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lie精品吧 关注:227贴子:2,059
  • 5回复贴,共1

【转载】「追忆张国荣的艺术生命」研讨会内容(一)至(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原楼主:yx0205


IP属地:辽宁1楼2015-05-01 07:31回复
    演技超越了所有剧本
    吴昊:
    《红色恋人》的一幕,张国荣角色的妻子为了要他逃避追捕,由高楼跳下,他忆述情境,著迷於俄罗斯小说的一段,「太阳出来了,一只鹰飞起,在半空中停下,凝结在空中」,或许他是喜欢上这种感觉,一刹那就是永恒!现实生活出现了这幕场面。张国荣演出过很多不堪的剧本,包括《红色恋人》这个,但他的演技是超越了所有的剧本,就是甚麼烂剧本也不怕,我最欣赏他的演技。
    我个人对张国荣没有感性认同
    罗贵祥:
    在座的讲者中,我跟张国荣应该是最没有感性认同,我不知道我是否适合参与「追忆张国荣」!我或许可以理解张国荣逝世对一些人的感觉,但我没有这种感情认同。看《英雄本色》,我会比较认同周润发和狄龙,看《阿飞正传》,我会认同刘德华,连梁朝伟最后那段也很好,甚至《春光乍泄》,梁朝伟的角色反而好,不潚洒,但沉实、实在。看港产片,我本人不是十分认同张国荣。八十年代,我不认为港产片像在座所说,我只会觉得“得啖笑,好好睇”,看艺术是要去国际电影节,art centre,那里有更多高层次的东西多过港产片能够给与我们的。
    我今天认识多了有关张国荣,但对我来说,张国荣只是一个 image,他有趣的正是这个 image,并非他本身内在有没有实质存在、有没有个人性,或许因为我对张国荣没有感性认同,这些不是我特别关注的。追忆张国荣,对我来说,并非张国荣本身的个人,而是他代表的 image,代表他的年代所带出来的问题,一些逝去了又值得珍惜的事物。
    燃烧自己,成就艺术
    卢伟力:
    张国荣一生的光影历程,对追求生命、追求艺术用了很多自己生命的材料,凄美的地方正是他的艺术创造成就了,自己生命材料却燃烧了。演员若然在年青时接受过正规的方法表演,通过一个方法去进入一个角色,不要把生命材料去燃烧。这是最伤感的部份,演员追求“质”,他知道用自己的感情是最“真”,但艺术里的感情,是要可以重返的,没有了生命,又怎样创作更多的艺术呢?我很惋惜,这是悲哀的。我们就用我们不断的追忆,从张国荣的勇气、对艺术的勇气,去面对一个失去了的年代。


    IP属地:辽宁7楼2015-05-01 08:11
    回复
      2025-08-08 14:19: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东邪西毒》里对世界对自己的放逐
      凤毛:
      第二套戏是《东邪西毒》。在这套戏,他不是靓仔形象,正如林超荣所说,好 “麻甩”的。《东邪西毒》亦表现了张国荣的忧郁的一面,到底他是一个孤独的人还是一个合群的人?我们看看,我特别选这段,他没有那麼多的动作。
      [片段播放]
      我觉得张国荣最犀利的演技是他不是那麼多的动作,他的眼神,他定下来的一刻,及那种无可奈何、茫茫然的感觉。这段独白王家卫的剧本是重要,但张国荣念出来很有感情,他读出来的时候,真的似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片段播放]
      镜头对著他,你们看他那种眼神,对世界对自己放逐的眼神,这是他现实生活中的其中一面,还是一个带著面具的其中一个角色?
      [片段播放]
      跟著有个 close up是最悲伤,你看那种忧郁,那个眼神,这是他还是他正在演戏呢?
      王家卫的三套片,《阿飞正传》、《东邪西毒》、《春光乍泄》很能够捕捉到张国荣的神髓。
      《春光乍泄》里隐藏的孤独
      凤毛:
      接著是《春光乍泄》。
      [片段播放]
      这部戏他做得很自然,自然到似是他自己感情的一种演绎。在片中我们会看到一对恋人那种扯来扯去,那种爱和恨,及背后隐藏的一份孤独。我们看到张国荣演的另外一面,这个不是正派的人,他是演一个浪荡的,找刺激的人,这是他,还是他正在演的一个角色?
