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之前有类似的普及汇总帖,但以下内容主要为自己原创,所以还是发上来分享。部分作品图来自陶友,已注明作者名。欢迎大家提问和补充(如果问题帖子中已提到,有权拒答,呵呵),尽量把这类帖子做的更加专业与完善。建议除了看帖,大家还是要多练多实践,不做伸手党。很多经验的积累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分享作品和经验的那个人。
GO
1, 选择软陶的几个基本标准
答:软陶作为一种捏塑材料,在选择时其实是要综合考虑其特性的,而不是只看一个指标。每个人喜好要求和制作作品类型并不一样。所以最适合的其实才是你想要的。不过抛开个人的一些因素,软陶还是有很多基本的指标大家是可以参考的:
软硬度: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不同人对材料的软硬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儿童和低年级学生在玩软陶时,都希望材料软一些较好,因为好揉,作品要求并不高。而成人在制作较复杂造型或软陶切片时,则建议使用偏硬一点的软陶。同时因为气温原因,夏天玩软陶时会觉得软陶会手感更软,而冬天气温低时软陶更不容易软化。软硬度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基本原则就是可以软不能太粘,如果你买的软陶油性很大,粘手粘工具,根本无法塑型,那就是不合格的材料。硬但不能碎渣,如果根本不能揉成型,全部是颗粒状,那说明放置时间过长油性挥发。新手往往因为对材料特性不太熟悉,容易出现较多揉泥的问题,对偏软偏硬的软陶无法控制,后面我们还会提到一些揉泥的方法和面对软或硬的软陶一些解决方法。
细腻度:细腻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个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更细节化的表现作品。美国PREMO和SCULPEY系列有些摸起来会觉得比较硬,但实际很容量揉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材质非常细腻。好的软陶在生产时使用的基料目数是很高的,这也决定最终材料的细腻度。另外抽真空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在生产时就将材料内部的空气抽走,材料会更细密。用刀切软陶的截面,表面平滑细密,无气孔,颜色均匀,这就是比较好的材料。
结合度:所谓结合度,就是两块软陶压一起,是不是能很好的连结。在做造型时经常有不同的部位需要进行组合,特别是人偶制作,脸部的五官是不可能一次成型的,雕塑和手办原型制作时经常用到的添加法,是需要将小团的陶泥一点点往脸部堆、压、抹。所以细腻度非常关键,颗粒太大的软陶是很难抹平的。这也是大部分手办原型作品会使用精雕油泥、美国土类的材料的原因。国内因为众多陶友是希望直接做出成型的作品,而不是再去分件翻模,所以使用带有颜色的软陶直接做出造型作品的较多,这时候可能建议大家精细部分可以用更好的进口材料,普通部分可以用一般材料,甚至用不同的土进行调合找自己需要的手感。
变形度:这里有一个 测试,就是把软陶搓成不同粗细的长条,手握一端,看另一端的下垂度。一般来说越平越挺的更好,这个和材料的软硬度和细腻度其实也有关。软的一般很难立住,所以我们常说太软不好塑形也是这个道理,做出一件作品,放一会儿发现怎么有些部分往下塌。是不是越硬越好,也不一定,总体来看,摸起来硬,揉起来软,搓成条能立住,用压泥机进去方条,出来也是方块,是比较好的表现。
延展性:软陶搓成条状或压成片状,都会有一个廷展的过程,这个其实也是相对的,并不是说拉的越长越好,实际生产中,这个特性是可以调配的。如果胶性很强,软陶材料是可以拉成丝状的,但这个又会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呢?当然一拉就断的也并不好。特别是在做花条切片时,因为要将粗的花条拉长(而不是搓长),所以对材料的延展性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做花条的泥一般建议不要太软太油,你会发现很难控制,图案变形是难免的。
烘烤效果:最终都是要烤制成成品的, 不管怎么样烤,烤箱也好,水煮也好。最终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结实度,烤好的软陶是很结实的,不会出现一抠掉一块的情况。用指甲用力划,表面略有凹陷,说通俗点吧,就象你划硬塑料的感觉。一般陶珠类作品,往地板上摔,是会弹起而不会碎裂。二是韧性,为什么现在要强调最好有一定的韧性。因为这些年陶友的作品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细枝末节的部分越来越多。如果烤后的韧性比较好,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比如头发,兵器,衣服这些部分,就不会更容易损坏了。韧性一是和材料本身有关,二是和烘烤有关。这些在后面的烘烤部分再详细介绍,因为烘烤的方法和经验太多了。比如:软陶固化的方式,烤箱的选择,大作品怎么烤,陶珠怎么烤,烤焦起泡的原因等。
