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物理系老师给学生上课,他揪起一个学生问:“你家有几个兄弟?”“就我一个。”“那你来读物理,你的爹妈谁来养?”
是的,这是一个笑话,但它也不是一个笑话。因为每一个读物理的人在他生命中都注定会有一天要面对这个问题。现在大学物理系的教工一个月工资是多少?5000块人民币。一个月5000块,这样的工资在北京是什么概念?清华附近的一栋房子,50平方米的一居室,二手的,要70万,70万除以5000块等于140,你一个物理学家累死累活干了十几年,才买一个一居室的二手房。
扭头看看你同学,他们没有硕士学位,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圣斗士学位,但每一个混得都比你好。在银行工作的,一个月1万多工资,年终有奖金;从事证券工作的,一年几十万薪水,年终一笔几十个月工资的Bonus,房子好几套,每一套200平方米,出门开宝马……
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你敢说你没有任何的压力?你敢说你能禁得起诱惑?是的,这时候执著的你可以说:我有理想!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愿意为了我的理想放弃奢华的生活……可是,当你回家面对自己老婆的时候,这样的话你能说出口吗?你就忍心你心爱的人为了你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美好的幸福生活?你凭什么?你不觉得你很自私吗?
有理想的人生固然美好,可是你的理想只是你自己的,你没有权力要求别人也为你的理想埋单。理想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在理想之外,你还有对别人的责任。而在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无奈之下,很多人最后只能放弃理想,放弃物理。这看似成为许多人必然的选择。
这时候你可能又要跳出来挑错了,Neil,你说得不对,你说的那些从事物理工作但又养不起家的人是读物理的人里最差的那一类,而如果一个人足够牛,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发最好的论文,很早就能拿到教授的位置,他是不可能遇到你说的这样的问题的。可是大家眼睛里都去盯着最优秀的那批牛人,把那些人的生活当做标准,却忽略了什么是真正的现实。
那么什么是现实呢?我的师兄两年时间发了三篇PRL,这在全国可能也是挑不出来几个的,但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他拿到一个正教授的位置。他现在的工资有多少?几千块。他从事设计工作的老婆呢?工资大概是他的三倍。
而在国外呢?Neil没有出过国,所以Neil不知道国外的搞科研的人到底混得怎么样,Neil对国外所有的了解,都只是通过他出国的兄弟们。Neil的朋友们,出国的都没有忘记Neil,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打电话过来聊聊。今年已经是第五年,在国外读个博,最迟明年也该毕业了。可Neil发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决定以后离开学术圈。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一个中国人,在国外取得一个真正的教授位置,并不像网络上吹嘘得那么容易。就算不考虑人种歧视,不考虑专业差异,一个人也要熬到大概40岁才能拿到教授的位置,而在此之前,他的生存压力未必会比国内的小。
嗯,这时候你还可以跳出来说,Neil,你的哥们儿们都不够牛。是啊,他们不是真正的精英,可是,他们跟你一样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他们当初考的GT成绩,还有他们的专业成绩和你眼里的牛人们考的分数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觉得他们不牛,你想找更牛的,那你就只能在贵族里找了,什么叫贵族?就是一个人读物理,他老爸也读物理;一个人是物理博,他老爸是理论物理教授。There'ssomethingintheblood……但是,这样的人,全中国又有几个?
这些现实摆在眼前时,一个人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却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承担理想生活要付出的代价,他该怎么办?
如果承担不起生活,唯有不去承担。于是我周围的很多人一直到博士毕业都在打光棍,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神啊!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也许有吧!
就像Neil过去尝试做的事,把一大堆跟物理无关的不务正业的事装进脑袋,却只是为了生存两个字。
我想我在年轻时代折腾一大堆东西,那么到我40岁的时候,除了做教授之外,应该还会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挣点外块吧。同时从事两三份不同性质的工作,这几乎是一种必然。要不然我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老婆和家庭?我怎么能赚足够多的钱来供养自己的孩子?
于是我认为,我这辈子的定位八成也就是这样了。毕竟,我固然不希望自己有一天离开物理,但我更不希望自己的老婆孩子喝西北风。
生活不能只有我喜欢的物理,这是无论我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的问题。所以,有些事还是必须接受的。学得广泛些,并努力做到最好是我唯一能做的,而自己心目中的“第一职业”,永远留给儿时的梦想。而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做到把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式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是的,你可以说我不够牛。我自己也从来不曾否认自己不够牛。因为在我眼里,做牛人,根本不配称之为一种理想。
这就是人生,你永远都不能用值或者不值来形容。
——科学院以外没有生活,即使有也不是科学院的生活!
