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吧 关注:274贴子:2,201

回复:电影剧本 惊天之作看谁慧眼识珠 《朱仙镇之战》寻合作细化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9楼2015-07-29 11:20
回复
    图片没出来 是因为有广告嫌疑嘛?
    本人从不发广告.请编辑高抬贵手,


    40楼2015-07-29 11:23
    回复

      岳云在岳家军中的管职:
        岳云 字应祥,号会卿,别号赢官人。在岳家军中的正式职务(这是我的词汇,宋人叫『差遣』、 西人应该叫job吧)是宣抚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在传世的《王贵颖昌捷奏》中王贵称其为『岳机宜』。岳飞的幕僚中有一位叫黄纵, 在他儿子黄元振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岳飞称呼其为『机密』。书写机宜文字与主管机宜文字仅差两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
        “宣抚使司书写机宜文字: 军职差遣名。为宣抚司使亲近幕僚,许宣抚使辟亲属充。掌草拟本司机密文书。”(曦按:是草拟,不仅仅是见文生义的抄写、誊写。当然,也不排除这些文书中有岳飞亲写的奏章、札子;再比如岳飞著名的《谢讲和赦表》就是由他的幕僚张节夫起草的;岳飞罢官时的谢表则由其幕僚岳飞沈作喆起草,有『功状蔑闻,敢遂良田之请;谤书狎至,犹存息壤之盟』之句)
        “宣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 差遣名。宣抚司幕僚。掌管本司承受、行遣上下机密文书。官位与发运司主管机宜文字等(《宋会要·职官》41之29)”


      43楼2015-07-29 14:46
      回复


        宋代的酒有多少度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中原流行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
          当时主流的酒有粮食酒(米酒)、果酒(葡萄酒)、黄酒。酒精度大约在12-13度,和现在的啤酒度数差不多(当然那时候没有啤酒)。
          另外,各位看官不知有没看到,倒酒的时候用的是一“筛”字。那时候的米酒其实就是酒糟,喝的时候需要过滤.


        46楼2015-07-29 20:06
        回复


           宋徽宗政和以后制定的军级
            高级军官
            太尉:正二品高等武官,而在更多场合下则作为对武人的尊称。
            第一种(正任和遥郡):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
            第二种(横行正使):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左武大夫、右武大夫
            中级军官
            诸司正使: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
            (横行副使):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卫郎、翊卫郎、拱卫郎、左武郎、右武郎
            诸司副使:武功郎、武德郎、武显郎、武节郎、武略郎、武经郎、武义郎、武翼郎
            低级军官
            大使臣:敦武郎、修武郎
            小使臣:从义郎、秉义郎、忠训郎、忠翊郎、成忠郎、保义郎、承节郎、承信郎


          47楼2015-07-29 20:10
          回复







            48楼2015-07-29 20:29
            回复

              《宋史。杨再兴传》:
                “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兀术愤甚,并力复来,顿兵十二万于临颍。再兴以三百骑遇敌于小商桥,奋勇与之战,杀二千余人,及万户撒八孛堇、千户百人。再兴战死,后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
                本故事设定杨为选锋正将,帅及所部为大军立住营盘争夺水源,力争击退正在半度商河的金军,为本军立营争取有利位置,接敌后毫不犹豫杀入军,誓擒宗弼。另设定杨为选锋正将。


