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吧 关注:102,135贴子:799,693

道家修炼术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炁]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称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产生之先,混沌未开、阴阳末判之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称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人人身。欲求长生,须保此炁。老子《道德经》曰:“道生一”,即为生此一炁。
[一阳]
即一阳初动。修炼者经过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得身中生发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为阳炁,称为一阳,又称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为“震为雷”(一阳爻生于二阴爻之下)或“地雷复”(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此一阳爻,即代表一阳初动之炁,又称一阳来复。王重阳《五篇灵文》曰:“凝神下照坤宫,杳杳冥冥,而得真炁发生,神明自来,谓一阳生而为复也。”?
[黄芽]
先天一炁最初产生之时,其炁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士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点、一粒、些子、丹头等,均言其极微小而极珍贵。


IP属地:江苏1楼2015-09-05 17:04回复
    [黍米]
    黍米,是以其极小的形状作为比喻,言其极精极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发生的清阳之炁,虽然至为精微,但是却可以点化全身阴质,脱胎换骨,故其效力无比。这一名词,乃由外丹引用而来,在外丹里面,原本是指药物的用量。如丹书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够点铁成金。”这里是指外丹所用的丹头,意思是说用黍米船极小的药力,居然收到极大的功效。而在内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个纯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饭的米粒,而求之于有形。张紫阳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乌肝与兔髓,擒来归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就是说内丹所采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样小,须要一粒一粒,逐渐积累,才能慢慢炼成金丹大药。《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这里是说先天根源,其质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却可以生化万物。得此妙药,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脱死,成就大道。
    [半黍]
    黍米之义,见上条。半黍之义,则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内丹的修炼之中,精杰神的变化至微至纫,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见精妙。
    [丹头]
    丹头,在外丹而言,是指烧炼之时用作点化神丹的药物,如同点豆腐之卤水一般。在内丹而言,是指用作点化全身阴质的先天清阳之炁。《翠虚篇·金丹诗诀》云:“丹头只是先天炁,炼作黄芽发玉英。”


    IP属地:江苏2楼2015-09-05 17:05
    回复
      2025-08-06 14:02: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神水]
      神水,又叫做“灵泉”。在内丹比喻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虽然已成为液,但是又非浊质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动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来,虽然成液,但是又非纯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实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称为神水,修炼内丹,此为真正药物。
      [二候]
      一阳初动之时,称为一候。此时药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炁渐生,最为盈盛之时,犹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圆满之候,乃为不老不嫩之时,称为二候,此时正可采药。王重阳《五篇灵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圆满,乾坤之时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现、三阳已备之时,月圆满于甲方,应乾之象,恐其金逢望远。正是日月重明之际,再得药之候,二候得药也。”《伍柳仙宗》又称为“二候采牟尼”。
      [三彭]
      三彭,又名三尸、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阴气。道书上面说,上尸神名为彭候,在人头内,令人愚痴呆笨,没有智慧。中尸神名为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妄想,不能清静。下尸神名为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图男女饮食之欲。一说三尸神住在人之后三关,即尾间、夹脊、玉枕之内,使人无法修道。必须以自身阳炁,打通三关,方可驱逐三尸,去除魔障。
      [斩三尸]
      “三尸”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释。中华道家修炼须要斩除三尸,才能去掉阴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诵经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药的方法等等。在中华道家修炼学而言,惟有修持内炼功夫,培养自身阳炁,炁足之后,聚于丹田,而后冲开三关,直透骨髓,才能永远赶走三尸。三尸一去,阴魔自消。阴魔消除,阳炁自来。此步功夫,称为“斩三尸”。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IP属地:江苏4楼2015-09-05 17:05
      回复
        [三寸]
        三寸,又曰“三寸气”,三寸指咽喉部位。《庄子》曰:“众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气。一刻功夫现代人的时间观念,一个昼夜共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4刻,共为96刻。古代人所用的历法,规定一个昼夜共为100刻。张紫阳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共计三万刻。行住
        坐卧,绵绵若存,胎炁既凝,婴儿显象,玄珠显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干之数。”即是说修炼之人,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得到极长的寿算。三万六干之义,即指一年之刻数。三丰祖师亦云:“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
        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
        [五芽]
        五芽,又称五牙,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华道家修炼学认为,此五炁通人身五脏之炁,故采此五炁,可补五脏。《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丹]
        丹,分为内丹和外丹。中华道家最早从事外丹烧炼,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质炼丹,以为服食之用。内丹名词来源于外丹,内丹是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又名大丹、圣胎、道胎、婴儿等。


