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30,328贴子:12,650,400
  • 50回复贴,共1

看了《鸣梁海战》发现萨尔浒之役的杨镐失策到家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舜成部就犹如当年后金,况且当时明军的绝对实力还没有日本那么实在,居然选用兵分几路的战术,给后金各个击破的机会,就像鸣梁海战的日本一样。虽然说日本的当时的兵力构成复杂,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合而攻之,但是明朝当时的分兵策略就是最大的失败,即使打正面战估计胜算还能有可为。


IP属地:广东1楼2015-05-18 14:43回复
    屁,你看细节了吗?李瞬臣一轮攻击,日本就沉了一艘,日本呢?拿枪射了半天基本没事,最后还得要靠白刃战堆人海,鸣梁海战打是科技啊,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5-05-18 15:23
    收起回复
      2025-08-06 09:27: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分兵没错,只是事先没好好练习配合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5-18 15:25
      收起回复
        每一路的战斗力,都不够强。
        李凌的五千步兵都能给匈奴极大的杀伤,明末这几路兵马都有几万人,
        满洲兵总兵力也就6万,假如每一路都能拼掉一万以上的满洲人,就算此战失败,努尔哈赤也剩不几个人了。


        4楼2015-05-18 16:20
        收起回复
          每一路最多2万,本身战力就不占优,更何况对方人数也占很大优势!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05-18 16:32
          收起回复
            棒子戏也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5-18 22:01
            收起回复
              看见地上一条缝,灌上凉水就上冻。
              如果不是冻化了,谁知这里有条缝。


              IP属地:云南7楼2015-05-18 22:45
              收起回复
                只有李如柏的军队活了下来,刘綎和杜松都死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5-18 22:56
                收起回复
                  2025-08-06 09:21: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明军四路进兵,没有按约定时间行动,连两路都没有同时行动的,于是明军的“分进合击”正好遇上了后金兵的“合进分击”,结果明军以数量之多所占的优势立刻消失了,连杜松的一支主力进攻部队,也以二万之众遭后金三万兵马狙击,从而一军皆溃。不仅如此,明军各路进兵所差的时间,又为后金兵战胜一路,还手再战另一路赢得了机会,这有些偶然巧合,特别是刘一路,相差三四天才决战,如后金大部队不能及时赶到,他的一路明军很可能攻进赫图阿拉,而那将形成另一种结局了。但是没有造成那种结果,还是后金兵打得神速,调动得灵活。这里包含着指挥的正确。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新兴的后金,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因为他们一旦失败将万劫不复。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5-18 23:17
                  收起回复
                    鸣梁海战太假了,吧日本的战船描绘的那么垃圾,当时的日本战船不要太厉害,李舜臣强在他的龟船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5-18 23:17
                    收起回复
                      对于老奴之货早有定论,明白人明朝有,只不过党争一完就悲剧了。哎文官之间若不内斗也不至于此
                      “属者奴酋发难,四路进剿,三路败没。始误于李成梁,再误于杨镐、李如柏也。先是成梁剿平兀堂、孟草塔、王杲等诸丑类,用奴父他失为向导,借其髑髅以博封拜,因割我膏腴,以结戎心。二姓之好既联,三韩(指辽东)之备尽弛,开门揖盗,养虎自贻,此祸本乱源也。”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5-05-18 23:24
                      回复
                        这场战斗太急了,老皇帝为了给子孙留一个较为和平的国家。于是强行下令,被征调的将领们迟迟不赴任,或原地不动,或逗留关山,急得皇帝一再下诏紧催。士兵大多数不愿为他们打仗送死。刘出发前,等待征发的川兵,久等不来。有些将领就靠少数家丁打仗。刘与朝鲜都元帅姜弘立曾在一处宿营,姜弘立问他各路兵数,他回答说:“西南路大兵齐进,东路兵只有俺自己亲丁数千人,且有各将所领,要不出满万耳。”朝鲜《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36。可知刘也带了几千家丁。明兵作战时,总是处于被围歼或被追击的被动局面,说明他们缺乏主动进攻精神。明朝还把很大希望寄托在北关叶赫和朝鲜援军身上。结果一直靠明朝支持的叶赫根本就没有走到战场上去,一仗未打就撤了兵。朝鲜的援军的确和后金兵有所交锋,但他们早就对明朝三心二意,到了关键时刻终于投降了后金。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05-18 23:33
                        收起回复
                          搂搂有空去搜一下,但这本书很传统(很历史教课书感觉),不可多信,但资料比较充沛适合初步了解。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05-18 23:50
                          收起回复
                            分兵是没错,错就错在杨镐天真的以为每一路军都能打败建奴,就电影里来说,日本只是一家在打一家在看,算不上分兵,如果当时日本分兵了,赢的就是日本了,开战之初真正打的是来岛通总跟李舜臣一艘船在打,其他的朝鲜水军都在观望,士气全无,当时只要福岛正则率军逼近李舜臣的其他部队,那么朝鲜水军肯定全跑光了,到时候就可以随便打李舜臣的那艘船了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5-05-19 15: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