      我感到戏里面张国荣演出的困难是,他要演回自己感情生活的另外一个版本(或许是)的时候,他更加难演自己。
      《霸王别姬》里的人戏不分
      凤毛:
      这段他要演出很复杂的妒忌,那种不可以表达出来的妒忌。
      [片段播放]
      这套戏亦是很难演的,因为他是演程蝶衣去扮演一个虞姬,他是堕入了他的角色,他在妒忌,但不可以说出来。大家都知道《霸王别姬》的悲剧是戏中人分不清楚现实与舞台,张国荣就是要演出这个状态。
      [片段播放]
      张国荣要演出那种不可以说出来的妒忌和那从一而终的执著。
      这里他要演程蝶衣演出的虞姬,这是两重的扮演。
      [片段播放]
      这段是他的绝望,情愿在喝醉酒的时候,做另外一个人,幻想和霸王一齐,这亦是两重的扮演,他扮演程蝶衣扮演里面的虞姬。
      [片段播放]
      这里他要演出一个妒忌和绝望的交炽。
      《枪王》里的心理磨合
      凤毛:
      到了《枪王》,张国荣那种性格表演和人生已经再分不开。
      [片段播放]
      我自己看《枪王》时好心怯,因为在他的表演里面,看到那种死亡的意识,在这套戏表现是得很清楚,很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片段播放]
      这段他是在演戏。
      [片段播放]
      跟著的这段令我很不安心。他对著镜,拿著枪,当然这是剧本的问题,但我是关心张国荣,他的那种facial expression很特别、很复杂、很忧郁的,解决不了的心理表现在他的演技上,这个时候,他很expressive,不再像以前那样是嵌入的,现在他是外露的。
      [片段播放]
      这段我觉得是好震撼,一个长镜头内的那种精神分裂、那种自我排斥,完全赶不走那个自己。
      本质在戏里的发挥,表演与表现的混合
      凤毛:
      张国荣的电影角色有好多好多,有些是类型片的角色,有些是商业片的要求,有些戏我觉得是介乎他自己的表现及投入角色的一种混合,这是张国荣电影的特色。
      最后我引用一句话:「一个人太漂亮是可悲的。」
      一位意大利女歌星临死前说的一句话:「美是令人心痛的,如果美得过份时。」
      收起


      IP属地:辽宁17楼2015-05-01 08:15
      回复
        与哥哥在《色情男女》的接触
        罗志良:
        接著是我们在《色情男女》的接触。《色情男女》在最初时候首选的演员不是哥哥,我们找过其他的演员,其他演员都会提上一句:「“不脱”可以吗?」倘若大家有看过《色情男女》会知道内里有两场戏是要脱衣的,还需露臀的。当时很多明星都有所表示:「你的剧本很好,但可不可以“不脱” 呢?」我们到最后尝试找哥哥。在当初我们不找哥哥是因为我们想哥哥是不肯演出的,我们会认为在哥哥当时的 Big Star 地位,他是不会答应的。到最后我们也试问一下,看看他的回应,特别的是,他一看完剧本即表示没问题,接著我们担心起他会否又说上同一句话:「但我“不脱”呢!」他并没有这样说,倒是第一句便说:「要“脱”,一定要 “脱”!」他跟我表示电影里的导演很抗拒拍三级片,倘若“不脱” 的话,这电影拍来的意义也没有了。他是跟著戏的需要的,他那一刻不会想自己是一个明星,他会当自己是一个演员,这对我们是一个鼓励,我们是害怕到最后找不到演员演出的。到现场他也继续鼓励的说,「不要怕,这戏是该这样拍摄的!」
        这是我当导演的第一部,我是有点担心的,担心的是,虽然跟哥哥以前也是相识的,但可能他已经忘记了,我曾经当过《东邪西毒》的副导演。原来他的记忆力很好,他见过一次都能记住,到拍摄现场时大家已经尝试寻回以前的一种感觉。还记起到了第二或三组戏的时候,有一镜头我也 take了第七或第八次,我会担心他会否开始有抗拒,但他不会,他一直继续下去,他不会欺负一个新导演。朋友都担心的说,我这一个新导演拍著一个大明星,大明星会否欺负人呢!我认识的哥哥是绝对没有的。