        IP属地:江苏5楼2015-09-05 17:05
        回复
          [还丹]
          还即返还,即是把自己丧失的三宝精炁神,通过修炼,培补亏损,还归自己身中,进一步炼成内丹,坚固形体,做到青春不老,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还仅仅是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在中华道家通过修炼,不仅可以便自己的肉体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过天人感通,不断深化自己的道力,达到《庄子》所云“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乌肝]
          乌肝,在修炼之中,指轻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阳《五篇灵文》谓:“真炁上腾,升入乾官,动而后静,合阳中之阴,名日乌肝。”
          [兔髓]
          兔髓,在修炼之中,指丹田发生之元精。王重阳《五篇灵》谓:“先凝神,聚于坤位,静中生动,采阴中之阳,名曰兔髓。”
          [金乌玉兔]
          金乌,代表太阳,在封象为离,在人身象征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为坎,在人身象征元炁。
          [五等仙]
          中华道家修炼,将仙分为五种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谓鬼仙,指只炼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诀,不能修成纯阳之体,因而只出阴神,名为灵鬼。名虽为仙,其实乃鬼,但是能够通灵,与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约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五百年后就要投胎转世才能存在。所谓人仙,虽然外表和人没有区别,但是能够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长生住世。所谓地仙,是指修炼层次在人仙之上,已可达到寒暑不侵、饥饿无害的程度,虽然还没有做到出阳神,但是已经能够免去衣食住行的负担,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谓神仙,是指阳神已经修成,有了神通变化,能够升迁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脱弃躯
          壳,飘然独立,聚则成形,散则为炁。所谓天仙,则从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层的功夫,超出人类所在的环境之外,别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可与宇宙同存,乃为中华道家修炼之最高境界。仇兆鳖《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渊明注释,论述五等仙最为简明:“仙有数等:阴神至灵而无形者,鬼仙也;处世无疾而多寿者,人仙也;飞空走雾,不饥不渴,寒暑不侵,遨游海岛,长生而不死者,地仙也;变化无质,隐显莫测,或者或少,至圣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龟莫能测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须以真修实证印验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拟议之。


          IP属地:江苏6楼2015-09-05 17:06
          回复
            [中丹田]
            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黄庭、中黄、规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与脐门相对,相距三寸六分。乃为虚空一穴,方圆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秃。丹成之后,此处为养丹之所。
            [上丹田]
            上丹田,又称泥丸、琼室、上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玉京山、须弥山等。按照丹经的说法: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乃是虚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后,此处为出神之所。
            [绛宫]
            绛宫,又称赤帝宫。绛宫属于心的部位,乃为心下一窍。心肾二炁相通,即由此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官,所以叫做“赤帝官”。
            [黄房]
            黄房,又称土釜。在心之下脐之上,处于二者之中间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为土,土色为黄,故称黄房。
            [中宫]
            中宫,在心窝之下,肚脐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时下丹田亦称为中官,因其居于人体之中。


            IP属地:江苏10楼2015-09-05 17:06
            回复
              还差几百就10级了,水。


              IP属地:江苏11楼2015-09-05 17:07
              回复
                [坤宫]
                坤为土,其色为黄,又称黄庭宫,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阳《五篇灵文》:“坤宫,乃人身中黄庭宫是也。即心下肾上,肝西肺东,内肾之前,脐轮之后,中虚之窍,真空发生之所。人自父母脑胎,一身之精粹,其连如环,其白如练。先生三元,后生两肾;两肾既生,渐生两目;后生两外肾,三才既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渐次而生。此一窍乃祖炁之宫,故曰坤官。坤乃承载万物之谓也。”
                [三关]
                三关,指人身背后的三处关窍,又称后三关。丹道周天开通之时,首先需要冲开三关。又一说以炼精化炁为初关,炼炁化神为中关,炼神还虚为上关,亦曰三关。
                [尾闾]
                尾闾,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处于谷道之上方,是督脉起始之第一关。


                IP属地:江苏12楼2015-09-05 17:07
                回复
                  2025-08-06 13:56: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夹脊]
                  夹脊,又名双关、辘轳关,为后三关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节之下,与内肾相对。针灸上名为脊中穴。一说与中丹田相对。一说为两肘尖相对连线与脊椎相交处。
                  [玉枕]
                  玉枕,为后三关之一。位于玉枕穴之下,在脑后枕骨之处,即脑后高骨枕头的地方,前面约与上鹊桥相对。
                  [黄庭]
                  黄庭,亦名规中、庐间。一指下丹田。因其黄色为土,正为结丹之土地。而且黄色又处人身之正中,犹如“田”字之中心。陈樱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解释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笔者注:即丹田所在之地)。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肾上之所,亦为人身之中。
                  [药]
                  中华道家修炼学,以精、炁、神三宝,作为上品药物,故此三宝均可称之为药。但是在不同的修炼阶次,药有不同的含义。如在炼精化炁阶段,则以先天元精之发生称之为药。在炁杰化神阶段,则以先天一炁之来临称之为药。在炼神还虚阶段,则以不神之神之虚无称之


