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光之恋吧 关注:6,915贴子:426,668

恋◇.智光`﹎【讲座】关于描写的一些小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智光~


1楼2015-07-24 17:09回复
    BGM:[GUMI]aira
    强推我大男神ナブナ的新曲!调教和作曲都美哭了!(殴


    2楼2015-07-24 17:09
    回复
      食用须知:
      这仅仅是个人意见,欢迎讨论XD
      这篇讲座主要讲解【文笔】。其实在欣赏一篇小说时,文笔的比重不会超过一半。但是如果连最基本的文笔流畅都做不到,那是连读者都不为你驻足,更别提欣赏了。
      写下这篇的目的是希望能尽一些绵薄之力,帮助大家对文笔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
      文中如果出现稍加偏激之词则请多多包涵XD
      楼下正文ww


      3楼2015-07-24 17:10
      回复
        现在大家写的一般都是小说吧?那么在开始我想重申一点,这也是现在很多网文没能注意到的地方。
        小说是以【人】为主。
        何谓以人为主?——换到网文上,那就是何谓以主角为主?
        最浅显的理解——这篇小说的所有剧情都是以主角为中心展开。其实不止,这些剧情能存在必有其合理性,而这合理性正是从主角身上找的。之所以会有这个场景,是因为这个主角的【特征】【性格】导致的。举个栗子,神奇宝贝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神兽亲近小智?
        不是因为小智是主角,而是因为作为主角的他有着【善良】等特征,才能吸引诸多神兽。
        小说也不例外。你所描写的这个事例是为了体现主角的什么【性格】、【特征】呢?每写一件事就要问问自己,这才能不偏离小说的初衷。
        而现今许多小说,却是以【剧情】为主。【人】本身的存在却被淡化了。
        细细品读便不难发现,【人】甚至沦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道具。现在的小说之所以给人感嚼之无味,便是因为这些人都是千篇一律的,没有出彩的、可以令人记住的地方——主角的行为经常让我觉得“如果他不这么做就不能这么进展下去啦”,而非“因为他是怎么样的人才会做这件事”。
        举起第二个栗子。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 卡列尼娜》知道吧?托尔斯泰曾坦言,写下这部小说的初衷是因为看到了一则新闻——就是一名情妇卧轨自杀。他本想安娜这样的人便是死了也是罪有应得,却在小说中不自觉地深化了安娜这个人,开启了一条通往人类心灵的道路。
        对于这个栗子,我个人关于写作层面的概括便是——托尔斯泰本想写一个悲惨的下场给这一类女人(便是为了【剧情】而写),但在写作过程中他扣住了人物的本性不放,使人们透过这些剧情而对人物本身有了思考。于是安娜这个人物经久不衰。
        所以在写文前,比起大纲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的主角有着什么【性格】【特征】。
        然后全文便紧抓着这些特征来写。
        再举个栗子,假定小光是个【心思细腻、敏感】的女孩子。
        心思细腻的女孩子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平时会注意到什么?这样询问自己,得到的答案就是你要写的情节。譬如我认为这样的女生说不定会想太多,而绊住自己前进的脚步bala
        所以我在万里长风里会写:小光因为害怕小智因不见甚久后淡忘她,而踟蹰在雷文市,迟迟不敢到东合众。但又因为对友人浓厚的思念而想见他,这两厢矛盾的心情最终在摩天轮前爆发,变成她想与小智一同坐上摩天轮来表示她渴望恢复过去亲密无间的友情。最终透过卡米兹蕾之嘴得知实情后,才下定决心到东合众。
        啊,不过写的不明显而变得云里雾里就是了…别打我(逃
        实际上关于【人】这一点我自己也没做好,放在开始就当做给自己的勉励吧,希望自己也可以写出关于人本身的小说;-D


        4楼2015-07-24 17:10
        回复
          TBC
          写到这里累的不行…就先这样吧(!?)防止自己坑掉先丢上来鞭挞自己继续写…


          6楼2015-07-24 17:11
          回复
            栗子酱写得棒棒哒~(o゜▽゜)o☆
            以【剧情】为主。【人】本身的存在却被淡化了……我的膝盖中了一箭……


            IP属地:福建7楼2015-07-24 18:37
            收起回复
              原来不是因为智爷是主角吗【震惊
              以及我要有这文学素养我就不至于文学考试考这么差【捂脸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7-24 19:41
              收起回复
                接着讲讲动作。
                …绞尽脑汁地想了想,动作描写好像也没什么好说的…(殴
                动作描写一般是穿插在心理活动或者对话之间的,这一类一般都比较简单,用白描直接表达你想要的意思就好。譬如要描写一个人心虚,可以在他说话行间穿插句“他的手紧紧攥着衣角”这一类有象征意义的动作,使行文更加灵活。
                难一些的就是一整段的动作描写,举一个有点重口的栗子(跑走
                《檀香刑》最后行刑的时候:
                “与此同时,俺的手拿不准了。俺一槌悠过去,打偏了,打在了爹的爪子上。爹呻吟了一声,松开了手。俺又一槌悠过去,这一槌打得狠,橛子在爹的手里失去了平衡,橛子的尾巴朝上翘起来,分明是进入了它不应该进入的深度,伤到了孙丙的内脏。一股鲜血沿着橛子刺刺地窜出来。”
                “悠”“翘”“窜”这些字眼,细细品味下就会发现这些字用的极为巧妙~总之能代表这个动作的字眼要好好斟酌,实在不行…翻字典(殴
                而且还要避免动词重复,就算做了不一样的动作,只要心境有了细微的不同用词也要更换。
                举个清新的栗子。
                “上车前,他转头望她一眼,看见她向自己挥挥手送别,还是一副没心没肺地样子,他便放心地告诉她接着有一年可能都回不来了。
                上车后,他探出窗外,她摆了摆手。”
                虽然都是摇手表示送别…但是“挥”和“摆”二字表达的当事人的情感还是不一样的。挥手相较于摆手幅度更大,情绪也更高涨一些。
                恰当的修饰也是必要的。像是上文血“刺刺地”窜出来,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好疼…
                嗯,这就是代入感。
                动作描写特别出彩的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老人与海》啦,里面一系列的动词叠加看得人欲罢不能呜呜!画面感超级强烈!