              49楼2015-07-30 17:42
              回复

                1130完颜宗弼南下一个感人的故事:
                  1130年金完颜宗弼为主将南下,南宋很多忠义之士奋起抵抗,其中有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就是说当金国人打下一座城市的时候,攻占了一个州城,守将就投降了,守将投降之后,金将就领着金兵入城,当然金兵的人数也可能非常之少,估计也就千把来人,领着入城。结果一入城走到道边上,一个叫 唐琦 的卫士。突然从怀中掏出一块石头投向金将,那当然是一掷不中了,然后马上金兵上来就把唐琦抓起来,刀架在脖子上,抓起来了。然后就审问他,金朝的将领觉得非常奇怪,说你们主帅都投降了,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士,你为什么反抗?而且你为什么这么愚蠢,拿石头砸我,你就甭说你砸得着我,砸不着我,你就砸着我,我能怎么着?你还能给我砸死吗?而且我这上千名士兵,你这不是很危险的事吗?你为什么做这种事。这个人就义正词严地回答,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卫士,但我尚知忠义,我生为宋臣,死做宋鬼。然后这个金将一听这话,也非常感动,就跟投降的宋将说,你是一城主帅,你的气节还不如你手下的卫士。主帅听完就非常惭愧,不好意思,非常惭愧,这个时候这个卫士就转过身跟主将说,说你看我,一个月的俸禄就一石米,我都知道以死报国,说你世受皇恩,高官厚禄,结果金军南下,开城投降,你将来死了之后,你百年之后,黄泉路上你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骂的这个宋将很是简直惭愧。然后金朝的大将很感叹,义士,你真是义士,你愿不愿意投降?他说绝不降,宁死不降,金将说那就成全他,把他杀在当街。这个卫士唐琦慷慨殉难,令金兵金将们叹息不已。
                本剧中,将唐琪化身选锋军小将,阵亡疆场,以纪念之。


                50楼2015-07-30 17:45
                回复








                  51楼2015-07-30 17:50
                  回复

                    同时代大家
                    王日休,(-1173年),字虚中,佛家居士,称龙舒居士,南宋龙舒(今安徽舒城),今天庐州人。宋高宗朝,举国学进士,弃官不就。博通群经,训传六经语孟数十万言,一旦弃去。专修净土宗。著有《龙舒净土文》,修西方之业,布衣蔬食,日课千拜。
                      王日休精博贯通群经,而且训诂注解《六经》、《论语》、《孟子》的文义有数十万言,有一天突然全部将之舍弃。后来专修西方净业,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每日以礼佛千拜为功课。曾经著作一书名为《龙舒净土文》。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乞丐、僮仆奴婢、官署中的差役,以及优人艺妓等这些人,王日休都以净土法门,劝勉引导他们皈依佛门。《龙舒净土文》的文章浅显且善於应用权巧譬喻,非常详实而恳切,就好像是父兄在教导子弟一般。
                      [宋]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主要著作:
                      注解《六经》、《论语》、《孟子》
                      《净土圣贤录》
                      校辑《无量寿经》
                      校辑《佛说大阿弥陀经》
                      《龙舒净土文》


                    55楼2015-07-30 17:55
                    回复











                      59楼2015-07-31 18:27
                      回复
                        笑一笑









                        60楼2015-07-31 18:30
                        回复


                          宋朝 军队的建制
                          宋军是职业军队,理论上不应再有平时、战时编制的区别。但是实际上这套编制在战时运转并不理想。到北宋中期又发生转变。范仲淹在主持陕西防务时,为适应作战需要而重新整编军队:以5人为“伍”,5伍(25人)为“队”,5队(125人)为“阵”,20队(2500人)为“将”。“将”作为独立战术单位,直接指挥下属。
                          后来他的部下蔡挺在宋神宗改革时又将这一编制改动后向全军推广:10人为“火”,5火为队(50人),10队为营(即指挥,500人),若干个营组编为“将”(根据战役需要3000—10000人不等)。指挥以下完整编制调动,将的编制也尽量保持稳定,指挥官有“将”和“副将”,下属尽量不打乱。1081年全国建立起92将,号为“将兵法”。
                          宋皇朝在颠沛流离中匆猝建军,重新将“军”作为独立战术单位,把原来的“将”组编为若干个军,设“统制”或“统领”为军指挥官;又按照战略防御方向将“军”组编为若干个“大军”,设“都统制”或“护军”为统帅。
                          如韩世忠为“前护军”,以楚州(今江苏淮安)为中心组织防御,下辖11个统制、13个统领,有63将编制,约8万兵马。
                          刘光世为“左护军”,下辖10军,防御淮北方向,约有5万多兵马。张俊为“中护军”,有11军、99将编制,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展开,兵力约为8万人。
                          岳飞为“后护军”以鄂州(今武昌)为中心组织防御,辖12军,有84将编制,10万多兵马。吴玠为“右护军”,在今陕南一带展开,约7万人,编制较为混乱。
                          不过至1139年与北方金朝和议成功后,南宋朝廷就裁撤了“大军”的编制,由朝廷直接控制各军。军以下仍然保留将、营、队、火的基本编制。
                          火10  队50押队(拥队)
                          营100—500准备将(部将)
                          将500—5000正将两副将
                          军5000以上统制或统领(统制大于统领,统制领的“军”大于统领带的“军”)
                          还有按照战略防御方向将“军”组编为若干个“大军”,设“都统制”或“护军”为统帅。
                          按常用实职。驻屯大军的军队主官由小到大依次是:训练官(排长)部将(连长)准备将(非主力营长)副将(次主力营长)正将(主力营长)统领(团长)统制(师长)都统制(军长)制置使(省军区司令)宣抚使(大军区司令)。太尉相当于总参谋长,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统领以上还有副职。
                          部队人数和编制一般不固定,相同编制的部队人数能相差几倍。通常训练官为一队首长,每队50人。队下还有拥队、押队、旗头等名称,士兵也分几等,还有随军民夫。


