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郑允浩的目光回到企划案上,“现阶段,中信的重心是东港开发案,据我所知在东港建设和城东区的商业用地上,中信内部是存在分歧的。”
郑允浩的手指弹了弹文件一角发出噪音提醒沈昌珉回过神来。
中信掌管东港开发的人是沈昌珉的表舅沈知舟,二十年前中信内部夺权的时候,是沈知舟一直站在沈慧珍的背后成为了她最大的助力,但是这次的东港开发案上两个人的意见颇有分歧,沈慧珍认为政府项目周期长、掣肘多,不如先趁着地价低政府急于脱手的时候先在城东造综合体和住宅区,随着人口的涌入和六号线的建设,城东区的发展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些事情沈昌珉虽然也有耳闻,但一直插不上手。
“你怎么看?”郑允浩问道。
“东港如果真的建成并且发展起来不要说城东一片,就是整个s城的经济都会再上一个台阶,所以政府方面对这个项目也是重点筹备,但是建新型综合体和住宅区不过是两三年就可以回本的事情,若是想用港口的建设来带动这一块的地价就算三五年的投入也很难有什么起色,中信的摊子铺得大,大马城市花园也没有到资金回笼期,夫人怕资金链出现断层想先回本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你的想法呢?”
“就算是城东开发了,东港的建设也一样势在必行,到时候地价已经涨了再让原住地的居民整体搬迁所耗费的投入只会更大,除非中信退出这个项目的角逐,不然资金掣肘也只是早晚的事情,不如现在搏一把,毕竟有政府背书银行那边沟通起来会容易很多。”
“万一跟大马的城市花园一样将重资陷在里面三五年都不能回笼呢?”
“地产,本来就是投机,地产泡沫经营了二十多年哪天政府风向一变,全盘崩塌也不过是顷刻间的事情。”
郑允浩点点头,“你倒是看得开。”
“这就是你和沈夫人不同的地方,谨小慎微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太守旧的话就只能眼看着被淘汰。”
“话虽如此,但不管是港口还是地产都还不是我所能涉足的地方。”
“那是以前,”郑允浩把文件放下来似笑非笑地瞄着沈昌珉,“现在沈知舟需要你的支持。”
沈昌珉朝窗外看了一眼,太阳渐弱将深蓝色的玻璃幕墙染出一片橘色的辉煌来,但背对着窗的那个人却暗了,余晖加深了他一身清冷轮廓。
郑允浩的声音不大但是很稳,“所以他会保你进董事,耀华赚的这笔钱是你现在的底气,这份开发案不是让你交给中信的,而是让你逞给沈知舟。”
三两句话让沈昌珉眼前的混沌豁然开朗,却在内心深处又疑窦丛生,“你对中信了如指掌。”
“不敢当,”郑允浩把企划案递回去,“我习惯了步步为营,”他勾了唇角带着点笑,“总要多做点功课才敢接下你沈少爷的单子。”
郑允浩总喜欢用工作关系撇清两人间的距离,但谁规定了工作关系就不是关系了?
沈昌珉并不是事事执着的人,但对人对事他一旦打定了主意就会咬着牙循序渐进地去做,他的性格里有不羁的成分也有坚毅的地方,并且直至此刻依然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于是他带着谈判桌上的官方笑容胸有成竹地伸出手,“合作愉快。”
郑允浩颇为嫌弃地准备随便一拍,却发现自己落入陷阱。
沈昌珉捉住他的手显然是用了力的,不准备让郑允浩就此挣脱并且补上后招,“你还欠我一顿饭呢允浩哥。”
自从沈昌珉隔三差五地往望江大厦窜以后,几乎每一次正经谈论公事的结果都是这样,刚刚有理有据地分析完局势就会被沈昌珉几近无赖地拉进私事范畴的旋涡里。
郑允浩虽然每每表示拒绝,
但最后又总是退步并且纵容的。
如果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那么明知应该保持距离而一次次地纵容越界就是一种逃避了。
虽然步步为营,但生而为人总有脆弱彷徨的时候。
郑允浩有时候逃避着想,就纵容一次吧,至少现在,还没有到兵戎相见的时候。
沈昌珉并不是不够聪明,
只是现在还没有学会心机,
这也是他让郑允浩觉得放松又贪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