                9楼2015-07-24 22:28
                收起回复
                  貌似很厉害我跪着看完了【别闹】
                  作为一个渣我要长期徘徊在角虫身边_(:з」∠)_【切克闹】
                  角虫愿意跟渣渣玩吗,愿意跟渣渣做朋友吗_(:з」∠)_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7-25 09:11
                  收起回复
                    看完了,然后我原来已经从剧本家进化成人形师了!
                    这就是所谓的sohigh啊【不


                    13楼2015-07-25 11:54
                    收起回复
                      对话这方面容我再啰嗦两句。
                      提示语的改变以两三句变一次为宜,原因比较复杂…
                      假设对话就三句,如果三句每一句的提示语位置都不一样,读者会觉得句式不整齐,读着不太舒服;万一三句提示语位置一样,读者会觉得这重复了吧。
                      #就是那么挑#
                      另外关于对话中的重点句和铺垫句之分,这是由作者本人决定的。你觉得这句话是伏笔,是线索,是真相…等等,只要你觉得比较重要,那它就是重点句。每一段对话在其文中都有作用,不是推动剧情,至少也要刻画人物形象,那你就要选出最能代表这人形象的话。
                      对了既然讲到这里,就要再多嘴一句。
                      每一句话也要紧扣这个人的性格。每一句话写下来之前,你都要想想这个人真的会说这句话吗?你还可以想象这个人说出这句话的样子…有违和感木有?有就改。
                      至于既不能推动剧情,也不能深化这个人的形象,纯粹就是想凑字数的对话…这不叫对话,这叫啰嗦。
                      以及提示语的多少,长短,这要视文体来定。如果是含有收集线索、解谜要素的文章,比较考验读者大脑的那一类就一定要注意流畅感。但如果是青春系小说就不用太注意啦,但是提示语的长短是一定要控制的,不然可能会导致阅读疲劳喔。


                      14楼2015-07-25 17:29
                      回复
                        最后讲讲神态描写!心理活动啥的就别讲了,一般都懂~
                        神态描写一般写脸部的表情,而神态最重要的是【细节】。
                        一次眨眼、一个眼神、唇角的弧度、就连双颊肌肉的颤动,鼻翼的舒张都是情绪忠实的反映者。而且一个细节,比起一个大而范的“XX感到悲伤/快乐…”更能打动人。
                        就举悲伤这个栗子,悲伤的表现有什么?一般都会想到哭吧。
                        那么在这时,你与其写“她泪水淌了满脸”倒不如写她“低垂的眉、朦胧的双眼、两颊的水痕”,后者更加细致,更容易在读者脑中勾勒出这幅画面。
                        而更高明一点,就是运用对比和修辞。
                        平时的神态是怎么样的?现在因为高兴/悲伤变得如何了?这样对比之下情绪的渲染就会变得更浓烈了。
                        还有一种对比是动静对比,这种对比显出的情绪落差更加强烈。
                        比方一个女生收到喜欢的男生的告白,先写她怔住,眉眼稍挑、唇口微张,这是静;后写她不禁弯眉,唇角的笑容一点点扩大,这是动。狂喜、悲恸等浓郁的情绪,都适合用动静对比。拿悲恸做个对比:他维持礼仪的微笑僵住,眼底点点希望的光火被一潭死水扑灭,明明身处夏日却好似遭了一通霜雪的捶打。渐渐地,才反应过来一般地有怒号从他齿间泻出,面部肌肉和声带一同颤抖,也扭曲成一团,长长的皱纹布满脸庞。
                        修辞手法就比较简单。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把王爵夫人“怯弱和讨好”的表情比作“软弱的摇晃垂着的尾巴的狗的神情”。
                        嗯…诸如此类,可以将一些难以描写的表情具体化。我忘记在哪里看过,有个作者将“大笑”夸张成“像发了癫神经病一样”……这样也是可以有的。有些情绪太过沉重(?),用细节难以概括全貌的话,就直接上修辞吧。
                        好的!至此为止有关【人】部分的描写就全部写完啦!
                        然后再写一些细节方面就ok!环境描写我就不讲了,这个没什么技巧的,多看看名著就好(殴


                        15楼2015-07-25 17:29
                        收起回复
                          结尾时给你们提几个注意事项!
                          写文时一定要注意长短句交错!而且一旦发现自己的句子写太长了(超过三十个字?)就要开始分句!禁止定语部分过长,写那么多修饰语没人看就是浪费写手的时间,而读者一旦看了就会显得喧宾夺主。长短句交错是为了便于控制读者的阅读速度,快慢交错会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
                          一段、甚至一篇之中禁止重复用词。第一次写天空,第二次换成苍穹,第三次换成青空、天际…总之尽量避免!


                          17楼2015-07-26 00:25
                          回复
                            暖一个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7-28 09:43
                            回复
                              双膝跪地听讲座,以及积极争做反面例子(大雾)的俺DA☆ZE~


                              IP属地:江苏20楼2015-07-28 16: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