        他还会非常尽力的协助其他演员,那时舒淇是新演员,另一位是莫文蔚,当时我们正拍摄第一场,我们想拍出一个 Over-acting的效果,想做出一个几过份的喜剧感,那是一场 Love Scene,那场 Love Scene如果不是 Over-acting来处理,效果会是不一样的,当哥哥作出了一个相当 “Over”的演出,他会表示还未够,可再来多一次,其实我们已经相当满意了。再到莫文蔚的戏,她当时是一个新演员,她未能到达那 Over-acting的表演,作为一个新导演,我以为这或许是极限了,哥哥跟我说:「还未完,试试继续拍下去,会有的。」因为有些镜头是见不著哥哥,我们在拍摄莫文蔚的戏份时,哥哥会在镜头外协助她,他会痒著莫文蔚的脚协助她反应。理应一个演员完成了自己的戏份,绝对可以不用照顾其他演员,但他会当大家是一个整体,他不会认为自己演得好便可以,他要其他演员也演得好,当我作为一个新导演,未能协助让其他演员演出同样的满意时,他是在协助我去完成工作。他也有尽力的去协助舒淇,有些场面我会觉得若然少了哥哥的协助,不会有现在的好效果。
        哥哥执导的一场戏中戏
        罗志良:
        中段时期我们的拍摄工作是相当愉快的。接著到后期,到了三、四个的 Love Scene后,尚有最后的一场 Love Scene,戏中戏的导演正在拍摄一出色情片。有趣的是,当我跟我的监制小宝未想及拍摄方向时,我们在倾谈间,哥哥表示既然是戏中戏导演,就由他来执导好了——那场徐锦光及舒淇的 Love Scene其实是由哥哥执导的。感觉是很好的,原来戏中戏是真可以交给戏中的演员执导是叫人开心的。
        有行内人即时会疑问那场戏是不是由我拍摄的,当然不会是出自我的,整个感觉也是不一样。他走的是一个唯美的风格,这是他的一个看法。还记得我们不用多理会,哥哥在执导时,我们便离开了现场。这是件开心的事,他让我明白电影不是一个人的事,电影是一个整体的事,《色情男女》哥哥让我学会怎样跟人合作,怎样去信任一个演员,怎样去帮助一些演员!
        与哥哥在《枪王》的接触
        罗志良:
        到了《枪王》时期,让我领略到哥哥不断学习的精神。哥哥不晓得 “打枪”,哥哥是认真的练枪有一个月,先学习用真枪再学习用假枪,打真枪是挺累的,可看出哥哥作为一个演员的专业态度。
        哥哥真是太尽力地协助其他演员,或许 80年代跟90年代的演员会不同,演员已经不会没有自己的戏份便不闻不问其他事,他们都会交足对白给对方的演员。虽则说是交足对白,总会留力一下吧!这不算是私心,尤在一个 “对 Cut” 的拍摄过程,先是一个演员的大头再是另外一个,这个先后次序倒是尴尬的,或许一个演员给尽了感情给对手演员后,该到自己的正面时会未能重覆。哥哥会为了帮对手入戏他会交尽戏内的感情,这其实是相当吃力的。举例一场需要 “哭出来” 的戏份,在导演立场也会表示不要太尽力,害怕轮到拍正面时情绪未能重覆,但哥哥会强烈表示他要交足表情给对手,他怕对手感觉不到那“哭出来” 的情绪,他在一个完全不入镜头的场口里也一样交足对白及真的“哭出来”。这是值得尊敬的。
        与哥哥在《异度空间》的接触
        罗志良:
        接下来要谈的是《异度空间》里的哥哥。在中段哥哥参与了一些内容,哥哥要求将小时候梦游的经历加插在剧中,我们也因应的改动了剧本,在原稿并没有梦游的剧情。哥哥在《异度空间》里於高楼顶层的那场戏,很多人均赞扬他演出得非常淋漓尽致,我个人认为已到达流畅的境界了,尤其在一个没有道具的布景中,只对著 “空气” 去表达,是极有难度,哥哥表现是很出色的。
        以上是我可跟大家分享的。
        认真地对待每个演出的细节
        荣雪烟:
        哥哥在内地拍戏,经常会拍完一段戏之后重看,会提出另外几种方案,譬如说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他和你合作的三部电影里是否有这样的情况?