                  IP属地:江苏13楼2015-09-05 17:08
                  收起回复
                    [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炼之中,对于身体内景的变化,保持自然的口诀。张三丰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丹经又云:“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为功夫。”意思是说,对于体内功夫的变化,不可太着意,那样就会拔苗助长,破坏功夫的进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于无意,那样就会神炁分离,同样无法进入修炼的正轨。好象烧火做饭,火太大则饭烧焦,火不足则饭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无意之“中”,其中火候,须要修炼者注意领悟。
                    [鼎炉]
                    鼎炉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词,鼎为烹炼丹药之用,炉为炼丹火力之需。后来引入内丹,在炼精化炁的阶次,以下丹田为鼎,而以心火降下为炉;在炼神还虚的阶次,以坤腹为炉,而以乾顶为鼎。
                    [鼎器]
                    鼎器有二解:一指炼外丹所用的炉鼎,一指炼内丹所用的炉鼎(一般指下丹田)。
                    [铅汞]
                    铅汞,又称为黄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炼而言,铅汞乃为两种实际的矿物质,或是两类矿物质的代名词。因为铅性易沉,汞性易飞,故此以铅制汞,使其凝结,则铅不沉而汞不飞,而外丹成。在内丹修炼而言,铅汞就是两个比喻。因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肾水易流,故以铅喻之。心火上升,则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肾水下流,则人之情欲不节,败精伤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肾水,使其与心神为一,化炁而上升,则心火不升,而肾水不流。如是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IP属地:江苏17楼2015-09-05 17:18
                    回复
                      [无根树]
                      在道家修炼学,以无根树喻之为人。因为人身生机,如同大树,但是脚下无根,道家修炼则以炁为根。张三丰祖师撰有《无根树》词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炼。
                      [曲江]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肾位,肾属水,故以江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则如太阳照月,月受日华,而至十五,乃成阳满之候。吕祖《指玄篇》:“曲江月现水澄清”,又《沁园春》:“曲江上,见月华莹净。”张三丰《无根树》:“望曲江,月里分明见太阳。”即是此义。
                      [两弦]
                      两弦,比喻人身任督二脉。任脉在前,又称为前弦;督脉在后,又称为后弦。在运行周天之时,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状。任督二脉,一说任脉起于会阴而止于唇下,督脉起于会阴而止于上唇;一说任脉起于下丹田而止于上鹊桥,督脉起于下丹田而行至上鹊桥。二说均以督脉之路线长于任脉,故此丹经又有“前弦短,后弦长”之说。
                      [三宝]
                      中华道家以道、经、师为三宝,修炼必须遵循之。道指修道,经指读经,师指师授。经言:“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宝之说,道谚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炁神,会用三宝天地通。”修炼之中,以精炁神为人身三宝,作为内丹的基本药物,又称“上药三品”。或以耳、目、口称为三宝,见《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IP属地:江苏18楼2015-09-05 17:19
                      回复
                        [炁]
                        在修炼学而言,分为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炁,即为内炁,亦为元精。后天之气,乃为呼吸之气。修炼所用,为前一种。在丹经中,异名亦多。称为元炁、元阳、清阳之炁、先天一炁、正阳之炁等等。
                        [心神]
                        心神,又称魂灵、元性、本性等。在丹道修炼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后天意念,乃为先天不神之神,又称为真意。
                        [金乌玉兔]
                        金乌,指太阳。玉免,指月亮。在修炼学而言,太阳为离,离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词;月亮为坎,坎为水,水即肾、炁、精、命之代名词。
                        [婴儿姹女]
                        姹女为离,即属心神;婴儿即坎,即属肾炁。
                        [三华聚鼎]
                        三华指精、炁、神三宝之精华,即先天元精、元炁和元神。鼎即丹鼎,指丹田。三华聚于丹田,作为药物,可以成丹,称为三华聚鼎。
                        [三花聚顶]
                        又名三化聚顶。指经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之修丹过程,可以修成阳神,冲顶而出。《中和集》云:“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三花聚顶。”


