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应对急转直下的煤炭市场形势,榆树井煤矿按照建设“轻型企业”思路,大力实施“瘦身行动”,筑牢了突围转型基础。随着“精简高效、一职多能”用人制度的持续开展,业务水平高、岗位技能硬、行业知识面广的“多面手”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对此,该矿立足现状开展了“七步走”“导师带徒”导学活动,精心制定“金字塔式”层级人才培养计划,加速人才队伍建设。
据悉,为了提高导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矿认真分析现有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技能情况,详细查找历年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短板,强化导学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入手,重新制定出台了《榆树井煤矿导师带徒管理办法》,将过去的“师徒合同”修订为“导学协议书”,师徒携手“七步走”,帮助青年职工学习业务,岗位成才。
第一步:择名师。从各部门、各专业挑选副科级以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技师以上任职资格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有独立工作见解、管理经验或一技之长的人员聘为导师。第二步:定徒弟。从矿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库确定的管理、技术、技能骨干中确定培养人员。第三步:明责任。以“导学协议书”明确导师“带、教、帮”和徒弟“尊师、谦学、尽本”主体双方责任。第四步:签合同。根据组织隶属关系和专业需求,尊重导学双方意愿,以框架结构图隶属关系为单位,层层签订导学协议书,明确导学关系。第五步:学业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的“导学”原则,根据协议目标,由导师制定月度培训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对徒弟进行传经验、帮业务和带作风。同时,积极开展导学技术业务培训,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面。第六步:严考核。党群工作室、安监处、导学所在单位(部门)按照协议书规定的内容组织考评。考核采取半年一次鉴定、一年一度考评的形式,依据岗位文明、岗位技能、岗位效益、岗位创新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第七步:重奖惩。建立“导师带徒”活动奖励和约束机制。每年根据考评结果评选出优秀师徒各10名,分别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对受表彰的师徒在职称晋升、技师评聘中优先考虑;对不能完成合同目标的师徒给予相应的处罚。
“新的导学制度,改变了过去强制性‘带徒’与‘学徒’的模式,同时,根据徒弟需求及时调整导学思路,努力让徒弟在导学过程中‘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合口味。”该矿矿长、党委书记齐东合介绍,“导师带徒的目的,不仅是激励徒弟奋发向上、努力掌握业务技能的精神,而且还要求导师们在指导徒弟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为创建学习型矿井创造条件,也保证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承,为企业崛起培养了优秀的后备人才。”
据悉,为了提高导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矿认真分析现有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技能情况,详细查找历年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短板,强化导学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入手,重新制定出台了《榆树井煤矿导师带徒管理办法》,将过去的“师徒合同”修订为“导学协议书”,师徒携手“七步走”,帮助青年职工学习业务,岗位成才。
第一步:择名师。从各部门、各专业挑选副科级以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技师以上任职资格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有独立工作见解、管理经验或一技之长的人员聘为导师。第二步:定徒弟。从矿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库确定的管理、技术、技能骨干中确定培养人员。第三步:明责任。以“导学协议书”明确导师“带、教、帮”和徒弟“尊师、谦学、尽本”主体双方责任。第四步:签合同。根据组织隶属关系和专业需求,尊重导学双方意愿,以框架结构图隶属关系为单位,层层签订导学协议书,明确导学关系。第五步:学业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教什么”的“导学”原则,根据协议目标,由导师制定月度培训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对徒弟进行传经验、帮业务和带作风。同时,积极开展导学技术业务培训,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面。第六步:严考核。党群工作室、安监处、导学所在单位(部门)按照协议书规定的内容组织考评。考核采取半年一次鉴定、一年一度考评的形式,依据岗位文明、岗位技能、岗位效益、岗位创新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第七步:重奖惩。建立“导师带徒”活动奖励和约束机制。每年根据考评结果评选出优秀师徒各10名,分别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对受表彰的师徒在职称晋升、技师评聘中优先考虑;对不能完成合同目标的师徒给予相应的处罚。
“新的导学制度,改变了过去强制性‘带徒’与‘学徒’的模式,同时,根据徒弟需求及时调整导学思路,努力让徒弟在导学过程中‘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合口味。”该矿矿长、党委书记齐东合介绍,“导师带徒的目的,不仅是激励徒弟奋发向上、努力掌握业务技能的精神,而且还要求导师们在指导徒弟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为创建学习型矿井创造条件,也保证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承,为企业崛起培养了优秀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