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宜丰吧 关注:24贴子:1,110
  • 1回复贴,共1

【转】“元老”过多的汉服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防吞,随手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06 11:39回复
    什么圈子里都有资深人士,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人成为“老人”,初学者成为“大佬”,“元老”们就这样产生了。“元老”从被别人指点到指点别人,从懵懂初学到启蒙新人,敝人不晓得这种转变需要多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多少阅历的沉淀,更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使部分人有了自封“元老”的信心,总之,“元老”们的产生对于汉服圈来说有些太快了。民族文化复兴事业刚刚拉开序幕,所有的人都是初学者,在华夏文明的大厦面前,无人有资格自封“元老”。可现实是一边大业未成,一边“元老”扎堆,以比他人早几年资历为傲,以自己做过几年版主为豪,以曾经策划过几次活动显摆,我们这个群体中充斥着此类现象。一群本应热血澎湃的年轻人竟然如此自高自大,甚至自命为先驱人物,汉服运动步履维艰,前途未卜,现在有的论坛、团队管理层已经暮气太重,俨然成了养老院,令我辈不得不深思。
    注册日期早不等于元老。具体的数字缺乏统计,也难以统计,但是敝人在一些论坛不止一次的看到以注册年月的早晚作为排资论辈的标准,这个现象颇令人不解。如果说后学者看到比自己了解汉服更早的人,心怀尊敬,这倒是人之常情,对每个人来说学习一个新的文化领域,都需要请教他人,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而注册早的人以注册日期为理由对后来者不假尊敬,就有失礼数了,难道注册晚就代表知道的少吗,注册早就等于知道的多吗,显然不是,连老师也不能对学生没有尊敬,何况同道之间呢。这种以日期为标准的思维被推向极端,成为判定资格的论据,成为妨碍汉服群体扩大的阻力,甚至有时沦为斗争的借口,贻害甚深,不可不察。
    做过版主不等于元老。论坛的版主选择对某一相关版面话题擅长者固然合适,但并不等于所有版主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而且版主最主要的职务是管理版面内的言论,引导讨论风气,并非一定要学术功底深厚者担任。如果说网友对自己喜欢去的版面之版主心存敬意,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在此氛围下,版主们慢慢积累出自以为专家的心态,可就要不得了。在别人仅为客套的话语下幻想为自己真的成为了专家,活在这样一个靠自己想象搭建的小世界里,如此没有视野就是一个元老应有的水准吗?敝人当然懂得做过版主,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会对经营论坛有所裨益,但这不构成自封元老的前提。“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古话几乎无人不知,却总是不断有人身体力行的论证这句古语的正确性,值得玩味。
    活动组织者不等于元老。除了论坛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城市汉服团体,这正是推动汉服意识扩展的最主要力量,其中仍然存在“元老”现象。敝人相信大多数活动组织者对新人是尊敬的,是充满热情的向别人介绍汉服,但是在负责活动组织的少数人之间关系就未必那么和睦,因活动组织权、媒体上镜权、团队代表权而产生的争执、分裂并不是很奇怪的事。假如你是一个城市最早组织汉服宣传的人,请记住在这个城市组织活动并不是你的专利,汉服复兴是民族事业,不是哪个人建立名声、满足权欲的小舞台。还有因为自己时间不足而退出组织活动却又对后兴起的组织者心存鄙夷的人,如果是因为后来者知识匮乏或个人存在问题倒也罢了,可有些人就是容不得别人去组织,自己不干还接受不了别人干,这到底是想让知道汉服的人越来越多呢,还是维持一个固定人数自己当小霸王呢?
    敝人说这些并非牢骚话,而是在这个群体中目睹了太多太多因为私情而分裂、攻歼的事情,闲暇时敲打一些文字警醒他人惊醒自我。当论坛、团队一旦出现裂痕,往往就会有人出来说出“老人如何如何”之类的话,这“老人”到底多老呢,二十多岁的八零后青年也那么快老了吗?最先经营一个论坛一个团队的部分人士固然在其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但希望大家不要将其视为私家小天地,如果我们还没有放弃汉服复兴的理想,还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为好。汉服复兴刚刚开始,虽然已有一些颇有研究之士,但能有资历当元老的人应该是屈指可数的,人学的越多就感到知道的越少,敝人也希望近一些年内“元老”越来越少。
    敝人生活态度出入儒道间,参与汉服事业之前曾有过坐忘悟道的经历,已算作道家信徒,而后转向儒家,但儒道之间的根本处并无实质区别,没有名相之差。故而敝人坚持着以儒术对待汉服、以道术对待团队的心态,一则源于对民族传统的推崇,二则视提倡汉服为修行之事,并自认为不参与汉服对传统的感悟不可能超过以前多少,对此问题希望能遇到诚意探讨的同道。写这个帖子不担心引起某些自以为“元老”的人不快,这最后几句话是希望引来诚意交流之士,前面对“元老”的看法欢迎拍砖。
    汉服者齐鲁风敬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5-06 1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