        罗志良:
        我没有遇上这个问题,基本上我们一开始便会讨论共识了,哥哥是不喜欢看 1st Cut 的,他是不爱看不完整的作品,他会待到首映才欣赏。他连试片也不看的,这该是他的习惯。他到来配音,我们要求他给点意见,他也会拒绝,他说要待正式时才看,我想他是不想干涉一个导演的创作。如果大家问有否研讨角色内容,是一定有的。大家会在剧本层面上已经开始讨论,他会表达自己的演绎方法,他给我一句深刻的说话,他表示每演出一场戏他都要有些东西 “攞走”( 得著一些东西),不表示要甚麼的惊天动地,简单如一场闲场的戏份,他也会要求得到自己要想得到的一些东西,这麼抽象的事,大家或许很难理解。举例是简单如在镜头中路过,他都要尽力演好、认真的处理。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是不应错漏一些微不足道的事项」,他的理念是重要的。


        IP属地:辽宁24楼2015-05-01 08:23
        回复
          研讨会系列之五(繁体中文)
          日期:2005.04.03
          地点: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演讲厅
          主办:哥哥香港网站
          讲题…..张国荣后期的艺术探索
          讲者…..卢伟力(大学教授)、林纪陶(电影编剧及影评人)、荣雪烟(内地导演)
          (注:所有文字译本由本网站提供,文字译本为内容大意,目的是为不懂粤语或因技术问题未能看到录影的朋友了解其内容,实际意思一切均以视频内容为准。)
          序言
          卢伟力:
          张国荣离开了我们两年,但他像一颗流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天空出现,他永远就在我们的天空里。他的天空亦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心跟我们的天空是一致的。今天除了我,还有两位讲者,一位是香港的影评人也是电影编剧,林纪陶先生,另一位是来自国内的青年导演,参与编剧及制作工作的荣雪烟先生。
          张国荣很年青便出道,由七十年代末到2003年,他的艺术生命有四分一的世纪。他唱歌外,还有演戏,他也参与电影的故事、编剧及导演的工作。在他四十多岁的生命里,有约三分二的岁月是跟艺术创作有关连。跟研讨会的主办分析过,该怎样将怀念一位我们非常喜爱的艺人的活动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其中一个方向就是依据他的艺术创作来做一些讨论,并且尝试将讨论深化,非一般地概括谈论张国荣是怎样的一颗明星,而是具体的论述他於生命历程里有过怎麼样的艺术创造。今天我们选了一个课题会集中讨论这一位我们喜爱的朋友,他后期的艺术创造。我们在谈论主题前,会先概括一下他一生的艺术创作的几个不同阶段,这部份先交给纪陶演说。
          张国荣光影生命的三个阶段
          最好的还是哥哥
          林纪陶:
          多谢卢老师的序言,很能够道出哥哥张国荣在香港电影中的重要性和特别性。先谈一下我最近的一些感受,我本身是一位影评人,其实我的正职是一位电影编剧,一直在参与电影创作,会跟哥哥同一时期成长的电影工作者一起创作故事,在一些故事里,包括时装及古装电影,想到选角时,大家会有刹那的唏嘘,一些故事的最好演员应该是哥哥,很让人感触。香港人构思的作品,无论是古装或时装,或是走出香港的电影,都属於香港人的电影,都会想说我们有关的题材;我们会发现香港的一个代言人,一个最好的形象,非哥哥莫属。原来在香港电影的创作工程里,我们从没有放下哥哥。
          八十年代电影里小弟的形象
          林纪陶:
          计算哥哥的电影演艺生涯,虽然他由78年开始接拍电影,但正式主演的电影该是80年的《喝采》,由一个评论角度分析,可分为三个阶段,有三个阶段的转变,由八十年代的《喝采》作为分水线。早期的哥哥带著他由电视台或初出道的形象,进入他的电影造型,导演们都会刻意地塑造他成为一个叛逆的青年。他本身是一个偶像歌星,也以他这个形象来塑造当时的电影人物。早期的经典作品有《烈火青春》、《喝采》等。他的形象正是走著一个偶像明星要走的路向。
          从分析电影里“大哥”及“小弟”的形象,那时的张国荣是一位小弟的形象,大家知道当时大哥的形象会是周润发。张国荣在电影里也是一个“小子”的形象,一个在家的少年,有一种叛逆感,大家对哥哥的八十年代电影的演出该很有印象。
          九十年代具广阔度的形象
          林纪陶:
