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h吧 关注:579,874贴子:16,894,633

回复:中国古代恐怖怪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酉阳杂俎》中的这一段简直了。。。唐代的志怪很多都没有因果报应的剧情,像这个故事一样无端躺枪惨遭横死的比比皆是。
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6年),有一个读书人,庄园在渭南,赶上有病死在京城。他的妻子柳氏,继续在庄园里住,柳氏有一个儿子,年约十一二岁。一个夏天的夜晚,她的儿子忽然恐惧惊悸,不敢睡觉。三更之后,她儿子看见到窗外有一个老头,身穿白衣,两牙长出唇外。那老头仔细地看了好久,才渐渐走进屋来。有一位婢女睡得正香,于是老头就扼住她的喉咙,婢女的骨头应手而碎。老头抓起婢女就吃,不一会儿便露出了骨头。老头就把她举起来,喝她的五脏。只见那老头的口大如簸箕,柳氏的儿子吓得大叫,等到仆人赶进来,老头却不见了。婢女已只剩下骨头了。几个月之后,也没发生别的事情。不久后日暮时分,柳氏坐在露天地儿纳凉,有一只胡蜂绕着她的头乱飞。柳氏用扇子把胡蜂打落在地,原来是一粒胡桃。柳氏把胡桃放到屋里。于是胡桃就长起来,一开始像拳、像碗那么大,惊看的时候,已经如同盘子那么大了。那怪异的胡桃忽然一声巨响分成两半,在空旋转,发出的声音像一窝马蜂。那两半胡桃突然合到柳氏头上。柳氏的头被击得粉碎,她的牙齿飞出去嵌进树干里,那怪物便飞走了。到最后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怪物。
原文:唐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妻柳氏,因庄居。有一子,年十一二。夏夜,其子忽恐悸不眠,三更后,见一老人,白衣,两牙出吻外。熟视之,良久渐近前。有婢眠熟,因扼("因扼"二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其喉,咬然有声,衣随手碎,攫食之。须臾骨露,乃举起,饮其五藏。见老人口大如箕,子方叫,一无所见。婢已骨矣。数月后,亦无他。日暮,柳氏露坐纳凉,有胡蜂绕其首面,柳氏以扇击堕地,乃胡桃也。柳氏取置堂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嚗然分为两扇,空中转轮,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柳氏碎首,齿著于树,其物飞去。竟不知何怪也。


IP属地:湖北65楼2015-07-30 20:37
收起回复
    想成为赌神么?《酉阳杂俎》有如下诀窍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赌钱咒云:“伊谛弥谛,弥揭罗谛。”,念满万遍,呼骰色随意而转。
    《酉阳杂俎》这短短一句话,后世竟然还有信以为真的,据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有赵生者信之。诵至千,喜曰:“亦足小胜!“遂与人决赌,连呼不验,丧资而返。”


    IP属地:湖北69楼2015-07-30 21:11
    收起回复
      2025-08-14 21:09: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简直无力吐槽。。。
      李冗《独异志》记载:北齐将领彭乐勇猛无双。当时,高欢率彭乐等十余万人,在沙苑与宇文护交战。当时,彭乐喝了酒,乘醉深入敌阵。被刺得肝肠都流出来了,彭乐于是把内脏又塞回去,有些塞不进去露在外面的就被他截去了。彭乐又进入战场厮杀,宇文护的军队于是被打败了,横倒竖躺的死者有三万余人。
      原文:北齐将领彭乐勇猛无双。时神武帝率乐等十余万人,于沙苑与宇文护战。时乐饮酒,乘醉深入,被刺得肝肚俱出,内之不尽,截去之,复入战。护兵遂败,相枕籍死者三万余人。


      IP属地:湖北72楼2015-07-30 21:52
      收起回复
        《太平广记》里的一个悲伤的故事,虽然不是志怪,但还是顺便贴来了
        齐国的敬君擅长绘画。齐王建造一座九重台,召见敬君去九重台作画。敬君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他非常想念他的妻子,于是绘了一幅妻子的画像,很美,跟真人一样。齐王看见了这幅画像,也觉得画的女人非常美丽。于是齐王赏赐给敬君百万钱,然后将他的妻子迎入宫内为嫔妃。
        原文:齐敬君善画。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画。君久不得归,思其妻,遂画真以对之。齐王因覩其美,赐金百万,遂纳其妻。


