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尘封的日记,历史定格在十年前的今天,1998年5月18日至5月26日,我游历了美丽的天府之国。
日记中这样写道:乘363次列车,经太原,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咸阳,宝鸡,绵阳,德阳到成都。10点半乘中巴自成都到都江堰。中饭后,经汶川到茂县,行进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川藏公路上。右傍岷山,左依岷江,水流湍急,蜿蜒而行,山高路险,弯多路窄,下雨极易发生泥石流。此段共385公里。不时见养路工人清理着山上掉下的碎石,修护着坑洼的路面。路越走越险,山越行越陡,对面开来小巴,仅容侧车小心翼翼擦车而过,坐在车上提心吊胆。岷江水奔突怒号,翻卷着巨浪。黑山白水间,细雨扑打着人面。中巴在崇山峻岭间一圈圈盘旋而上,高处不胜寒。拐弯险处低头看,细数已是七道盘山线,抬头望山前,仍是一山一山又一山。惊悚间,一首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不由浮现在脑海: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十年后的今天,回顾当年走过的地段,正是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茂县,这里高山林立,河流湍急,地质构造复杂,地处龙门山地震带,本就是地震活跃地区之一。偏偏拥有极其珍贵的山川人文景观。这里曾是李光耀先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羌族英雄樊梨花的家乡,樊梨花的点将台和石碑不知还安在?1933年7.5级大地震,叠溪羌城被地震陷落,形成了叠溪海子,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城”。留下了11个大大小小的海子,在群山环抱中静静的流淌。1983年海子冒气泡,日本专家考察发现300米深处有暗沟。1986年又经历了一次大洪水,叠溪海子经受了沧桑之变。谁知几十年后,8级大地震再度侵袭这片古城,灾难过后,这高原上的险地,深闺中的奇景,不知又将经历一番怎样的山重水复?
离开了茂县太平镇,就告别了羌族居住区,进入藏族居住的松潘县。雨后的岷江更加湍急,云雾缭绕的岷山更加巍峨险峻。在八九点钟的城市,早已是华灯初上,而在夜色中的川西高原盘旋而上,只感觉天高云淡,天色依然明亮,包围在巴山蜀水之间,呼吸着潮湿的空气,和白水黑山贴的如此之近,不觉渐渐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一首王之涣的《凉州词》涌上心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晚9点下车,宿在松潘宾馆,馒头蒸不熟,发黏,面条煮不烂,说是高原缺氧,气压不够。吃不下饭,头疼头晕,导游说是高原反应,洗了个热水澡,11点沉沉睡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