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7日漏签0天
威迅吧 关注:213贴子:1,98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威迅吧
>0< 加载中...

灾难环境下的Mobile应用构建及部署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小刘吃饱煲
  • 默默无闻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写下这个题目绝对不是为了哗众取宠。看题目大家都会知道这篇文章的源头在哪里,的确地震之后,我一直有一种无力感。IT系统无法快速切换到灾难状态,于是,很多的信息管理又再次回到笔和纸的时代。但是,信息管理系统在灾难中其实更为重要,比如救灾物资的跟踪、发放,遇难人员身份确认和统计,GPS导航等等。尤其是我们的Mobile移动终端设备,其实能够发挥比平时更大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IT系统在灾难面前更加有效的运行起来?至今我没找到答案,不过,我希望能够让大家重视灾难环境下的IT信息管理。

  灾难后还剩下什么?

  逃出生天的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检查一下肢体是否还完整,同样,一个灾难过后的IT系统,我们也要首先知道,哪些部分可用,哪些部分不可用。首先是不可用的:

  1, 电源:

  前24小时将完全依赖电池或后备电源供电,24小时后可能会间断性电源或发电机供电;

  2, 信息网络:

  灾难核心区,有线网络将无法使用,边缘地区的网络将在24小时后恢复;依赖移动电信网络的无线网络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3, 计算机设备:

  因为无法移动,所以在灾难过程中计算机设备会遭到摧毁,而之后的电源、网络等问题会造成信息孤岛。

  可用部分:

  1, 便携设备:

  不依赖AC电源供电的PDA等设备更容易适应灾难后的环境,但要考虑电源问题。

  PDA能做什么?

  在便携设备中,PDA是最能适应灾难环境的电子产品,只要有相应的软件配置,就可以快速切换到灾难救援之中。工业标准的PDA(或EDA)本身就可以工作在野外环境中,对于灾难环境来说,硬件本身不是问题。PDA设备能够提供的功能:

  1, 信息管理平台

  可以完成灾难环境下的信息管理,如灾民统计、遇难人员统计、物资统计、物资发放明细记录;

  2, GPS导航平台

  外接GPS设备后,可以用于指示救援人员位置、记录被困人员位置、获取地理信息等;

  3, 信息交换平台

  配合RFID,作为信息交换平台,如交换救灾物资的信息,记录和快速浏览伤员情况等;

  4, 图像采集平台

  采集视频、音频和图片信息,如遇难者身份确认等;

  5, 信息查询平台

  用于查询遇难者信息、寻亲、救灾物资信息、灾情通报等。

  PDA的限制和应对之道

  尽管PDA是最适合救灾的信息设备,不过PDA也有其局限性,接下来,我们试图来想办法解决:

  1, 电源

  灾区不会有电,所以

  1)我们必须配备大功率的电池,并且配备手机电源伴侣,能够让PDA、GPS等电子设备坚持72小时以上。

  2)并且配备各种充电设备,增强电子设备的可用时间,考虑太阳能、汽车电源、发电机等备用充电方式。

  2, 网络

  已有数据网络,比如有线网络、GPRS、CDMA等肯定会被摧毁。

  1) 我们可以搭建依赖卫星地面站的无线网络,卫星地面站可以完成与外界通讯,而无线网络可以完成某个覆盖范围内电子设备的信息交换。

  2) 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很多电子设备必须通过点对点通讯来完成数据交换。

  3, 数据库

  因为网络的关系,外界的中心数据库是无法访问的。

  1) 使用PDA本身自带的移动数据库存储信息;

  2) 使用RFID等标签设备存储信息,如病人的医疗信息等;

  3) 在有机会的情况下,PDA通过网络和中心数据库进行信息交互,比如PDA设备被带出灾区时。

  4, 外设

  必须能够连接的设备如下:

  1) GPS:

  地理信息的获取对于救援工作的作用毋庸置疑,我们还需要能够标记等待救援人员的方位等信息;

  2) 蓝牙、红外:

  在外部网络不通的情况下,作为短距离通讯手段,即可以连接外设,又可以作为PDA之间的通讯手段;



  • 小刘吃饱煲
  • 默默无闻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 RFID:

  作为身份识别的重要载体,能够读取和写入信息,随伤员或救灾物品一起部署;

  4) 摄像头:

  作为统计灾情、遇难者身份确认的手段,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头、数码相机等留存证据,待灾后辨认;或者上传灾区信息,用于救灾决策。