                          61楼2015-08-01 19:03
                          回复

                            宋朝 军队的建制
                            宋军是职业军队,理论上不应再有平时、战时编制的区别。但是实际上这套编制在战时运转并不理想。到北宋中期又发生转变。范仲淹在主持陕西防务时,为适应作战需要而重新整编军队:以5人为“伍”,5伍(25人)为“队”,5队(125人)为“阵”,20队(2500人)为“将”。“将”作为独立战术单位,直接指挥下属。
                            后来他的部下蔡挺在宋神宗改革时又将这一编制改动后向全军推广:10人为“火”,5火为队(50人),10队为营(即指挥,500人),若干个营组编为“将”(根据战役需要3000—10000人不等)。指挥以下完整编制调动,将的编制也尽量保持稳定,指挥官有“将”和“副将”,下属尽量不打乱。1081年全国建立起92将,号为“将兵法”。
                            宋皇朝在颠沛流离中匆猝建军,重新将“军”作为独立战术单位,把原来的“将”组编为若干个军,设“统制”或“统领”为军指挥官;又按照战略防御方向将“军”组编为若干个“大军”,设“都统制”或“护军”为统帅。
                            如韩世忠为“前护军”,以楚州(今江苏淮安)为中心组织防御,下辖11个统制、13个统领,有63将编制,约8万兵马。  刘光世为“左护军”,下辖10军,防御淮北方向,约有5万多兵马。张俊为“中护军”,有11军、99将编制,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展开,兵力约为8万人。
                            岳飞为“后护军”以鄂州(今武昌)为中心组织防御,辖12军,有84将编制,10万多兵马。吴玠为“右护军”,在今陕南一带展开,约7万人,编制较为混乱。
                            不过至1139年与北方金朝和议成功后,南宋朝廷就裁撤了“大军”的编制,由朝廷直接控制各军。军以下仍然保留将、营、队、火的基本编制。  火10  队50押队(拥队)  营100—500准备将(部将)  将500—5000正将两副将  军5000以上统制或统领(统制大于统领,统制领的“军”大于统领带的“军”)  还有按照战略防御方向将“军”组编为若干个“大军”,设“都统制”或“护军”为统帅。
                            按常用实职。驻屯大军的军队主官由小到大依次是:训练官(排长)部将(连长)准备将(非主力营长)副将(次主力营长)正将(主力营长)统领(团长)统制(师长)都统制(军长)制置使(省军区司令)宣抚使(大军区司令)。太尉相当于总参谋长,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统领以上还有副职。
                            部队人数和编制一般不固定,相同编制的部队人数能相差几倍。通常训练官为一队首长,每队50人。队下还有拥队、押队、旗头等名称,士兵也分几等,还有随军民夫。


                            63楼2015-08-04 16:12
                            回复








                              66楼2015-08-04 16: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