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初选择游击战,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时,毛主席说过“叫花子怎能与龙王爷比宝”,事实证明他的正确。今天同盟军与缅军打阵地战,正是以自己之短攻击缅甸之长,缅甸有飞机(轰炸中国后不敢出动了)、重炮,足够的兵力,而同盟军基本没有重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游击战,这样缅军空有大炮而找不到目标,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同盟军应该是集中力量消灭一支部队缅军,然后下一支部队-哪怕是一个连、一个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样打下去,缅军的骨干、装备会彻底的被消灭。像现在一样,只是击退缅军一次又一次攻击,缅军虽然有损失,缅军部队没有遭到重创,他的军官、骨干还在,依然有战斗力,而且他们的经验得到积累和传承,而假如这支部队被消灭,那么他的有经验的军官、骨干将带着经验教训灰飞烟灭,装备也全部灰飞烟灭,再组建新的部队,军官和骨干全部是新手,没有磨合过、需要训练很久才能形成战斗力,而且士气还不高。我们可以看到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王牌部队被歼灭后新组建的部队虽然还是这个番号,但是全部是新人,战斗力与以前就完全是天壤之别。
而且如果同盟军成功的歼灭了一个连的缅军,那么,为了防止被歼,缅军再派遣部队至少就得不少于一个连。如果同盟军成功的歼灭了一个营的缅军,那么,为了防止被歼,缅军再派遣部队至少就得不少于一个营。
假如缅军每支后勤部队运输物资时都需要一个连甚至一个营,每个据点至少得布置一个连甚至一个营,无形中就牵制了大量的敌人,这些敌人无法对游击中的同盟军造成威胁,但是自身却又产生消耗,为了维持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又有更多的力量必须投到后勤中,那能直接作战的部队就越少,同盟军活动空间就越大。
当大部分缅军被后勤护卫和据点防守所占用,那么同盟军只要再歼灭几支缅军,就可以在缅军防线上撕开大洞,因为缅军将被迫做出决定,是继续从其他军区抽调军队过来还是收缩。从其他军区抽调部队有可能会导致那儿的比较空虚,被其他武装乘虚而入,收缩自然把空间让出来了,收缩的过程说不定露出更多的破绽也难说。
有人会说果敢空间不够大,其实既然开战了,又有谁规定只能在老街周边打?可以抽调精兵到滚弄附近打,甚至可以派点小分队骚扰腊戍到滚弄的公路和腊戍地区据点,看缅甸有对少军队可以为每支后勤车队护航,有多少据点可以派多少军队防守
同盟军应该是集中力量消灭一支部队缅军,然后下一支部队-哪怕是一个连、一个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样打下去,缅军的骨干、装备会彻底的被消灭。像现在一样,只是击退缅军一次又一次攻击,缅军虽然有损失,缅军部队没有遭到重创,他的军官、骨干还在,依然有战斗力,而且他们的经验得到积累和传承,而假如这支部队被消灭,那么他的有经验的军官、骨干将带着经验教训灰飞烟灭,装备也全部灰飞烟灭,再组建新的部队,军官和骨干全部是新手,没有磨合过、需要训练很久才能形成战斗力,而且士气还不高。我们可以看到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王牌部队被歼灭后新组建的部队虽然还是这个番号,但是全部是新人,战斗力与以前就完全是天壤之别。
而且如果同盟军成功的歼灭了一个连的缅军,那么,为了防止被歼,缅军再派遣部队至少就得不少于一个连。如果同盟军成功的歼灭了一个营的缅军,那么,为了防止被歼,缅军再派遣部队至少就得不少于一个营。
假如缅军每支后勤部队运输物资时都需要一个连甚至一个营,每个据点至少得布置一个连甚至一个营,无形中就牵制了大量的敌人,这些敌人无法对游击中的同盟军造成威胁,但是自身却又产生消耗,为了维持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又有更多的力量必须投到后勤中,那能直接作战的部队就越少,同盟军活动空间就越大。
当大部分缅军被后勤护卫和据点防守所占用,那么同盟军只要再歼灭几支缅军,就可以在缅军防线上撕开大洞,因为缅军将被迫做出决定,是继续从其他军区抽调军队过来还是收缩。从其他军区抽调部队有可能会导致那儿的比较空虚,被其他武装乘虚而入,收缩自然把空间让出来了,收缩的过程说不定露出更多的破绽也难说。
有人会说果敢空间不够大,其实既然开战了,又有谁规定只能在老街周边打?可以抽调精兵到滚弄附近打,甚至可以派点小分队骚扰腊戍到滚弄的公路和腊戍地区据点,看缅甸有对少军队可以为每支后勤车队护航,有多少据点可以派多少军队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