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道村位于晋南的姑射山下,再往西走,就走出了襄汾县,到了乡宁县。从地理位置看是个偏远地方。按常规,偏远地方人必然少,盘道却是个拥有3400多口人的大村。看来闹市外也有人群喜欢居住的地方。
僻远的盘道村曾住过两位从闹市过来的人。
一位是晋文公。当然,晋文公住在这儿时还不是晋文公,只是公子重耳。而且这个重耳还是带罪之身。因遭骊姬陷害,世子申生自杀身亡。重耳被指为申生同党,也遭捕杀,只好连夜逃出国都,奔往僻地。头一个落脚点就是这山麓下的村落。对了,那时这个村落叫做太平庄。重耳刚进庄门,追兵就赶到了,敲门质问:这是啥村?
守门人为庇护重耳,搪塞说:蟠桃村。又问:离太平庄多远?回答:正南五里。
官兵追去,重耳趁机从三官峪逃走了。晋献公闻知后,派大将李牧纵火焚庄灭村。李牧心善,便在村外制造了个灭庄的假象,回去复命:太平庄已灭。之后,村庄当然不能再以太平相称了,便顺水推舟叫成了蟠桃。到了清代,蟠桃才改为盘道。
据说改名的原因和另位来人有联系。这位来人是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就是和韩厥、程婴义救孤儿的那位。那年,他和二位义士合谋好,便抱了程婴的孩子,冒充赵氏孤儿来到这蟠桃村,躲进一座土窑中。屠岸贾知晓了就带领兵士追搜到这里,摔死“孤儿”,乱棍打死了公孙杵臼。可怜的义士为救他人的孩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蟠桃村人甚为公孙杵臼的精神感动,将他隐居的窑洞保留下来,一代一代不准毁坏,一直呵护到今日。如今,村中的土窑早被一排排新瓦房代替了,可那座收留义士的土窑洞仍然安卧着。清代的时候,官家听说了,好奇地说,这哪里是蟠桃村,分明是盘道村!
是啊,这里盘踞着古老而深邃的道义,从2000年前绵延到今日。
乙酉年初冬,我来到盘道村。原以为公孙土窑不过是一种传说,哪料还真有遗存,且完全是从土崖中掏出来的。门低窗小,一看就古朴得不能再古朴了。世事远去这么长时间了,公孙的旧窑哪还能指认得这么清楚?每谈及此事,便有人质疑。这质疑也有些道理,但我却丝毫也不怀疑这土窑洞的真实。我愿意这古老的村落收藏人间珍贵的道义,而且,永远永远收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