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吧 关注:592贴子:577
  • 0回复贴,共1

邓弟林眼光敏锐敢于拼搏成年轻人学习标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邓弟林是浙江义乌人,今年才36岁的他,涉足商海已有20个年头。他的资金从无到有,企业从小到大,靠的是什么?邓弟林说他喜欢这句歌词:爱拼才会赢。
  1985年,邓弟林考入义乌中学,但由于1000多度的假性近视,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上课看不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甚至连走路都会摔倒,邓弟林不得不休学。邓弟林的父亲,属于义乌最早的“鸡毛换糖”那一代的生意人,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有一个自己的摊位。休学在家的邓弟林,顺理成章地去照看铺子了。
  邓弟林的眼睛慢慢恢复了正常,可以去学校上课了,但此时的他已经“沉迷”在这个小小铺子的“生意经”上面了。父亲希望儿子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成为一个栋梁之材。邓弟林却铁了心要成为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生意人,要在生意场上闯下去。那一年农历新年前夕,当别人已经在家欢欢喜喜等待新年来临的时候,邓弟林却在义乌和苏州两地来回奔波了六天六夜,贩销气球,他由此赚到了一万元钱。
  邓弟林品尝到了当“万元户”的滋味后,他的视野更宽,胆子更大了。在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下,邓弟林一个人闯到上海去寻找商机。有一天,邓弟林在当地的一份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上海第十九棉纺厂和日本合资的上海华钟袜子有限公司成立了。邓弟林认为,这个企业生产的袜子,一定款式新、质量好,如果批发到义乌市场,一定好卖。
  运回义乌后, 邓弟林马上组织人员给这一车袜子进行整理加工,又买来染料,自己动手给未漂白和染色的袜子进行漂白和染色。“我先把袜子漂白,漂得不好的染成肉色,肉色染得不好就染成咖啡色,咖啡色染不好再染成黑色。” 邓弟林这样说。
  邓弟林把袜子摆上了摊位,虽然还不是销售袜子的旺季,但两块钱一双的短袜很快售罄。第一车袜子的成功,使 邓弟林与上海华钟公司进行了更广泛的合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他赚到500多万元。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赚到了第一桶金后, 邓弟林看到小小袜子有着巨大的市场,有巨大的利润,办袜厂的想法油然而生。1992年下半年, 邓弟林用400万元买了20台袜机,在家中开起了小工厂,他为厂取了个好听又“洋气”的名字———“芬莉”。办厂第一年的利润就达到35.6万元。第二年,通过银行贷款,刘卫高又扩充了50台袜机,到1997年,芬莉已经拥有了500台袜机。
  邓弟林是浙商的代表性人物,敢闯敢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排滚打,创造了不少的商界传奇,值得新一代年轻人认真学习。


1楼2015-09-24 15:20回复