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吧 关注:9,126,960贴子:247,249,122

【原创】如何建立自信,我个人的心路历程,整理重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内容基于楼主是一个有社恐的人,如果你不是社恐的原因的话,那么就不要往下看了,我会说一说我自己的经历和领悟,仅代表个人观点,也会偶尔分享一些我的老师阿伦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帮助的作用。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社恐的,看二楼自我检测。


1楼2015-09-09 10:14回复
    1、如何判别自己是否是社恐
    社交前:社恐的人会出现预期的恐惧,也就是社交之前担心自己会社交失败,让别人看出自己紧张不安,所以会出现逾预期的恐惧,担心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社交时:社交时一旦症状出现会出现极度的紧张感,这个时候会逃避别人的眼神,目光,一旦症状在人前爆发又会去观察别人是否有看着他,看到他的恐惧,过分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社交后:由于社交时症状爆发,所以社交以后会不断的去回想当时的社交情景,别人对他的判断,看法,当他出现紧张不自然的时候别人是否有看到,看到之后别人出现什么表情,极其细节的回忆当时社交情况,一边回忆一边陷入无尽的恐惧之中,担心别人对他反感,讨厌,不喜欢他。
    2、社恐与简单自卑的区别
    社恐跟自卑是有区别的,简单的说社恐的人一定自卑,但是自卑的人不一定是社恐,作为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的地方,但是不见得他有社交恐惧,所以社恐是自卑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社恐是极度的自卑,已经形成某种稳定的症状,这种症状极其稳定,很难自愈,所以才有人得了10几年的社恐,20几年的社恐还在其中苦苦挣扎,因为社恐会让你本能的用意识去克制,但是越克制却越严重,越控制不住。


    2楼2015-09-09 10:14
    收起回复
      我的社恐严格来说是从12岁开始的,大概是第一次有了性别的概念,我突然之间就不敢和男生说话了(以前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还经常欺负同桌的男生,其实我应该是个小恶魔才对 ,详情请看小剧场)因为个性就在一夕之间变得奇怪,我很害怕同学们意识到我性格的变化,于是逃避与人交往便让我我渐渐脱离了这个群体。好在那个时候我上小学六年级,所以我清楚的知道:我马上会毕业,我认为当我离开了这群最清楚我的过去的人们之后,我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但我发现我错了,初一那一年我几乎不敢和任何人说话,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班主任评价我的一句话,她说:“她真是一句话都不说。”我那时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些问题了,但当时年龄太小,自己没能够想出为什么“交流”这件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让我做起来就那么不自然。我依旧本能的逃避,以至于在班里如同一个隐形人。
      当时的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下课就跑去隔壁班,因为那里有一个小学时代的朋友。下课时我总是傻傻的站在她班级门口,等她出来和我做伴,一来二去我和她们班的人到是熟多了(私以为和她们班的人呆的时间比较少,在他们眼里我还尚存一些美感)。上课没带书时我就跑去找她们班借,一借好几本,然后再借给自己班的同学以此来标榜自己的能力和存在感。
      为了能更加融入自己的班级,有时候我还会去给自一些女生捣乱,例如把她们的笔盒弄乱(现在想想我真是脑残,我当时真的是13岁而不是3岁吗,另外知道这段的你们敢说出去就死定了)。
      华丽丽的小剧场:我本质是一个嘴很贱的人。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曾经几次因为说话遭人恨被同桌掐脖子,在我印象里绝不少于三次,我还只和这哥们坐了一年同桌,可见我是多大的贱人。六年级以前,哪个男生坐我旁边就等于进了地狱,除了我会带好吃的掉他们胃口以外我也忘了我用的什么方法,总之他们都乖乖听我话,差点把我掐死的那哥们还真有血性啊。


      4楼2015-09-09 10:14
      收起回复
        昨天我从十二岁讲到了十三岁,我现在都二十一了,这是要讲多久啊,想想开这个帖子我也真是作死,路漫漫其修远兮。
        好了,没人看也要进入正题,没人high也要自high。
        在我初一升入初二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有自己的思想,反思自己的问题。我从小是被家里宠大的,也一直在希望外面的世界围着我转,于是我开始采用了一种比较极端一些的方法(说了是极端,你们不要盲目的试啊),我本着一种来者不拒、为人民服务的小天使的态度开始为大家做各种事情,别人有忙我就帮,没有创造机会也要帮忙(当我停药了)。
        大家在副科课程上都比较闲,我就带了好多故事会(我家的厕所读物)去学校,结果引来班里面好多人找我借书,当时老有成就感了(傻瓜一枚 )。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我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班级秩序,有些人在主科课上也在看故事会,你说看就看吧,他们看的还不够隐蔽,直接被老师抓包。一来二去,我这个主谋理所当然被痛批一顿,不过我也是痛并快乐着,那时和班里同学的关系确实亲近了不少,有男生也有女生。


