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吧 关注:739,110贴子:9,276,062

回复:枣庄老照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85年的枣庄市陶瓷工业公司的办公楼、营业大楼
现在应该是在文化路和振兴路十字路口东南角,现在是如家酒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5-06-12 10:56
回复
    市立二院 阴森森的图3是精神病房





    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5-06-12 10:57
    收起回复
      2025-08-16 11:12: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枣庄师专,现枣庄学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5-06-12 10:59
      收起回复
        市立医院




        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5-06-12 11:00
        收起回复
          市中区焦化厂


          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5-06-12 11:01
          收起回复
            立新小学学生迎接日本来宾


            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5-06-12 11:0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5-06-12 11:03
              回复
                枣庄地毯厂前身为枣庄麻纺厂,1970年建厂,主要建筑物:办公楼、俱乐部、车间、运动场、绿地等,建筑物主体保存较好,工业特性显著。根据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地毯厂位于市南五大功能区之一城市生活新区,规划目标为城市商业街区及体育运动中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5-06-12 11:04
                回复
                  2025-08-16 11:06: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市中区在对车站街进行棚户区改造时,一座沉睡百年的“红楼”横空出世。“红楼”始建于清朝末期,为四间二层红砖墙、红瓦小楼,因整体是红色而被称为“红楼”。“红楼”由三角梁脊支撑、红砖砌檐、设计美观大方。内部二层地板为木质棚板,墙面为白灰抹面,中间留有水泥楼梯,当时是“公和”商号鑫大面粉厂的机房。“红楼”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等不同时代,见证了社会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经风风雨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红楼”的面世,深藏了一个世纪鲜为人知的故事,揭开了“红楼”神秘的面纱,也揭开了一位民族商业企业家——玉山不为人知的创业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5-06-12 11:06
                  收起回复
                    老十八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5-06-12 11:07
                    收起回复
                      枣庄本地有年岁的人都知道南马道,都听过“一条马路一盏灯,一把花生吃满城”,这条马路说的就是南马路。当年的南马道就如同今天的吉品街,繁华热闹。90年代政府对南马道部分区域进行改造,建设了鲁南商城,一直将繁华延续至21世纪。直至八大、吉品街的兴起,才逐渐没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5-06-12 11:08
                      收起回复
                        这是位于胜利路上的老邮局,报栏是明显的标志,过去门口非常热闹,有很多代笔写信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5-06-12 11:09
                        收起回复
                          当年德国人拍摄的矿务局原貌



                          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5-06-12 11:10
                          收起回复
                            在枣庄老矿务局办公大楼北面“山东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院内西南方向有一处老建筑,该建筑坐西向东,入口的门厅与整体建筑独立开来,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青石垒砌的台阶以及3个半圆形青石拱门两侧各有一个抹角的正方形出入口与坡道相连,看得出刚落成的时候这里应该有一处很宽阔的空间,可以通行、停放车辆,虽然后边有两层高的建筑让人很容易看出来是个剧场之类用途的建筑,可是门厅的风格确实有其独特之处。既有别与中国传统建筑又与欧洲流行的哥特式建筑有些相似,简单不失庄重,质朴不失典雅,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占领枣庄后于1941年修建的供他们娱乐的戏院--- “枣兴堂”,该门厅与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修建的建筑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枣兴堂”正是反映了那个时期日本建筑兼容并蓄的风格特点,正门上方有一处应该是表明该建筑名称的匾额,现在已经看不清楚了,按照该风格,原来门厅的顶部应该有两坡顶,做出挑檐口进行自由排水。其他外墙饰面为水泥砂浆抹面拉毛。最初“枣兴堂”主要用于为日本人演戏、放无声电影,后来放开了,矿工们没事时也可以进去看戏,这应该是枣庄的第一座电影院。解放后“枣兴堂”被改成了办公室,后又改成了档案室,进入大厅以后看到里面被隔成了带有过道的办公室,迎面的铁栏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危房,请勿靠近” “枣兴堂”是日军侵华的见证,应该保护起来才对。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5-06-12 11:11
                            收起回复
                              2025-08-16 11:00:3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老矿务局大门往南走60米的十字路口东北角有个拐角(jue)楼在枣庄当时也算是个商业巨擎。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曾记得“拐角楼,出神仙”这句耳熟能详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5-06-12 11: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