        IP属地:湖北74楼2015-07-30 23:08
        收起回复
          让牛舔是一件很爽的事么?
          唐代李冗《独异志》记载:韶阳有一个牧牛的人。一天,牛突然舔了舔这人的手臂,被舔过的皮肤变得十分洁白。这个人很高兴,于是脱衣裸体,让牛舔遍全身,结果全身的肤色都变白了。几天后此人暴死,他的家人怀恨在心,于是宰了这头牛,请村社里的人一同吃牛肉,结果吃了这牛肉的几十个人,这天晚上全死了。
          原文:韶阳有一人牧牛,一旦,牛舐其臂,而色皎白。此人乐之,即袒其体,令牛遍舐,皆白。其人数日间暴卒。其家恨,杀此牛,召村社同食之。凡食者数十人,一夕同卒。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5-08-03 00:09
          收起回复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临川郡南城县县令戴詧,当初在馆娃坊买了一处宅子。闲暇之日,他和弟弟坐在厅堂里,忽然听到外面有女人聚到一起哄笑的声音,有的近有的远。戴詧觉得很奇怪。笑声渐渐地近了,忽然看到几十个女人散站在厅前,忽地又不见了。如此一连几天。戴詧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厅堂边上有一棵枯梨树,有合抱那么粗,戴詧认为它是不祥之兆,于是就把它砍了。树根下有一块石头,露出来的部分有拳头大小,向下挖便变大,样子象煎饼用的鏊子。于是就在它上面点上烈火,浇上醋,再凿。凿了五六尺深,也没凿透。忽然看见一个女人绕着坑拍掌大笑。过了一会儿,她拉着戴詧一块进到坑里,把他扔到石头上。戴詧的家人又惊又怕。女人忽然间又从坑里钻出来,放声大笑,戴詧也跟着她爬出来。戴詧刚爬出坑,他的弟弟又突然不见了,那个奇怪的女人也失去了踪影。家人悲伤地大哭,只有戴詧不哭。他说:“他也很快活,何必要哭呢?”戴詧一直到死,也不肯说出实情。
            原文:临川郡南城县令戴詧,初买宅于馆娃坊。暇日,与弟闲坐厅中。忽闻外有妇人聚笑声,或近或远。詧颇异之。笑声渐近,忽见妇人数十散在厅前,倏忽不见,如是累日,詧不知所为。厅际有枯梨树,大合抱。意其为祥,因伐之。根下有石,露如拳。掘之转阔,势如鏊形。乃烈火其上。沃醋复凿。深五六尺,不透。忽见妇人绕坑,拊掌大笑,有顷,共牵詧入坑,投于石上。一家惊惧。妇人复还,大笑,詧亦随出。詧才出,又失其弟,妇人亦失。家人恸哭,詧独不哭。曰:"他亦甚快活。何用哭也。"詧至死,不肯言其状。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5-08-03 00:22
            收起回复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湖城旅店前,曾经有一个河北的将军骑马路过这里。走了不几里,忽然有斗器一样的旋风在马前刮起。将军用鞭打它,它变得更大了,于是就旋转地吹到马的头部。马的鬃毛像树木一样立了起来。将军惊惧,下马来看,只见马像人那样用后腿站立起来嘶鸣。将军大怒,于是拔出佩刀砍那怪异的旋风。旋风随之散灭,马也死了。将军剖开马肚子一看,肚子里已经没有肠子。最终也没弄明白那风是什么怪物。
              原文:湖城逆旅前,尝有河北军将过。行未数里,忽有旋风如斗器,起于马前。军将以鞭击之,转大。遂旋马首,鬣起竖如植。军将惧,下马观之。马时人立嘶鸣。军将怒,乃取佩刀拂之。因风散灭,马亦死。军将剖马腹视之,腹中已无肠。不知何怪。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5-08-03 00:24
              回复
                唐代《广古今五行记》记载:清河人崔广宗,唐玄宗开元年间是蓟县县令。他犯了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判他极刑。崔广宗被砍了头,但是身体不死。家人把他抬回去。每当他饿了,就在地上写一个"饥"字,家人就从脖子断面的食道口填加碎食,饱了就写一个"止"字。家人有犯过错的,他就写字决定怎么惩罚。如此三四年,世情没有变化,他妻子还又生了一个男孩。有一天他在地上写道:“后天我会死,应该准备料理丧事。”果然象他说的那样。
                原文:清河崔广宗者,开元中为蓟县令。犯法,张守珪致之极刑。广宗被枭首,而形体不死。家人舁归。每饥,即画地作饥字,家人遂屑食于颈孔中,饱即书止字。家人等有过犯,书令决之。如是三四岁,世情不替。更生一男。于一日书地云:"后日当死,宜备凶具。"如其言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5-08-03 00:27
                收起回复
                  2025-08-14 21:03: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水浒》里神行太保戴宗的原型。。。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宪宗元和末年,盐城有个脚夫叫张俨,往京城传递文书。走到宋州遇到一个人,便求他与自己作伴一块走。那个人要到郑州去住宿,便对张俨说:“你听我安排,一天可以多走几百里路。”于是挖了两个小坑,有五六寸深,叫张俨背向小坑站着,脚后跟悬在坑口,然后用针扎他的两只脚,张俨开始并不觉得痛,那个人又从他膝盖下面顺着小腿再三地捋,直到流出的黑色的血液淌满了土坑。张俨觉得两只脚特别轻快,走起路来轻捷如飞,天刚晌午他们便到了汴州。那个人又说要到陕州去住宿,张俨说自己体力不行,赶不到陕州。那个人说:“你可以暂时把膝盖骨卸下来,并没什么痛苦,这样就能日行八百里。”张俨害怕,便拒绝了。那人也不勉强他,便说:“我有事,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到陕州。”说完便上路了,跑得像飞一样快,顷刻之间就看不到了。
                  原文:元和末,盐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至宋州,遇一人,因求为伴。其人朝宿郑州,因谓张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数百。”乃掘二小坑,深五六寸,令张背立,垂踵坑口。针其两足,张初不知痛,又自膝下至骭,再三捋之,黑血满坑中。张大觉举足轻捷,才午至汴。复要于陕州宿,张辞力不能。又曰:“君可暂卸膝盖骨,且无所苦,当行八百。”张惧辞之。其人办不强,乃曰:“我有事,须暮及陕。”遂去。行如飞,顷刻不见。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15-08-03 00:30
                  回复
                    人腊。。。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李章武有一个用人身腊制的肉干,身长仅有三寸多。脑袋、大腿、胸脯都完好无损,眉毛眼睛也很分明,据说这是古代传说中矮人国僬侥国的人。
                    原文:李章武有人腊三寸余,头髀肋成就,眉目分明,言是僬侥国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5-08-03 00:33
                    回复
                      这人真是灾星
                      朝刘敬叔《异苑》记载:有个叫刘申的人,住在朱方县。他不能跟别人说话,如果跟谁说话,那人肯定要遭受灾祸,或者得病死掉。偏有一个人说断无这种道理,只不过是偶然遭到厄运罢了。刘申听说后,高高兴兴地去找他,说自己是被别人诽谤,只有您的见解高明。那人答道:“世上的人都这个样,用不着忧虑。”不一会儿那人家便起了火,他的全部积蓄衣物古玩等烧得荡然无存。从此,举世都称刘申为“鸺鶹”(一种象征着灾厄的鸟)。人们如果在道上碰见他,都丢下车马捂起眼睛拼命逃避。刘申自己也关起门来守在家里。一年之中偶尔出来一次,人们见了立即惊慌逃散,比看见鬼还要害怕。
                      原文:有刘申者,在朱方,不得共语。若与之言,人必遭祸难,或本身死疾。唯一士谓无此理,偶值人有屯塞耳。刘闻之,忻然而往,自说被谤,君能见明。答云:“世人雷同,何足恤。”须臾火发,资畜服玩荡尽。于是举世号为鸺鶹。脱遇诸涂,皆闲车走马,掩目奔避。刘亦杜门自守。岁时一出,则人惊散,过于见鬼。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15-08-03 00:34
                      收起回复
                        再来更一些关于异人的记载吧。。。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隋朝末年,有个叫督君谟的人擅长闭着眼睛射箭。想射中眼睛就射中眼睛,想射中口就射中口。有个叫王灵智的人跟督君谟学习射箭,认为已将督君谟的技艺全都学到手了,想射死督君谟,他好独占鳌头,天下第一。督君谟手中持一短刀,王灵智射过来的箭,他都用刀拨落。只有一只箭,督君谟张开口承接,咬着了箭头笑着对王灵智说:"你跟我学射箭学了三年,自以为将我的技艺都学去了。其实,我还没有教你用牙齿咬箭头的方法呢!"
                        原文:隋末有督君谟善闭目而射,志其目则中目。志其口则中口。有王灵智者学射于君谟。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君谟,独擅其美。君谟志一短刀,箭来辄截之。惟有一矢,君谟张口承之。遂啮其镝而笑曰:"汝学射三年,未教汝啮镞法。"