          哥哥的九十年代,正与一群电影作者一同成长。喜欢拍摄“大佬”电影的导演如徐克、吴宇森等,他们从八十年代起非常独当一面;到了九十年代,“细佬”电影的作者开始出现,包括王家卫、陈可辛、李志毅、陈嘉上等,他们可说是香港新浪潮之后的第二代电影作者,他们发现张国荣的可塑性是更加的大。周润发代表了香港於八十年代渴望改变的形象,经典作品《英雄本色》反映了周润发这个形象;刚巧《英雄本色》里有两位“大佬”及一位“细佬”,“细佬”便由张国荣出演。
          九十年代张国荣有显著的改变,很多时都以王家卫90年的《阿飞正传》作为分水线。当时王家卫的故事谈到一群在六十年代成长的年青人,选择这个六十年代为背景,主因该由於六十年代很多时会被认定为香港精神的雏形时期,到了七十年代变为成熟。六十年代的经典人物有李小龙,他是一个动作的形象。当王家卫拍摄六十年代为背景的电影时,他选择以张国荣为六十年代的“阿飞”,一个叛逆青年的形象。那时期的第二代年青导演都喜欢以张国荣为他们电影形象的代言人,他们发现到张国荣已经不同於八十年代那“细佬”的形象,他能独当一面且具有「广度」的演出,他的可塑性很大及能胜任很多不同的形象,当中包括到今时今日大家都会认同不作他人想的角色「贾宝玉」。我觉得其实不是张国荣演绎贾宝玉的角色最好,倒是贾宝玉很像张国荣,大家会察觉张国荣的形象是较贾宝玉更为立体。九十年代的张国荣不独是代表了香港地域性的形象,而他顺应著香港的价值而改变,当更多人开始认识香港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一群演员,张国荣的「广阔度」像随著香港的价值而广之、大之,而非香港地域性的一个人物。
          九十年代的香港,包括香港的工业及香港的电影业,均不能独立於本土生存,有赖於与国际的关系,香港电影正在那个时期打开了一个大的市场,这个情况促使张国荣成为这个形象的化身,一个香港价值的形象化身,他的造型也随著而阔之。《阿飞正传》正是暗示著一个香港的叛逆青年不甘心停留在香港,他要寻根,他要走到外地,找出「我是谁」。这个时期,张国荣自己也不再只演出香港的电影,他接拍内地电影,包括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及《风月》,及叶大缨导演的《红色恋人》,他最能让内地电影作者看到香港演员的可塑性,他们能在张国荣身上找到一种内地演员欠缺的演戏气质。这时期张国荣的形象已跳出了香港地域的形象,他演出的「阔度」及可塑性已非只当香港代言人的人物。
          后期追求深度的演出
          林纪陶:
          第三阶段是97后的时期,哥哥不独要求他的角色有「广阔度」的可塑性,他不独要自己当一位演员或演者,他更深入电影的创作及制作,他要从一个演员转为幕后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导演及编剧。这时期很多导演也留意张国荣非但把演出的「广阔度」把握得好,更具有演出的「深度」,这可见於尔冬升导演或监制的三部作品《色情男女》、《枪王》及《异度空间》。大家可以见到这些角色的两面性,他演出比「立体度」更复杂的角色,演绎一些异极性的人物。这个意图在《色情男女》也能被察觉,但里面的意图还是比较实在:一个电影工作者面对的创作市场及内心对电影的看法的斗争,这个异极性很能反映香港电影人对电影创作的一个深入看法。大家都能察觉哥哥很适合演绎那个导演的角色,尔冬升把张国荣作为自己在银幕上的代表。后来,尔冬升一直遗憾是《三少爷的剑》没能邀请张国荣演出「燕十三」的角色,《三少爷的剑》对尔冬升是出非常重要的作品,他本身是凭著《三少爷的剑》的演出而成为电影人。
          这里尔冬升挖掘了哥哥这种「异极性」,正好表现了哥哥由九十年代演出的一个「广度」进入一个「深度」。《枪王》加倍将一个射击专业的背后,把捕猎与温柔在同一个角色中表现出来。很多人已认为张国荣在那一刻也该可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虽然可惜,但大家对一个演员成就的认同是比得奖更重要。到后来的《异度空间》,是更加艰难演绎的一个角色,角色既是一个心理病专家也同时是一位病人,角色在现实生活的同时也有那个忘不了的记忆成了他的梦魇,是一个极之困难的演出,一个极之复杂的角色及要面对一个极之复杂的故事,他竟然能演出得这样的精彩。
          这三个阶段,哥哥在不断的转变,最后我想说,哥哥的「立体度」非常大,但遗憾却没有塑造哥哥一个未来的形象。哥哥在古装、时装、作为香港地域性一个重要的人物、或是在内地他完全陌生的角度里演绎角色,他都能表现出色,在时空里,张国荣不该只有古老或现在的形象,他可以有一个未来的形态,当香港有能力拍摄未来片或科幻片时,演员选角方面,张国荣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IP属地:辽宁35楼2015-05-01 08:34
          回复
            立体的贾宝玉
