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esgrise吧 关注:231贴子:39,328

第八弹 以M1A1为主,简述M1坦克的防护、安全理念与击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15-07-31 23:36回复
    这次来点重的。以M1A1为主讲一讲M1坦克的防护、安全理念以及屌丝击毁。这次完成估计要很长时间。我准备慢慢发,欢迎理性探讨。当然资料来自网络,我主要是汇总和猜测。


    IP属地:河南2楼2015-07-31 23:40
    收起回复
      M1类坦克装甲带概述与主要易燃易爆品分布
      虽然M1系列坦克目前的装甲数值多为推测,且实际值随着时代一直在不断改变,但其主要的分布与结构确实基本不变的。其较重较大的体积以及重点防穿与全面防破的防护理念,以及尾仓存弹等对安全性的理解。都是第三代西方MET的典型。





      IP属地:河南4楼2015-08-01 00:09
      回复
        耶,原来驾驶员和前油箱在一起 ?
        话说正面装甲有够变态,但伊拉克政府军有办法把M1玩成这样真的不简单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01 07:45
        收起回复
          然后就太监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01 21:50
          收起回复
            已收藏,慢慢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8-02 05:13
            回复
              正面——有懈难击
              复合装甲时代,坦克的防御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大成本大厚度大质量的复合装甲称为唯一的被动防御措施。全面或者较全面防御穿甲弹已经不现实。因此西方与俄国在都不得不进行重点防御的同时又有各自的取舍与理念。M1可以说是西方的典型。
              与毛子炮塔注重斜侧防御,车体首上迎弹所不同的是。M1坦克炮塔侧重正面防御。车体采取首下迎弹思路。


              IP属地:河南9楼2015-08-02 14:08
              收起回复
                M1坦克的正面拥有者巨大的物理厚度。而且炮塔装甲和首下装甲正向厚度均匀且将正面大部分面积覆盖。其防护很弱的炮塔防盾面积很小,而车体薄弱的首上装甲则在正面水平方向暴露面积较小,水平倾角很大大,以此来增大水平侵彻距离。
                M1坦克炮塔装甲箭矢形形状影响较为深远。需要指出的是。因为现代坦克重装甲的技术敏感性,我们对坦克正面装甲的材料结构等信息一无所知。根据目前的坊间研究与推测看法是。一般重甲的防穿水平低于实际物理厚度,而防御静破甲水平高于实际厚度。所以一般猜测早期无贫铀材料的M1A1坦克炮塔装甲防御水平在防穿500+(以下均为等效均质钢),防破在800+的水平。而从M1A1HA运用贫铀材料以来,其估值一路水涨船高,最新型号已经达到了防穿800+,防破1300+的水平。(当然这都是估值,其他的值多了去了)


                IP属地:河南10楼2015-08-02 14:41
                回复
                  正向防护存在的一个缺点就是对斜向穿甲弹防护不足。因此装甲带一般会略微偏向斜后方延伸,或者靠轻甲弥补。一般轻甲布置灵活性强于重甲,以防破为主。对穿甲弹存在一定的防御效果或没卵用。

                  此为T系列坦克的焊接炮塔装甲带分布,毛子坦克设计深受二战影响,极为强调躲避斜向30度方向攻击,这一点在弹药布局方面也有体现。其次毛子坦克也受到冷战时期攻势大战、坦克战等思路影响(这一点以后还要提)。
                  这种装甲带布局侧重斜向攻击,但正面弱点明显。其次装甲带边缘后方有一定的空间浪费(所以现在的改型往往会在这个位置挂很多设备)。


                  IP属地:河南11楼2015-08-02 14:58
                  收起回复
                    此为重兵器吧,吧友“中棒友谊”拍摄的M1坦克车体前装甲照片。可以看到首下装甲块儿物理厚度在450mm左右,其次后方还有最多200mm左右的结构甲以及背板。所以总的物理厚度应该最多在650mm上下。根据一些早期美军报告看,M1A1的车体装甲没有采用贫铀材料,但改进型没有说。M1坦克遭受正面的袭击很少,而车体更少,相关资料不多。

                    以下是部分西方坦克的典型战术,利用地形隐藏车体或部分露出车体较厚部分,利用炮塔装甲抵御攻击(也就是卖头),发挥俯角优势攻击地方。



                    IP属地:河南12楼2015-08-02 15:18
                    收起回复
                      M1坦克正面主要弱点分布图
                      上部弱点为观瞄设备,在巷战中地方轻武器经常会攻击此位置。
                      中部即为炮盾,在二战结束以来,因为结构等原因,炮盾便不再是防御正面攻击的主要手段。所以通行的做法是尽量缩小此面积。
                      当然还有车体首上装甲,因为首上装甲很薄而且紧挨着就是驾驶员和油箱,所以似乎是非常理想的攻击部位。但是因为在水平方向暴露较小,倾角较大。因此在地面作战中命中以及有效攻击都有相当困难。或许顶攻会比较有效。
                      --------------------------总之对于步兵屌丝而言,冒着坦克最强火力与防护正面硬肛的确是非常困难的

                      炮盾装甲很薄,厚度也不大


                      在电影惊天危机中,面对突入的M1,反派从高处使用RPG7攻击其正面并最终导致殉爆,在实战中若想完成这种绝杀,也就只有从高处打爆其首上装甲后面的油箱了



                      2008年5月13日 .美第4步兵师、第三旅、68装甲团、第一联合兵种营的 一辆M1A2SEP 正面受到敌对武装使用RPG29袭击,不过没有贯穿装甲,右前侧裙板与部分行走机构损怀,无人员伤亡。
                      RPG29比M1坦克晚了十年列装。相对于RPG7,其精度有明显提升,射程与破甲水平更是两倍以上。但是即便如此想在正面击毁M1仍然有很大难度。





                      IP属地:河南13楼2015-08-04 11:20
                      收起回复
                        当然凡事都是有度的,在伊拉克早期,一辆M1A1坦克遭到敌对武装伏击瘫痪,在自毁无效后召唤空军使用小牛低空导弹袭击,并击穿前甲。小牛反装甲战斗部早期就超过50公斤,后期型号更是高达150公斤。破甲深度至少有3000mm,无论是破深还是后效都远不是地面武器能比较的。


                        IP属地:河南14楼2015-08-04 11:52
                        回复
                          关于击穿后效问题的认识
                          所谓后效一般是指反装甲弹药在击穿坦克后,对坦克形成的进一步的毁坏效果。
                          穿甲弹后效在装甲过薄或者过厚时都很差,由于现代穿甲弹速度快,口径很小。击穿的装甲太薄了造成炮弹过穿,难以让弹芯变形破碎形成大面积飞溅的高温高速碎片,如果同时又没有击中易燃易爆品则后效很小。太厚了造成击穿不利动能衰减过快,同样难有良好后效。但是在中等厚度情况下,穿甲弹既能顺利击穿,又能充分变形破碎,后效将十分理想。
                          破甲弹后效主要特点是越厚后效越差。破甲弹有爆炸效果,装甲越薄,其对装甲的冲击破坏以及内部气溶胶的形成就越理想,反之越差。
                          当然无论破甲弹还是穿甲弹,其影响因素不仅仅是厚度。


                          IP属地:河南17楼2015-08-11 13:23
                          回复
                            M1类坦克侧面主要装甲分布简图


                            IP属地:河南18楼2015-08-11 13: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