                        IP属地:湖北91楼2015-08-20 03:27
                        收起回复
                          《酉阳杂俎》记载:于頔在襄州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时,曾有隐士王固求见。于頔性格爽快,见王固跪拜时动作迟滞呆笨,便对他不怎么以礼相待。改日要与别人游玩欢宴,没有预先邀请王固。王固很是生气,便到官署去见判官曾叔政,叔政接待他十分讲究礼节。王固对叔政说:“我因相公爱好奇异之物,所以远道而来,现在却让我大失所望。我有一种技艺,自古以来没有人会。现在我就要回去了,承蒙您对我的厚爱,特为您表演一番。”于是来到曾叔政的住处,从怀里掏出一节竹子和一面鼓。过了好长时间,取出竹管的塞子,折根木棒敲起了鼓。只见几十个蝇虎(蜘蛛的一种,又称跳蛛)从竹筒里列队而出,排成两行,宛如两军相对的阵势。击鼓三下或五下,蝇虎随着鼓声变化队列,天衡地轴,鱼丽鹤列,各种阵势无不具备,而且或进或退,或离或拢,变化多端又井然有序,实在是人所不及。一共变了几十个阵势,又排队进入竹筒里面。曾叔政看了十分惊讶,便将见到的情形说给于頔听。王固已经悄悄离去,于頔很是悔恨,派人各处寻找,也没有找到王固。
                          原文:唐于頔在襄州,尝有山人王固谒见。頔性快,见其拜伏迟钝,不甚礼之。别日游宴,复不得预。王殊怏怏。因至使院,造判官曾叔政。颇礼接之,王谓曾曰:“予以相公好奇,故不远而来,今实乖望。予有一艺,自古无者,今将归,且荷公之厚,聊为一设。”遂诣曾所居,怀中出竹一节及小鼓。良久,去竹之塞,折枝击鼓。筒中有蝇虎子数十枚,列行而出,分为二队,如对阵势,击鼓或三或五,随鼓音变阵,天衡地轴,鱼丽鹤列,无不备也,进退离附,人所不及。凡变阵数十,复作队入筒中。曾睹之大骇,乃言于于公(于公二字原阙,据《酉阳杂俎五》补)。王已潜去,于悔恨,令物色求之,不获。