        7楼2015-09-09 10:15
        回复
          射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9-09 10:16
          收起回复
            鸣人啊 出来教楼主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9-09 10:17
            收起回复
              我说过我是来者不拒的,下课时很多人都会去小卖部买一些零食,初一还好,毕竟都在一楼。可是初二就不是了,楼层增高,小卖部又在操场一角,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所有人都懒得跑”。于是我就理所当然的脱颖而出了,帮别人买东西成了工作,我是班里的跑腿小妹。
              我几乎每节课下课都会跑一趟小卖部,休息时间只有十分钟,怕时间不够我只能跑着去。有时我可能会在这十分钟之内跑两趟,因为即使我刚刚买完东西跑回来,第二个人出现我仍然不敢拒绝。我本着一颗大无畏的精神把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有时还会帮同学写罚抄。这样的方式让我在短时间内收到了非常强烈的效果。我和班里同学的关系变好了很多,他们虽然不喜欢我的性格,但却喜欢我的作用。(大家千万不要盲目的试这种方法,这是一种极为极端的做法,我在探索走出社恐时发现这种做法有接近正确做法的地方,但却偏离了正确轨道一定的距离,它除了这些表面的副作用之外还有其他的危害,后面我还会说到),如果你问我你初中最快乐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会告诉你是初二,我从一个隐形人变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参照当时我给大家捣乱引起注意,我觉得肯定有人讨厌我)再变为一个被大家接纳的人,这种心理上的对比是非常大的,以至于模糊了我的方向,侵犯了我的理智。
              所以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自己的存在感,也可以很快的让大家接纳自己,但是我们在温柔接受别人请求的同时决不能毫无原则。就像我帮别人去买东西,我可以在自己需要买的时候去询问大家有没有人要带,但绝不可以只为了帮别人而委屈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尽量在多数情况下采取一种捎带脚的方式,大无畏精神偶尔发扬一下就可以了,而且这个限于和你走的很近而且不是控制欲很强的人。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心里是特别的,对某个人的差别待遇会让这个人觉得你喜欢他们的性格,这样的人也会同样回报你真心,很可能成为你一辈子的朋友。


              11楼2015-09-09 12:21
              回复
                如果发帖不是为了水经验,那就毫无意义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9-09 12:30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09-10 00:43
                  回复
                    我毫无条件的给予,她毫无条件的索取(大家看到这不要说我这位朋友自私,我说过这是我错误的方法导致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她走入的歧途,是楼主的自作自受),毕竟友情不是亲情,这种太过不平等的关系让我难受至极,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变得卑微,这让我有了深深的挫败感,如果说我之前的经历仅仅是自卑的人在寻找自己的存在感,那么这种挫败让我真正的从自卑陷入了社恐,每天不断纠结是否要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却又担心拒绝会使她远离。这就是我初二下学期时慢慢陷入的纠结的状态。(最后我还是要再吐槽一下,我以为今天能写到15岁的,我果然太废话了)。
                    好吧,bibi了这么多这才是我今天想说的:我发现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的社恐时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社恐又是谁造成的。在一节课中,阿伦老师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好悔这节课没做笔记啊,发现好多人问题就都在这啊),下面是我根据我个人经历以及我对阿伦课程的回忆来发表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社恐追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童年时家庭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父母的某种控制欲,比如你的父母总会当着你的面说别人家的孩子好,三番两次下来你便自己也那么认为了,这是你在尚未懂事时被父母强行植入脑海的观念,自己低人一等。仅仅是一句话都可能造成一个孩子的自卑,那种打骂孩子的家庭就更不必说了。
                    再例如放到楼主的身上,父母的控制欲体现在从小的溺爱之上,溺爱孩子的父母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的孩子会离开自己,于是给予过度的保护,使孩子成长在一个过于单纯的世界里,思想上能力上都低于同龄人,但他与同龄人接触时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无能与笨拙,甚至遭到别人的嘲笑,那么自卑感与挫败感在这时便油然而生。
                    所以在我们走入社恐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占到了一个起因的作用。但是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会被周围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我们会渐渐意识到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为了保护自己的缺点不被发现,我们选择隐形,选择逃避。然而逃避又令我们不安,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彼此交往的社会,所以偶尔会鼓起勇气迈出一步,但这一步往往带来更大的挫败感,让我们再一次逃避。
                    比起勇气带来挫败,逃避则带来舒适感,保护自我安全领地的舒适感渐渐占据上风,勇气越来越少,逃避的时间不断增长,让人陷入深深地恐惧。所以说社交恐惧的形成在13岁以前是因为父母为我们灌输的潜在思想使我们自卑,而13岁以后则是因为自己的怯懦让自己不断逃避现实,两点的共同作用会使我们在未来的特定时间,由于特定的原因从此陷入深深的恐惧无法自拔。


                    16楼2015-09-10 10:17
                    回复
                      水一水


                      17楼2015-09-10 12:06
                      回复
                        太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9-10 13:13
                        收起回复
                          今天上课没啥时间,楼楼周末更新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5-09-10 1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