GO
1, 选择软陶的几个基本标准
答:软陶作为一种捏塑材料,在选择时其实是要综合考虑其特性的,而不是只看一个指标。每个人喜好要求和制作作品类型并不一样。所以最适合的其实才是你想要的。不过抛开个人的一些因素,软陶还是有很多基本的指标大家是可以参考的:
软硬度: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不同人对材料的软硬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儿童和低年级学生在玩软陶时,都希望材料软一些较好,因为好揉,作品要求并不高。而成人在制作较复杂造型或软陶切片时,则建议使用偏硬一点的软陶。同时因为气温原因,夏天玩软陶时会觉得软陶会手感更软,而冬天气温低时软陶更不容易软化。软硬度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基本原则就是可以软不能太粘,如果你买的软陶油性很大,粘手粘工具,根本无法塑型,那就是不合格的材料。硬但不能碎渣,如果根本不能揉成型,全部是颗粒状,那说明放置时间过长油性挥发。新手往往因为对材料特性不太熟悉,容易出现较多揉泥的问题,对偏软偏硬的软陶无法控制,后面我们还会提到一些揉泥的方法和面对软或硬的软陶一些解决方法。
细腻度:细腻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个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更细节化的表现作品。美国PREMO和SCULPEY系列有些摸起来会觉得比较硬,但实际很容量揉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材质非常细腻。好的软陶在生产时使用的基料目数是很高的,这也决定最终材料的细腻度。另外抽真空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在生产时就将材料内部的空气抽走,材料会更细密。用刀切软陶的截面,表面平滑细密,无气孔,颜色均匀,这就是比较好的材料。
结合度:所谓结合度,就是两块软陶压一起,是不是能很好的连结。在做造型时经常有不同的部位需要进行组合,特别是人偶制作,脸部的五官是不可能一次成型的,雕塑和手办原型制作时经常用到的添加法,是需要将小团的陶泥一点点往脸部堆、压、抹。所以细腻度非常关键,颗粒太大的软陶是很难抹平的。这也是大部分手办原型作品会使用精雕油泥、美国土类的材料的原因。国内因为众多陶友是希望直接做出成型的作品,而不是再去分件翻模,所以使用带有颜色的软陶直接做出造型作品的较多,这时候可能建议大家精细部分可以用更好的进口材料,普通部分可以用一般材料,甚至用不同的土进行调合找自己需要的手感。
变形度:这里有一个 测试,就是把软陶搓成不同粗细的长条,手握一端,看另一端的下垂度。一般来说越平越挺的更好,这个和材料的软硬度和细腻度其实也有关。软的一般很难立住,所以我们常说太软不好塑形也是这个道理,做出一件作品,放一会儿发现怎么有些部分往下塌。是不是越硬越好,也不一定,总体来看,摸起来硬,揉起来软,搓成条能立住,用压泥机进去方条,出来也是方块,是比较好的表现。
延展性:软陶搓成条状或压成片状,都会有一个廷展的过程,这个其实也是相对的,并不是说拉的越长越好,实际生产中,这个特性是可以调配的。如果胶性很强,软陶材料是可以拉成丝状的,但这个又会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呢?当然一拉就断的也并不好。特别是在做花条切片时,因为要将粗的花条拉长(而不是搓长),所以对材料的延展性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做花条的泥一般建议不要太软太油,你会发现很难控制,图案变形是难免的。
烘烤效果:最终都是要烤制成成品的, 不管怎么样烤,烤箱也好,水煮也好。最终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结实度,烤好的软陶是很结实的,不会出现一抠掉一块的情况。用指甲用力划,表面略有凹陷,说通俗点吧,就象你划硬塑料的感觉。一般陶珠类作品,往地板上摔,是会弹起而不会碎裂。二是韧性,为什么现在要强调最好有一定的韧性。因为这些年陶友的作品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细枝末节的部分越来越多。如果烤后的韧性比较好,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比如头发,兵器,衣服这些部分,就不会更容易损坏了。韧性一是和材料本身有关,二是和烘烤有关。这些在后面的烘烤部分再详细介绍,因为烘烤的方法和经验太多了。比如:软陶固化的方式,烤箱的选择,大作品怎么烤,陶珠怎么烤,烤焦起泡的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