是的,这是一个笑话,但它也不是一个笑话。因为每一个读物理的人在他生命中都注定会有一天要面对这个问题。现在大学物理系的教工一个月工资是多少?5000块人民币。一个月5000块,这样的工资在北京是什么概念?清华附近的一栋房子,50平方米的一居室,二手的,要70万,70万除以5000块等于140,你一个物理学家累死累活干了十几年,才买一个一居室的二手房。
扭头看看你同学,他们没有硕士学位,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圣斗士学位,但每一个混得都比你好。在银行工作的,一个月1万多工资,年终有奖金;从事证券工作的,一年几十万薪水,年终一笔几十个月工资的Bonus,房子好几套,每一套200平方米,出门开宝马……
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你敢说你没有任何的压力?你敢说你能禁得起诱惑?是的,这时候执著的你可以说:我有理想!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愿意为了我的理想放弃奢华的生活……可是,当你回家面对自己老婆的时候,这样的话你能说出口吗?你就忍心你心爱的人为了你自己的理想而放弃美好的幸福生活?你凭什么?你不觉得你很自私吗?
有理想的人生固然美好,可是你的理想只是你自己的,你没有权力要求别人也为你的理想埋单。理想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在理想之外,你还有对别人的责任。而在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无奈之下,很多人最后只能放弃理想,放弃物理。这看似成为许多人必然的选择。
这时候你可能又要跳出来挑错了,Neil,你说得不对,你说的那些从事物理工作但又养不起家的人是读物理的人里最差的那一类,而如果一个人足够牛,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发最好的论文,很早就能拿到教授的位置,他是不可能遇到你说的这样的问题的。可是大家眼睛里都去盯着最优秀的那批牛人,把那些人的生活当做标准,却忽略了什么是真正的现实。
那么什么是现实呢?我的师兄两年时间发了三篇PRL,这在全国可能也是挑不出来几个的,但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他拿到一个正教授的位置。他现在的工资有多少?几千块。他从事设计工作的老婆呢?工资大概是他的三倍。
而在国外呢?Neil没有出过国,所以Neil不知道国外的搞科研的人到底混得怎么样,Neil对国外所有的了解,都只是通过他出国的兄弟们。Neil的朋友们,出国的都没有忘记Neil,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打电话过来聊聊。今年已经是第五年,在国外读个博,最迟明年也该毕业了。可Neil发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决定以后离开学术圈。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一个中国人,在国外取得一个真正的教授位置,并不像网络上吹嘘得那么容易。就算不考虑人种歧视,不考虑专业差异,一个人也要熬到大概40岁才能拿到教授的位置,而在此之前,他的生存压力未必会比国内的小。
嗯,这时候你还可以跳出来说,Neil,你的哥们儿们都不够牛。是啊,他们不是真正的精英,可是,他们跟你一样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他们当初考的GT成绩,还有他们的专业成绩和你眼里的牛人们考的分数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觉得他们不牛,你想找更牛的,那你就只能在贵族里找了,什么叫贵族?就是一个人读物理,他老爸也读物理;一个人是物理博,他老爸是理论物理教授。There'ssomethingintheblood……但是,这样的人,全中国又有几个?
这些现实摆在眼前时,一个人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却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承担理想生活要付出的代价,他该怎么办?
如果承担不起生活,唯有不去承担。于是我周围的很多人一直到博士毕业都在打光棍,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神啊!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也许有吧!
就像Neil过去尝试做的事,把一大堆跟物理无关的不务正业的事装进脑袋,却只是为了生存两个字。
我想我在年轻时代折腾一大堆东西,那么到我40岁的时候,除了做教授之外,应该还会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挣点外块吧。同时从事两三份不同性质的工作,这几乎是一种必然。要不然我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老婆和家庭?我怎么能赚足够多的钱来供养自己的孩子?
于是我认为,我这辈子的定位八成也就是这样了。毕竟,我固然不希望自己有一天离开物理,但我更不希望自己的老婆孩子喝西北风。
生活不能只有我喜欢的物理,这是无论我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的问题。所以,有些事还是必须接受的。学得广泛些,并努力做到最好是我唯一能做的,而自己心目中的“第一职业”,永远留给儿时的梦想。而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做到把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式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是的,你可以说我不够牛。我自己也从来不曾否认自己不够牛。因为在我眼里,做牛人,根本不配称之为一种理想。
这就是人生,你永远都不能用值或者不值来形容。
——科学院以外没有生活,即使有也不是科学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