                          IP属地:湖北92楼2015-08-20 03:37
                          回复
                            东晋干宝《搜神记》记载:汉光武帝时,朱遵任蜀郡功曹。公孙述在蜀地自立为王,朱遵号召郡内的人都不服从公孙述。公孙述派兵攻打朱遵,朱遵也领兵抵抗公孙述。战斗中,朱遵被砍掉了头,他自己却没发觉,等到他骑的马被绊倒,他用手摸头,才知头没了,于是这才死了。汉光武帝刘秀追赠他为辅汉将军。
                            原文:汉朱遵仕郡功曹。公孙述僭号,遵拥郡人不伏。述攻之,乃以兵拒述。遵失首,不觉,绊马讫,以手摸头,始知失首,乃死。光武追赠辅汉将军。


                            IP属地:湖北94楼2015-08-20 03:47
                            回复
                              2025-08-14 20:57: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朝野佥载》记载:唐高宗时的忠武将军辛承嗣,行动非常敏捷迅速。曾有一次,他解鞍绊马,脱衣而卧,令一人从百步以外骑马持枪冲过来,他迅速备马解绊,穿衣披甲,上马盘枪,迎着来人,刺马、擒人而归,完成这一切都在一瞬间。
                              原文:唐忠武将军辛承嗣轻捷。曾解鞍绊马,脱衣而卧,令一人百步,走马持枪而来。承嗣鞴马解绊,著衣擐甲,上马盘枪,逆拒刺马,擒人而还。


                              IP属地:湖北95楼2015-08-20 0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