            卢伟力:
            另外有观众发问贾宝玉与张国荣的关系,让纪陶回答。
            林纪陶:
            基本上很多人会说张国荣是演绎贾宝玉最好的一个形象,现实的他是把形象给展现了,大家都能见著,我不是说那部很久以前的电影,其实举手投足间张国荣都非常的贾宝玉。很多评论家及专栏作家都有提出。张国荣本身最喜欢的文学也是《红楼梦》,特别是贾宝玉这个形象,我想对他来说,他会觉得可以将这个角色具体化。
            卢伟力:
            我曾经有朋友在片场时见著张国荣等候拍摄时,是读著《红楼梦》,证明了他对自己是有很高要求的演艺人。
            林纪陶:
            现实我跟哥哥在工作上合作了两次半,在拍片的现场哥哥都非常的贾宝玉,他的顽皮,……
            卢伟力:
            ……得到全场人的瞩目。
            林纪陶:
            ……是的,他就是片场里的宝贝。2003年那次研讨会,我也有提及过,他在片场里的确是位小王子,有他在的话,他一定是大家的中心点,他真的有贾宝玉之实。
            但为何我会说贾宝玉似张国荣呢,因为贾宝玉的优势在於他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在文学世界里以文字描绘的人物,文学的好处是供读著想像,可以是天马行空,有些可以不著边际地塑造,他不需要具体的,可以用联想力在空间奔驰,可以让人想像很多。但张国荣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音容俱备,他很具体的让你知道他就是张国荣。无论你怎样想像贾宝玉,当他进入现代的世界,贾宝玉的形象便完了,但张国荣却有现代的世界,有时装的,就是有「宜古宜今」那好处。他的样貌是具体化的贾宝玉之余,他左眼的三眼皮,一看便知道他是张国荣。他那漂亮的容貌,大家都认为贾宝玉就是这个模样,加上他的声音,便将贾宝玉全部的实在起来。把一个虚拟人物完全具体化是较诸成为一个虚拟人物困难,所以我会说张国荣是较贾宝玉犀利,因为他能演绎贾宝玉,但贾宝玉做不成张国荣。
            声音演绎及角色演出
            卢伟力:
            有观众提及声音演绎,《红色恋人》便是一绝,在《红色恋人》他是说普通话,并且说英语,他还以普通话演说,大家会明白若不是很用心的演员,是很困难的要他不以母语但能演说很强的演词。在刚才播放《异度空间》的片段里,他跟林嘉欣的对话,很生活化但很激情,大家能察觉他把声音控制得相当的好。
            他的美学,不是唯美派的美学,从《烟飞烟灭》最后的镜头,很多竹在后面排列得杂乱,他是从生活里去塑造情感的美。如果将来有机会让他演绎「徐志摩」,徐志摩这唯美的角色他会以他的性格演绎,但若然他去执导拍摄电影,他一定会搜集很多当年中国、当时英国剑桥、社会的环境及背景,尽力去做回那质感。性格里他可能有一种的唯美;但相信他当导演时,拍摄的手法会有现实的层次及质感。
            林纪陶:
            我也想像过张国荣会演绎甚麼我们中国的作家,「徐志摩」是不作他人想外,我认为也只有哥哥能演出好的是「郁达夫」,还有一个跟他完全不一样的,由於有了后期的作品为证,我知他一定能演绎好,这便是「鲁迅」。
            有关声音演绎,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未能像卢Sir分析得那麼细致,我说一下我的经验。《白发魔女传》在刚开拍时是未有VO (Voice Over) 的,故事跟现在版本是一样的,但拍摄时发现描述人物的一些事迹未能完善。原来以哥哥的口述出来,整个事情就变得不一样,后来就请哥哥作为一个敍事人,把故事里卓一航的一生说出来。有他的声音演绎,我感觉原来的剧本也跳升了一级。《白发魔女传》的剧本取得金马奖,哥哥也有功劳呢!
            结语
            卢伟力:
            对哥哥的怀念,我们在未来把哥哥那追求完美的、专业的、追求艺术的、对於「爱」的肯定和实践的精神於我们的生活里体现。在《烟飞烟灭》里,他说为了身边的人,我们戒烟,或许大家不是吸烟的一群,我们总有些不是理想的习惯,为了我们身边的人,我们做一些好的事情,改变一下我们的习惯。把哥哥的精神作为我们实践人生的一个座右铭,我相信这个也是张国荣用一生的历程给我们其中的一个讯息。
            研讨会在此结束,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给我们喜爱的张国荣先生。


            IP属地:辽宁40楼2015-05-01 0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