脸塞进自己的裤裆了。
第三、晓松的节目,当然,晓松从未标榜自己是公知先知先觉(晓说第一期还特意标书自己不做公知也不做公敌),所以,晓松的节目的内容,主要是历史部分,不能用专业的教科书般的标准去衡量其准确与否(再说历史学领域本来就很多争议,各有各的史料依据),惊然发现很多自以为是的好事者拿着不同的史料来抹黑晓松所讲,当然,本着尊重发言权和鼓励发言权的宗旨,努力找到不同的依据证实自己的观点当然是值得赞赏的,但是请不要就此否定晓松,因为晓松也坦言自己很多地方有纰漏,史料考究得不够完善。所以,将心比心,也许你可以找出晓松的100个纰漏,但是现在,他做到的你还做不到,请善言。
第四、除非作为专业的学术研究,否则大众知识分子学历史,人文等等,不是为了追究细节的精确,不是为了钻牛角尖得考证那些数据。比如晓松讲美国加入二战的3年10个月生产的武器数量,10万坦克,29万7千飞机,航母150-160以上,美国自拍纪录片《America:the story of us》,介绍,”坦克 8800,各种口径子弹 400亿发.....全部在近4年生产“,所以晓松的那些数据我不赞同,但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晓松很菜吗?如非必要我们不需考证这些数字的准确。其实晓松也只告诉我们一个问题,美国有钱,生产武器很多很多,美军,很强大,知道这些就够了。历史是什么,历史不是一堆堆精确的数字和无数精准的细节的拼接板房。历史对大多数人应该是大是大非,是看清我们过去的趋势,照亮未来的道路。吧里很多愤愤不平者总在钻些牛角尖考究些自以为奇妙的细节用以否定晓松节目里断章取义得来的观点或者数字细节,然后就此大做文章......本人只想说,对此很无语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我还会一如既往的看他的节目。
第一、晓松是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费尽心思的编排来给广大网民提供一些了解知识的渠道和生活的乐子。请问除了花点时间看,你为此直接付钱了吗?有如去上培训班或者什么讲座,要收钱的那种,请问相比之下,免费的知识,我们不能带着愉悦心情和欣赏的态度去接受吗—如果你在看他的节目。
第二、晓松可以堂堂正正站出来讲讲自己所思所悟,而且节目里从来没有针对某些缺乏善意的只能畏畏缩缩在贴吧里发泄恶语者任何激烈的批评,相比之下,某些人,可以把你们的脸塞进自己的裤裆了。
第三、晓松的节目,当然,晓松从未标榜自己是公知先知先觉(晓说第一期还特意标书自己不做公知也不做公敌),所以,晓松的节目的内容,主要是历史部分,不能用专业的教科书般的标准去衡量其准确与否(再说历史学领域本来就很多争议,各有各的史料依据),惊然发现很多自以为是的好事者拿着不同的史料来抹黑晓松所讲,当然,本着尊重发言权和鼓励发言权的宗旨,努力找到不同的依据证实自己的观点当然是值得赞赏的,但是请不要就此否定晓松,因为晓松也坦言自己很多地方有纰漏,史料考究得不够完善。所以,将心比心,也许你可以找出晓松的100个纰漏,但是现在,他做到的你还做不到,请善言。
第四、除非作为专业的学术研究,否则大众知识分子学历史,人文等等,不是为了追究细节的精确,不是为了钻牛角尖得考证那些数据。比如晓松讲美国加入二战的3年10个月生产的武器数量,10万坦克,29万7千飞机,航母150-160以上,美国自拍纪录片《America:the story of us》,介绍,”坦克 8800,各种口径子弹 400亿发.....全部在近4年生产“,所以晓松的那些数据我不赞同,但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晓松很菜吗?如非必要我们不需考证这些数字的准确。其实晓松也只告诉我们一个问题,美国有钱,生产武器很多很多,美军,很强大,知道这些就够了。历史是什么,历史不是一堆堆精确的数字和无数精准的细节的拼接板房。历史对大多数人应该是大是大非,是看清我们过去的趋势,照亮未来的道路。吧里很多愤愤不平者总在钻些牛角尖考究些自以为奇妙的细节用以否定晓松节目里断章取义得来的观点或者数字细节,然后就此大做文章......本人只想说,对此很无语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我还会一如既往的看他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