                        IP属地:江苏20楼2015-09-05 17:20
                        回复
                          [重楼]
                          重楼,指气管,古人认为有十二节,故此又称为十二重楼。
                          [先天]
                          在丹道修炼而言,先天之说,有三种含义:其一即老子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前的一种状态,丹书又谓之:“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其二即指修炼至混沌无我状态,无形无象,杳冥恍惚之中,而生出的先天一炁,即老于所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 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三即指婴儿处于母腹之时的状态,那时不识不知,混混沌沌,空空洞洞,亦属先天。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如果人于先天境界,则合乎天道,而天亦不违,自然生机可操,大道可成。
                          [后天] 在丹道修炼而言,后天之说,乃与先天对待而言,亦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天地万物产生之后,一切变为有形,不可永存之物,均称为后天。此就物质而言。其二是指每日思虑念想,人欲横流,老病死苦,生命无主,均属后天。此就精神而言。其三是指婴儿下生之后的状态,即渐生妄心,惊扰元神,着于外物,贪求不止,流浪生死,皆为后天。虽然后天之体,实不可取,但是后天状态,乃由先天变化而来,欲修先天无形大道,须借后天有形肉身。故此道家对于后天身体亦为关切,并不象佛家指斥为臭皮囊不屑一顾。因为须借后天以返还先天,借有形肉身以成就无形大道。所以中华道家修炼是一种超世的无上法门,贯通天地人我,总辖凡尘大道。


                          IP属地:江苏22楼2015-09-05 17:21
                          回复
                            [后天呼吸]
                            人在受生之初,还是胎儿的时候,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那时并无口鼻呼吸,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于尾间,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 是也。这个呼吸,一般称为肺呼吸,在修炼家称为后天呼吸。
                            [先天呼吸]
                            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这个呼吸,叫做胎息,又称为先天呼吸。下生之后,变成后天肺呼吸,则胎息之路已断。中华道家修炼,可使生命逆转,重新回到婴儿时期的胎息状态,恢复先天呼吸,以反夺造化,成就长生久视之道。
                            [胎息]
                            胎息,即婴儿在母亲腹中之时的先天呼吸。道家修炼可使后天返还先天,恢复先天生命状态。这时口鼻没有出入之息,而肚脐独有嘘吸之能,好象婴儿处于母腹之时,即为胎息。高层次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息息归根]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人在下生之前,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即脐呼吸,因此肚脐乃为生身受秃的根源所在。中华道家修炼,讲究养系,因为“一息不存,命非我有。”而要炼炁,就要寻着呼吸根源。所以道家讲究丹田呼吸,即脐呼吸,以便返本还初,掌握生命的自 主权,谓之息息归根。
                            [真息]
                            一般人的呼吸,多数粗而短,而且吸气少而呼气多,此即凡息。 修炼之人,首先要调整呼吸,以便蓄养真炁,作为药物。故此调息之道,要求达到深、长、匀、细、微,此即真息。


                            IP属地:江苏23楼2015-09-05 17:23
                            回复
                              2025-08-06 13:50: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鹊桥]
                              鹊桥,原是神话之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桥梁。传说牛郎、织女相隔于银河两岸,每逢七月七日之夜,群鹊衔接为桥,以帮助二人渡过银河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七夕》:“鹊桥已成,织女将渡。”注:“《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才调集·三》唐李洞《赠庞炼师诗》:“若能携手随仙令,校饺银河渡鹊桥。”原在仙道借喻为升仙之意,至唐崔希范真人《入药镜》中言:“上鹊桥,下鹊桥。”即将此喻引入内丹,其实是比作阴阳相通之义。在丹道修炼之中,鹊桥分为上、下两道。上鹊桥的位置,在鼻窍之内,上腰之处,通向口中有二窍,又谓之鼻梁金桥.
                              [阴跷]
                              阴跷,在针灸上名为会阴穴,处于前后阴之间,又称海底。按照人身周天黄道所在的方位,此穴排在二十八宿虚日鼠、危月燕之地,因此又称为虚危穴,亦含有日月交并、阴阳和合之意。阴跷脉即处于此,其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道家修炼言此处为任督二脉之总枢,采炁 之时以此为先。此脉一动,诸脉皆通。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异名甚多,有天根、死户、复命关、死生根、酆都鬼户等。
                              [任脉]
                              任脉为周身阴脉之总汇,前三田所属之地。起于会阴,上行于身前一路,至于唇下承浆穴而止。一云下起于下丹田,至上鹊桥而止。又名前弦。


                              IP属地:江苏24楼2015-09-05 17: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