  移动救灾系统的功能

  将来开发这套系统的程序员肯定会很郁闷,谁都希望自己的软件能够被使用,但是用这套软件的时候,就意味着灾难的来临。我们无法预测灾难,不过只要能在灾后起到作用,也就足够了。先来试想一下救灾系统应该包括的功能:

  1) 现场救援

  现场信息记录、与生命检测仪等系统互联,获取生还者信息,统计遇难人数、身份,绘制现场简图;

  2) 伤员救护

  配合带RFID的手环,记录伤员身份信息、伤病情况、救治情况、后续治疗建议,待后送之后,医生可以根据信息进行快速诊断、救治。如果配合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快速将信息导入医院管理系统中,方便之后的治疗;

  3) 地理信息

  使用GPS及地图系统,为救援人员指示目前方位、目标方位等信息,还可以记录待救援人员的位置,方便指挥系统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

  4) 物资管理

  进行物资管理及分发,从中心数据库中获取物资信息:如种类、数量、目的地、运输方式等;运送到救助点后,进行物资发放的同时,收集受救援者的信息。留待灾后进行统计时,防止物资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灾情报告

  对于救灾决策而言,获取灾情信息的报告也至关重要。统计受灾人数、遇难者人数、房屋财产损失、检疫卫生信息等,获取视频、音频、图片资料,及时上报。

  6) 遇难者身份确认

  遇难者身份确认也是历次大灾难中的难点,获取遇难者信息,如图片、身份信息、DNA信息等,配合RFID或条形码标签,然后录入数据库中,进行伤亡人数统计、身份识别等工作。

  7) 寻亲

  登记遇难者、伤者与幸存者的身份信息、所处位置,为幸存者提供亲属、朋友的查询服务。

  移动救灾系统的设计架构

  Mobile系统为了应对Offline状态,已经有了离线访问、本地数据缓存等机制,来保证数据完整性,但是在灾难体系下,这种机制还要继续深化:

  1) 无Server状态下的P2P信息传递

  在无法访问Server的情况下,Mobile设备之间应该具备点对点信息交互的能力。当处于同一区域的两台设备相互发现后,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据交换,当信息交换频率达到一定密度时,所有设备的信息应该都是最新的。

  所以,在设计数据库时必须保证:1,使用GUID作为每条记录的唯一标记ID;2,使用时间戳来判断记录是否为新。

  2) 与Server进行数据同步

  在进行数据交互之后,Mobile设备的信息还是需要与Server进行交互的。途径有两种:1,当救援人员从灾区出来时,有无线或有线网络被发现时,系统会自动上传未上传信息(至少有些救援人员是穿梭于灾区与后方之间运送物资的,使用他们的设备作为信息载体,将信息进行及时后送是可行的);2,架设临时的数据传输系统,比如卫星地面站,成本会比较高。

  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无法预知下一次的灾难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救灾系统的最大敌人就是——时间。我们无法根据已知需求来针对下一次灾难来部署IT系统,只有在灾难发生后的几个小时迅速根据已知情况来进行部署工作,然后在随后的几天时间中逐步修改已有系统。如果某个功能需要两周时间来实现,对于灾难情况下的IT系统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所以我们尽可能做的是:

  1, 依赖现有系统

  比如Google和Live使用已有系统来搭建灾情信息系统,尽管实际作用有限,不过已经是可喜的第一步了。目前很多网站都提供二次定制的API,这将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2, 组件化、模块化

  预先开发救灾系统的某些模块,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或分类部署;

  3, 可定制性

  根据现场需求定制某些模块中的特殊功能,比如增加新的数据信息分类等;

  4, 可修改性

  一旦发现现有救灾IT系统不符合实际要求,开发人员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进行修改,将修改之后的软件进行再次发布。

  也许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但是IT的意义就于让信息交换更加顺畅、有序,而在灾难的背景之下,信息的正常传递就显得尤为重要。

  保证已有IT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将其快速转入灾难体系,参与到灾难救援过程中,其实是我们之前很少考虑的一个问题。有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在做系统设计时,说到网络连接,随口就是GPRS/CDMA,可是在灾难背景下,这一切都不存在了。GPRS/CDMA不存在了,网络就不存在了吗?错,我们还有蓝牙。于是,我循着这个思路,写了上面的文字,期望对面对下一次灾难的救援有所帮助。尽管很不成熟,但我认为有实现的可能。

  借用这次灾难中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期望灾区的人一切都好:

  所谓奇迹——就是你修房子时能在十年前,想到十年后的事情。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威迅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